牛俊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胜芳花灯代表性传承人,河北省民间工艺美术大师。

月色灯光满帝都,香车宝辇隘通衢。胜芳花灯起始于于明朝中叶,繁盛于清代,鼎盛于清末民初。胜芳在清代是直隶六大名镇之一,乾隆取道胜芳下江南,曾留有“胜芳荷香”的赞语。胜芳景美,灯更精巧。胜芳的传统花灯,式样有数百种之多,其制作技巧或繁或简,有大有小,大至数米,小不盈寸,可玩于手掌之中。除各式各样的宫灯外,还有人形灯、植物灯、鸟兽灯、风物灯、建筑灯等传统花灯。近年来,增加了声、景融于一体的“戏楼灯”、“地图灯”、“计划生育灯”等,造型新颖,别具一格。

非遗花灯传承(非遗所思胜芳花灯传承人)(1)

胜芳的花灯美不胜收,这当然离不开辛苦做花灯的师傅们。如今,胜芳的花灯传承大户已为数不多,牛氏花灯便是其中之一。

牛俊启学习扎灯是受父亲的影响。“刚开始,摆弄竹料、苇料经常扎手,做一个小花灯,双手伤痕累累。熟能生巧,功到自然成。”

非遗花灯传承(非遗所思胜芳花灯传承人)(2)

传承人牛俊启: 1981年,牛俊启考入廊坊师范学校(现为廊坊师范学院)。三年师范的学习生活中,他最大的精力投入到中国画学习中。扎实的传统工艺功底,较好的美术知识积累,为牛俊启以后花灯制作技艺夯实了基础。18岁时,他便能独立创意制作新式花灯。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随着胜芳镇地域环境、经济发展及城市建设的变化,胜芳的元宵灯节也增添了新的灯演形式,注入了新的时代内容。细心的牛俊启发现,花灯种类多了,新材料、新工艺的现代花灯也出现了,进一步刺激了人们的眼球,看灯的人比提灯逛的人还要多。

非遗花灯传承(非遗所思胜芳花灯传承人)(3)

1986年,仅20岁的牛俊启和父亲代表胜芳镇中学为灯会创作一道蟠龙绕华表的动态灯。“那时胜芳很少有人做集成电路的动态灯,所以父亲决定做动态的走马灯。”牛俊启说,“父亲把这个难题交给了我,要求这个灯动起来,花灯内还要有光源。”

于是,牛俊启白天在学校,与理化组老师们研究传动方案,外出选购材料,请人帮助焊接……晚上在家里,与父亲加班加点,赶制主体造型……经过无数次试验,父子俩在大家帮助下完成作品。

非遗花灯传承(非遗所思胜芳花灯传承人)(4)

1987年胜芳元宵灯会,这道机械传动的动态灯《蟠龙》大获好评。随后,牛俊启名声鹊起,开始自己设计创作花灯:1990创作了《盼盼亚运会》《米老鼠和唐老鸭》;1992年创作主题灯组《金猴迎春》……一直到今天,牛俊启依然担任胜芳灯会的主要设计和创作人。

五彩斑斓的灯笼折射七彩祥光、各式各样的造型寓意好的愿景。花灯,是留在许多人记忆深处的文化符号。

非遗花灯传承(非遗所思胜芳花灯传承人)(5)

临近年节,是花灯匠人一年中最为忙碌的日子。白乳胶、蜡烛、竹批儿……烛火微烤,在牛俊启的手上就变成了不同的弧形。不同尺寸、不同形状的竹批儿,蘸点白乳胶绑扎在一起,做出不同造型。各色花灯争奇斗艳万家欢,也是每一个花灯匠人最开心的时刻。

非遗花灯传承(非遗所思胜芳花灯传承人)(6)

牛俊启介绍,胜芳花灯制作有很多特殊技法,如取一棵1mm×3mm细竹料,双手通过不同的角度和力道,靠一支蜡烛烘烤成型,随心所欲,不拧不折,全凭手感,这叫手艺。烤型后不经绑扎成骨架,这叫门道;扎灯老艺人每天都与竹料打交道,从不扎手,这叫功夫;看他人的半成品,就能想象成型后的效果,这叫经验。如今,牛俊启的二儿子牛夺习得这门手艺,“牛氏花灯”在新一代传承人的手下继续发扬光大。

非遗花灯传承(非遗所思胜芳花灯传承人)(7)

谈到传承,牛俊启作为胜芳灯会制作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他表示,对胜芳灯会和胜芳花灯制作技艺的传承责无旁贷,将非遗传承引进校园,既是大势所趋,也是势在必行。非遗传承进校园,将原有的“作坊式”传承演进成学校的“实践课堂”,是一种新的尝试。

2016年11月21日,由牛俊启策划撰写的霸州市第十中学的校本课程《学做花灯(非遗项目进校园)》作为霸州市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项目获准通过。2017年初,北环路小学花灯兴趣小组成立,同时,花灯制作专用教室开始运作。自此,“非遗传承进课堂”正式启动,牛俊启作为指导老师开启了他的传承之路。

非遗花灯传承(非遗所思胜芳花灯传承人)(8)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灯不同。在2019年的胜芳灯会上,胜芳花灯惊艳亮相:《胜水荷香》代表着胜芳独有的地域特色;《继往开来》展示了改革开放40年来,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愿景……

牛俊启并不满足现状,牛俊启说,如今的胜芳灯会,运作周期越来越短,现代成分越来越多,花灯的地方味儿越来越淡,令人担忧。“胜芳镇做灯户在20世纪80年代有数十家,在20世纪90年代有十几家,2000年后仅存几家,且大都做些传统花灯,以小买卖为主。”牛俊启介绍。

非遗花灯传承(非遗所思胜芳花灯传承人)(9)

“传统花灯制作工艺复杂,产能低,效益差,很难与经济发展同步,很多花灯艺人仅靠扎花灯根本补贴不了家用,也都渐渐退出了。”牛俊启说,“另外,传统花灯的生产方式以家庭作坊为主,无法进行大规模生产,且地点分散,不易集中管理。”

牛俊启希望,在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胜芳镇灯会不仅能保留胜芳花灯的原汁原味,也能为胜芳花灯的传承者们提供一个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兼顾的平台,让中国传统民俗文化得以源远流长。

非遗花灯传承(非遗所思胜芳花灯传承人)(10)

让非遗走进您的生活

非遗花灯传承(非遗所思胜芳花灯传承人)(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