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5日,一代书法大家、文化学者欧阳中石先生与世长辞,享年93岁。

欧阳中石最著名的书法(致逝去的书法泰斗)(1)

欧阳中石

欧阳中石,1928年生于山东泰安。195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开始在中学从事基层教育工作。1981年调到北京师范学院(现首都师范大学)教育系,后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他开辟了高等书法教育之先河,使首都师范大学成为我国第一所从博士后、博士、硕士到本科、大专具有完整书法教育体系的高校,培养了一大批中国书法教育的高级专门人才,为中国书法史写下光辉的一页

欧阳中石的书法如其为人,格调清新高雅,沉着端庄,俊朗而又飘逸,古朴而又华美,开创了一代新书风。系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中国画研究院院务委员,中国文史研究馆馆员,全国政协委员。2006年获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终身成就奖”。此外,先生也对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有较全面、精深的造诣。著述40余种,涉及国学、逻辑、戏曲、诗词、音韵等多个领域。

鲜为人知的是,如是一位国学大家,与少数民族同胞,特别是回民同胞颇有交谊,留下诸多民族团结、友爱相助的艺坛佳话。本文讲述几例,以代民族文艺界表达缅怀致敬之情。

欧阳中石最著名的书法(致逝去的书法泰斗)(2)

欧阳中石与他的回民朋友圈

1.任教济南永长街回民小学

“长天崇历下,厚土惠泉城。趵突流金线,珍珠漱玉明。文心凝丽句,德化树高行。扫径邀中外,开门礼送迎。”在济南的泉城广场西口处,有一块由欧阳中石先生创作并题写的《泉城颂》。老先生多次说过,他对济南有很深的感情,济南是自己的第二故乡。

欧阳中石最著名的书法(致逝去的书法泰斗)(3)

原来,欧阳中石少时生活在济南旧城,曾先后就读于制锦市小学和、济南济美学馆(现济南五中)、济南省立一中(现济南一中)。他的夫人张茝京也是土生土长的济南人,同为制锦市小学的毕业生。

欧阳中石最著名的书法(致逝去的书法泰斗)(4)

欧阳中石最著名的书法(致逝去的书法泰斗)(5)

欧阳中石最著名的书法(致逝去的书法泰斗)(6)

欧阳中石题字

鲜为人知的是,1948年高中毕业后,欧阳中石还在永长街回民小学任教过。永长街,北自城顶,西南向至永绥门的区间主道,居住者多为回民。街上有南寺、北寺、女寺三座清真古寺,而在永长街回民小学就坐落在这条街的95号。其前身是私立穆光小学,1946年由私立伊光小学(1930年建,原名康善小学)与穆汉小学合并建立。1949年由国家接办,定名为济南市回民子弟小学;1960年更名为济南市永长街小学,1981年改称济南市永长街回民小学。至今,在学校大厅里还有“穆光永长”。

欧阳中石最著名的书法(致逝去的书法泰斗)(7)

欧阳中石最著名的书法(致逝去的书法泰斗)(8)

欧阳中石在该校的两年时间里曾教过各个年级。1950年,欧阳中石考入北京辅仁大学哲学系,离开济南。“这些年我经常回来,每次故地重游,都感觉非常亲切。”欧阳中石曾说,“这些年我去我读过的小学、中学,曾教过的小学去看,看到矮矮的屋子变成高楼,很为家乡的变化高兴。”

有意思的是,夫人张茝京女士同期也在该校担任音乐教学。1948年济南解放一个月后,女子师范毕业的张茝京来到穆光小学任教,虽是科班出身,但一直没有教文化课,而是教唱《解放区的天》《社会主义好》等革命歌曲。此前,欧阳中石与张茝京并不相识,也可以说,是这所小学为这对伉俪牵了红线。

欧阳中石夫妇始终关注着这所民族小学的发展。2004年以来,他们多次重返校园,2004年7月捐赠20万元学校教育基金,建立“中石、茝京微机室”,并为学校题写“为会而学、为学而教”的办学理念;2006年10月,为学校获得“欧阳中石园丁奖”的教师颁奖;2008年4月,二老重返永长讲堂对学生授课,并参加了校牌揭牌仪式。

欧阳中石最著名的书法(致逝去的书法泰斗)(9)

2011年,以书法教育为特色的永长街回民小学成立“石京书院”,这是全国首个以欧阳中石、张茝京名字命名的书院。欧阳中石夫妇共为书院题写名字并揭牌,现场捐资20万元,作为书院活动经费。他们还向书院的指导教师颁发了聘书,回小师生向二老赠送了记录每次返校精彩瞬间的电子相册。

“很庆幸,因为我是在教师这个职业上走过了全程。从小学、中学一直到大学,这其中,最珍惜的还是小学,那是一生工作的起步,对永长街小学有很深的感情。”欧阳中石曾这样表达对母校的感情。

欧阳中石最著名的书法(致逝去的书法泰斗)(10)

2.武师杨福星的知义相送

永长街,位于今日的回民小区内,是济南城关回民最为集中的地区。当年在穆光小学任教时,欧阳中石与生活在此的众多回民同胞多有交往,其中感情最深者莫过于著名武师杨福星。

天津华鹏影视公司《天下回回》栏目组,曾在永长街采访杨福星先生之子杨建,听他讲述了父亲杨福星与欧阳中石先生的莫逆之交:

杨福星,以武术、摔跤闻名泉城,解放后曾在天津参加摔跤比赛获得全国亚军,后参军参加抗美援朝保家卫国。40年代后期,人民生活普遍艰难。正是在此之际,杨福星与正在回小做教书先生的欧阳中石结识,得知他生活困难,便经常接济。欧阳中石金榜得中后,杨福星亲自送他去火车站。当时物价飞涨,经济状况更为拮据,在火车站,欧阳中石非常羞赧地对杨福星讲出了自己因钱不够还没有买火车票的窘状。杨福星闻听此言,非常焦急,因自己也没有带钱,竟脱下身上仅有的羊皮袄到当铺卖掉,买了车票,把欧阳中石平安地送到车上。此后,在欧阳中石结婚时,杨福星和徒弟们又大力帮助夫妇俩。

欧阳中石夫妇念念不忘这位回民义士在困厄之际的恩情。在杨福星老人去世后,欧阳中石闻讯探望杨先生遗孀,并题字留念以寄哀思。

欧阳中石最著名的书法(致逝去的书法泰斗)(11)

欧阳中石最著名的书法(致逝去的书法泰斗)(12)

欧阳中石慰问杨福星遗孀

3.在回民同学家拜师“奚派”

在书法名家的盛誉之外,欧阳中石先生还有一个重要却却不大为人所知的身份:京剧艺术家,系京剧四大须生之一、“奚派”创始人奚啸伯先生嫡传弟子,也是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学博士生导师。欧阳中石曾说:“写字是没有穿上行头的戏剧”。

梨园界有句老话,说红不红看山东。其实是说山东是个戏码头,是京津等地艺术家南下上海等地的必由之路。欧阳中石在济南一中上学时就是个戏迷,还能马马虎虎唱两句。那时,他常到他的同学、发小马寿甫家玩。马家是回民,住在北洋大戏院的后院,而马寿甫的哥哥马寿荃正是北洋大戏院的经理。

欧阳中石最著名的书法(致逝去的书法泰斗)(13)

欧阳中石最著名的书法(致逝去的书法泰斗)(14)

这北洋大戏院,是济南最早的戏院,在海内外梨园界和广大戏迷中享有盛誉。位于经二纬三路通惠街1号,北面就是火车站。始建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民国初年改名兴华茶园,1923年改建后,先后命名为商乐舞台、聚华戏院,1934年定名为北洋大戏院。马寿荃任经理时,组有七十多人的演员班底,以协助外地艺人来济流动演出为主,并以接聘外地著名京剧演员名震济南。“四大名旦”、“四大须生”常在此落脚献艺。1937年“七七”事变前,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马连良、谭富英、言菊朋、裘盛戎、李多奎等多次在此演出。解放后,这里改为实验剧场、人民剧场,现在重叫北洋大戏院,至今仍是戏迷票友聚集之所。

1943年的一天,15岁的小中石又来马家玩,一看有客人就到院里吊嗓。他唱了两段《白帝城》后,从屋里出来一个个子不高、温文尔雅的中年人,问他说:“你还会唱别的吗?”

“会。”他回答。

“唱唱看。”

欧阳唱完,那人笑着问:“你唱的是谁的戏?”

“奚派。”

“那,我就教教你吧。”

欧阳听了一愣:“你?”这时马寿荃走过来说:“你知道他是谁吗?他就是你崇拜的偶像奚啸伯老板,还不快叫师父?”小中石这才如梦方醒,连忙深鞠一躬口称师父。

欧阳中石最著名的书法(致逝去的书法泰斗)(15)

欧阳中石最著名的书法(致逝去的书法泰斗)(16)

欧阳中石最著名的书法(致逝去的书法泰斗)(17)

奚啸伯

从此奚先生每到济南演出,欧阳总是随侍左右,跟老师学了不少戏。因为奚啸伯是从玩票起家,所以他对同为票友的欧阳中石惺惺相惜,格外青睐。欧阳中石协助奚啸伯工作多年,为“奚派”艺术的完善付出了巨大努力。

后来,在永长街回民小学任教期间,身为教员的欧阳中石就更爱唱戏了,常与这一带的回民票友切磋。济南回族作家萧连颖在《回忆济南大同戏院》一文中写到这样的场景:街坊大哥大姐们见到欧阳中石,都叫声欧阳老师,有时竟直呼欧老师。他总是微笑着。

欧阳中石最著名的书法(致逝去的书法泰斗)(18)

当时的京剧很普及,济南的业余京剧团也有几个,比较有名的是回民业余京剧团,都是票友们自娱型的。在普利街有个三元宫,常有爱好者聚集演唱。人们有时见到欧阳先生与几个票友一起唱戏,就是《空城计》城头一段,大家鼓掌声、叫好声连成一片。学生们也曾在大同戏院门口遇到欧阳先生……

欧阳中石最著名的书法(致逝去的书法泰斗)(19)

奚啸伯与回民厨师左师傅

3.奚啸伯与回民厨师左师傅

欧阳中石与恩师奚啸伯先生邂逅,是在回民马家,说明奚啸伯也常与回民同胞保持交好。高锡嘏《回忆与奚啸伯先生一段交往》一文,讲述了另外一件鲜为人知的故事。

高锡嘏的二弟高锡禄是欧阳中石弟子,上世纪60年代初,高锡嘏的父亲得知奚啸伯先生莅济,受欧阳中石之托,命儿子高锡嘏代表其在外地的二弟,买上礼物到朝阳街拜望奚先生。饭后,高锡嘏送奚先生回济南第一招待所。

二人沿筐市街前行,高锡嘏本想叫三轮车,奚啸伯先生却希望慢慢步行,并询问人民商场的位置,问道:“你知道人民商场有个卖烫面蒸包的小饭馆吗?”碰巧高锡嘏知道这个回民饭馆,只有三张小方桌的店面,墙上却挂着一幅镜框,镶饰着书写隽美的四个字:“耐人寻味”,落款正是奚啸伯。

欧阳中石最著名的书法(致逝去的书法泰斗)(20)

奚啸伯先生

高锡嘏这样追忆道:

“我和奚先生步行至人民商场,开始寻找这家饭馆。经查询获知饭馆早已停业。我想既然已经不营业就不必再找了,但奚先生仍希望能见到故友,于是又多方打听老板下落,最终问清了这位老板姓左,已经转到新市场的回民饭店工作。奚先生不顾疲劳,我们又穿过魏家庄街赶向新市场。我到回民饭店寻见了左师傅,他身材高大,身着白色但沾满油垢的工作服,初次相见,他很愕然,待我道明来意后,他很激动地随我走出饭店。他见到奚先生,神情兴奋而又局促地把双手在工作服上擦了擦便伸向奚先生,先生热情地与他握着手互道别情,十分感人。

左师傅拉着奚先生的手,坚持要回家再做烫面蒸饺招待先生,先生深情地说:“这次能再见到你,我已经很高兴,谢谢你,以后有机会再叨扰。”

左师傅也重复着说:“奚老板多保重。”

一位满族京剧大家和一位普通饭馆回民师傅这样纯朴、真挚的会晤场面,是多么令人感佩,多么令人神往。

4.马派的热爱者

欧阳中石与回民同胞的感情是否受到恩师奚啸伯先生的影响,后人不得而知,但欧阳中石对回族表演艺术家马连良的敬佩与热爱却是溢于言表。他并没有因为自己是奚派弟子而排拒其他门派,而是兼收并蓄,成为马派的热爱者。

欧阳中石最著名的书法(致逝去的书法泰斗)(21)

欧阳中石最著名的书法(致逝去的书法泰斗)(22)

欧阳中石曾在《京剧艺术漫谭》一书中,撰写万余字长文《马连良先生留给后人的启示》,写到他与马连良先生的交往。

欧阳中石还记得,小时候他第一次看马先生的《群英会》,马先生一上场的头两句唱“诸葛亮出帐去是哈哈的大笑,他笑那周都督用计不高”(注:原词应为“诸葛亮出大营他是呵呵的大笑,他笑道周都督用计不高”),就把小中石迷住了。他回忆说:

“虽然我是在楼上的鸽子楼上,距离他很远很远,但一听他的演唱,使我立刻被拉到了他的身边,好像剧场里只有了我们两个人,他的话就像只对我一人说的,诸葛亮和周都督都成了第三者,只有我成了他的知音。这两句‘唱’在我的心里竟是那样的清晰,散戏后回家的路上,我模仿着唱,觉得亲切极了,自以为已经学会了。以后只要一闲了便哼起这两句‘唱’来,既是一种宽慰,又是一种享受。等到马先生再贴出《群英会》来,我非去不可,一定要再去重温一下对马先生的艺术享受。不想,再听那两句,竟然不太一样,即似乎是,又不太是,我唱的实在没有他唱得那样好听,不过我似乎又和马先生接近一层。这次的感受使我大大地不安起来,一会儿觉得似乎很近,一会儿又觉得似乎很远,真有一种扑朔迷离的恍恍惚惚的感觉。这样,促我再去看第三遍、第四遍的吸引力越来越强了,如此,一遍有一遍的所得,但哪一遍也没有学好,可以说我一直也没把这两句学了来。真是学会不难,要学得好可真不容易!”

欧阳中石最著名的书法(致逝去的书法泰斗)(23)

欧阳中石最著名的书法(致逝去的书法泰斗)(24)

欧阳中石认为,“马连良先生是我国京剧史上的一颗巨星,是一代的泰斗、大师。我之所以这样来认识,不只是从他本身的艺术造诣,也不只是从他兴创了一个老生的艺术流派,也不只是从他对京剧老生行当中的影响,而是因为他的艺术思想已经构成了一个京剧表演的艺术体系。”

马连良先生的堂弟马最良,也是一位马派名家。在京剧界,有“南麒(麟童)北马(连良)关外唐(韵笙),西北有个马最良”的雅称。2008年,为纪念马最良先生95周年诞辰,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了《白眉最良——京剧艺术家马最良图传》,欧阳中石为之题写了书名。

欧阳中石最著名的书法(致逝去的书法泰斗)(25)

欧阳中石最著名的书法(致逝去的书法泰斗)(26)

马最良先生

欧阳中石最著名的书法(致逝去的书法泰斗)(27)

4.由《范进中举》带来的友谊

在欧阳中石众多登台演出的剧目中,有一部他感情较深,这就是《范进中举》。

欧阳中石最著名的书法(致逝去的书法泰斗)(28)

《范进中举》演出照(欧阳中石、奚延宏、李伯培版)

说起这个剧本,是1956年小说家汪曾祺心血来潮所写,时任北京市副市长的文史学家王昆仑大为赞赏,就推荐给奚啸伯。当时奚先生和汪曾祺并无交往,但读过剧本却产生共鸣,就决定排演这出戏。一天傍晚,他到一家小酒馆喝小酒,抬头看见汪曾祺也在独斟自饮,于是凑上前去自我介绍。二人相识恨晚,酒逢知己。奚啸伯说:“我正排您的大作呢。您这本子对我的心思。”汪曾祺说:“在排练中您可以随意改动,千万别客气。”奚啸伯说:“有您这句话我心里有底了,但请您放心,主框架我是不会变的。”

之后,奚啸伯几经打磨,并在长安大戏院参加全市汇演。不过奚先生并不满足于此,1962年他在石家庄京剧团时又对此剧进行修改。为此他专程回北京找爱徒欧阳中石商讨切磋,让他执笔改写唱词。欧阳遵从师命连夜挑灯夜作,重新改写了整整三大段,次日师父看过点头不已。这次修改本成为定稿,此后再也没改过,《范进中举》成了奚啸伯京剧艺术的代表作之一。

欧阳中石最著名的书法(致逝去的书法泰斗)(29)

奚啸伯《范进中举》剧照

上世纪80年代初,刚刚改革开放之际,为传承这部奚派名剧,欧阳中石在北京市文化局所属演出公司的助力下,在北京市工人俱乐部演出了两场《范进中举》,未曾登报宣传,两场爆满。由此,与北京市文化局回族工作人员刘敬一结识。此后,刘敬一多次去寓所看望欧阳先生,他主动为刘敬一题写一副对联:“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何人不识君”。

欧阳中石最著名的书法(致逝去的书法泰斗)(30)

刘敬一先生

退休后,刘敬一拾了自己的童子功,专注于中阿文书法,还担任西城区第二图书馆牛街书法班的授课教师。2008年,他出版了自己的书法选集。欧阳中石为他题写书名《敬一书作》,并为此书题词:“文谊集会,艺道融和”。

欧阳中石最著名的书法(致逝去的书法泰斗)(31)

欧阳中石最著名的书法(致逝去的书法泰斗)(32)

5.回民弟子们

正是由于在回民小学的任教经历、与回民跤师杨福星的莫逆之交,以及与梨园行回民友人的密切互动,欧阳中石对回族同胞的感情颇深。从事口述历史采访工作的影视人吴鹏说,他“对所有回回人都热情接待,凡回回事都认真对待”,“成名之后很多人来拜师学艺,中石先生对回族学生多有照顾提携”。

在90年代,以“身体倍棒,吃嘛嘛香”广告词让全国观众熟知的回族著名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李嘉存,不仅在相声、戏曲领域深耕,也是一位书画名家,系中国铁路美协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欧阳中石最著名的书法(致逝去的书法泰斗)(33)

李嘉存

欧阳中石最著名的书法(致逝去的书法泰斗)(34)

欧阳中石最著名的书法(致逝去的书法泰斗)(35)

欧阳中石最著名的书法(致逝去的书法泰斗)(36)

欧阳中石最著名的书法(致逝去的书法泰斗)(37)

2004年,天命之年的李嘉存拜欧阳中石先生为师。乐于奉献、热心公益的他,曾将自己作品拍卖所得的78万元全部用于资助贫困学生。为了长期资助孩子们,他自掏腰包创建了“李嘉存助学基金”,欧阳中石先生被其善举所感,为其命笔“为希望寄赤心”。

欧阳中石最著名的书法(致逝去的书法泰斗)(38)

欧阳中石最著名的书法(致逝去的书法泰斗)(39)

欧阳中石最著名的书法(致逝去的书法泰斗)(40)

欧阳中石最著名的书法(致逝去的书法泰斗)(41)

欧阳中石最著名的书法(致逝去的书法泰斗)(42)

欧阳中石最著名的书法(致逝去的书法泰斗)(43)

欧阳中石最著名的书法(致逝去的书法泰斗)(44)

欧阳中石最著名的书法(致逝去的书法泰斗)(45)

李嘉存作品

2019年10月25日,以李嘉存、李纯博等为代表的十一位欧阳中石艺坛弟子,以“传薪——石门弟子翰墨荟 戏韵酣客华膳园”为题,为恩师庆生。

欧阳中石最著名的书法(致逝去的书法泰斗)(46)

回族弟子李纯博,字辰涛,1964年生于北京,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他经常给包括《体育大世界》《祖国各地》在内的上百部电视文艺、专题类节目题写片头、字幕,最可圈点的则是年仅23岁时,为87版电视剧《红楼梦》题写片名和诗词字幕,成为全国电视观众的经典记忆。李纯博四岁习字,师从郑彦伟、萧劳、徐之谦、欧阳中石、刘炳森诸先生,篆、隶、行、楷四体兼擅,其风唯美俊逸,用笔恰到好处,不轻不重之间,风神卓然而出。

欧阳中石最著名的书法(致逝去的书法泰斗)(47)

欧阳中石最著名的书法(致逝去的书法泰斗)(48)

欧阳中石最著名的书法(致逝去的书法泰斗)(49)

欧阳中石最著名的书法(致逝去的书法泰斗)(50)

欧阳中石最著名的书法(致逝去的书法泰斗)(51)

欧阳中石最著名的书法(致逝去的书法泰斗)(52)

4

欧阳中石最著名的书法(致逝去的书法泰斗)(53)

5

欧阳中石最著名的书法(致逝去的书法泰斗)(54)

6

欧阳中石最著名的书法(致逝去的书法泰斗)(55)

李纯博书作

刘浩然,字一之,1943年出生,回族,河南周口人。师从欧阳中石,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书法艺术专业。研究员,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国书协会员。1983年曾在西安举办个人书法展览,饮誉古城。作品曾入选全国第二、六届书法篆刻展览及中日、中韩和中新(新加坡)等国际书法交流展。曾任西安市书法家协会主席。现任深圳大学文学院客座教授,西安外国语大学艺术学院客座教授。

欧阳中石最著名的书法(致逝去的书法泰斗)(56)

欧阳中石最著名的书法(致逝去的书法泰斗)(57)

欧阳中石最著名的书法(致逝去的书法泰斗)(58)

刘浩然与欧阳中石先生

欧阳中石最著名的书法(致逝去的书法泰斗)(59)

欧阳中石最著名的书法(致逝去的书法泰斗)(60)

欧阳中石最著名的书法(致逝去的书法泰斗)(61)

浩然作品及欧阳中石题词

薛夫彬,回族,1944 年生于北京通州,毕业于北京师范学院,任教于北京教育学院。70年代师从欧阳中石先生,多年从事书法教学、创作和组织工作。北京文史馆馆员,北京书法院顾问,清华美院书法工作室导师。北京市政协委员,中国书协第三、四届理事、评审委员,北京书协二、三、四届副主席,央视第一、二、三届国际书法大赛评委,在中央和北京电视台担任《书法讲座》主讲。

欧阳中石最著名的书法(致逝去的书法泰斗)(62)

欧阳中石最著名的书法(致逝去的书法泰斗)(63)

欧阳中石最著名的书法(致逝去的书法泰斗)(64)

欧阳中石最著名的书法(致逝去的书法泰斗)(65)

欧阳中石最著名的书法(致逝去的书法泰斗)(66)

欧阳中石最著名的书法(致逝去的书法泰斗)(67)

薛夫彬作品

书法泰斗欧阳中石先生对回民同胞的亲密感情,对民族团结的躬身实践,成为艺坛文苑一段值得传颂的佳话。

中石先生一路走好!

欧阳中石最著名的书法(致逝去的书法泰斗)(68)

来源:“宗融艺文馆”微信公众号。

欢迎关注@文以传道 与您分享书法名家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