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白清寨风景区自助游(走遍辽宁象牙山风景区)(1)

藏君洞

沈阳白清寨风景区自助游(走遍辽宁象牙山风景区)(2)

这可是好走的路段

沈阳白清寨风景区自助游(走遍辽宁象牙山风景区)(3)

远征壁画

铁西广场集合,7:00出发,7:20到市府广场,又上了一拨人之后等到7:30向我们的目的地进发。

自驾的朋友请细看下面的细节:8:20到怪坡桥,8:33到范家收费站,到大城市铁岭顺着岭东街向右走,到大桥加油站再向右拐,到一个十字路口再身右拐,这条路的一边有很大的杨树,这些树看来年龄得有三四十年了。9:45到达松山中学,就是戏中皮校长所在的中学。9:49到王天来阵燕南拦路送花的小桥。到现在我也不太明白的是:为什么有桥不走却偏偏走桥下的水中路呢?我们的游车也是从水中过去的。这里正是戏中大量出现的进出村庄的路口。进村后一路经过谢永强家、小蒙豆腐坊、大脚超市,然后到达象牙山庄停车场下车。

沈阳白清寨风景区自助游(走遍辽宁象牙山风景区)(4)

象牙山庄远眺

导游交待我们在11:30之前爬山,然后回村里的长贵家吃饭。

(资料:象牙山为辽北唯一火山岩地质公园。金朝时称此山为松山,亦名“向阳山”,后因音转为象牙山。清朝时为开原著名古八景之一——松山象笏。象牙山于1996年向社会开放。

象牙山风景区面积为99平方公里,为长白山哈达岭余脉,主峰高615.2米。象牙山天设地造许多奇观异景,有怪石突兀的羊肠凳,石脊蜿蜒而上的长城栈道,栩栩如生的天然大佛、玉壶乾坤及对吻石,更有辽北唯一的夹扁石群。山上植被丰富,物种繁多。桑、柞、松、柳等古树,榛、麻、梨、果应有尽有,享有人间花果山、世外桃源之美誉。

景区内分东、西2条旅游线路。有天梯、天衣一缝、沉天缝、会仙棚、度仙棚、聚仙棚、飞来石、将军床、猴石、蝴蝶泉、婵娟湖等,不仅曲径通幽,怪石嶙峋,又有丰富的历史积淀,如清代风格特色的“清诗屏”,唐朝李世民为躲盖苏文追杀的藏君洞,见证历史烟火的烽火台,佛家修建的万象塔等,共计有景点40余处。一年一度的象牙山梨花节成为辽北重要的节日,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玉壶乾坤:又名“茶壶吊”,在一座山顶端有一长约95米,高二三十丈的山峰,形如茶壶,惟妙惟肖。

天然卧佛:一海拔455米的山体,远望酷似释迦牟尼佛祖,佛身长近千米,仅头部约160米。)

我们最先看到的就是藏君洞,开始以为能从这个洞上山呢,一看不行游人都折回来了了。这个洞就在路边不远的山脚下,看洞口不是很大,如果藏一个人的话还是有点费劲,如果真进去了让人堵住洞口恐怕真的完蛋了。

大家绕过藏君洞发现一条上山的路,来之前就听说山上的路很险,很多地方只能过一个人,而且很窄。实际爬起来还真的很费劲,很多地方的路是人工凿出来的,出奇的是凿出来的路呈一个向左倾斜的槽形。人们必须把身体向左倾,同时双手使足了劲支撑在栏杆上,不然人就倒地上了。这样走起来非常吃力,有很多人跳到栏杆外面走,这样走起来是省力了,可增大了危险性。要知道栏杆外面可是悬崖或陡坡呀!

爬到半山腰的时候,可以看到远处的对面山上有峰火台似的建筑,那一定是战争留下来的痕迹。

快到山顶时看到了万象塔,塔不是太高大,上面有佛象。再往前走又是一个下坡,再往上走时看到一个写有“咸平信步”的牌坊,柱子顶上立着小石象。如果再往上走,就不知道要走到哪去了,有没有下山的路,会不会下到山的另一侧我们都不知道。按着时间推算我们只好顺着一个水沟形成的下山路走下去了。

山上的树木丰富,我看出的果树有榛、梨、杏等,下山的路被树紧紧地包裹着好似一个树洞似的。俗话说上山容易下山难,下山时我想出了一句顺口溜:上山后腿猛蹬,下山小腿紧蹦。哈哈!

不到十一点我们就下山了,山底下有个很大的停车场。有村民在此卖煮包米,两元一穗。买的人真不少,看样子一天不能少挣了。

我发现在另一侧的山脚下有一个人工开凿的洞,老乡说可能是个什么库,我去看了看,进口处有很多的水,里面黑黑的什么也看不到。

停车场靠山的一边有新建的厕所,出奇的是门口只写一个女字。我觉得写字的人一定懂得逻辑推理,或者学过电脑语言,至少知道肯定就是否定否定就是肯定的道理,要不就是写到半道没漆了。反正游人是不会走错的了。厕所里面的水是长流的,估计是山泉水。阔气吧?咱们喝矿泉水要一两元一瓶呢!人家天天冲厕所!

十一点半我们准时去长贵家用午餐,是在院子当中的一个简易棚中吃的。里面有三张桌子,我们十人一桌,每桌八菜一汤,标准是每人十五元。有小鸡炖土豆、小蒙豆腐、炒鸡蛋、凉拌黄瓜、小葱黄瓜罗卜拼盘、炒鲜菇、芹菜炒粉、油炸小鱼,外加一汤。主食是馒头和米饭,大家吃得很起劲。

正当我们吃饭时老天又下起了小雨,幸亏我们是先爬山,不然的话山就爬不成了。

吃完饭我们自由活动,当时雨下得正浓,照相走动都不方便。离我们约定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我们也不能浪费啊,很多拍戏的景点我们还没来得及看呢!我冒着雨先进了长贵家,这时的长贵家已是人满为患了,东西屋三间房内全是客人,西屋墙上挂着香秀和李大国的照片,还有三张人体穴位图,下面是长贵家的照片。房子的南面是厨房,挺宽敝的,厨内大师傅不停地忙活着。当时正看到一盘往外盛的小鸡炖土豆,很明显菜内的鸡肉块又大又多。

长贵家的门前是大队部,他在这上班可真是近了,出了门就是。有几个卖山菜的在房檐下躲雨,菜很贵的。有娃儿拳也就是厥菜,有山芹菜也有水芹菜。水芹菜我老家可多了,一般情况生在水边或低洼地带,包菜饺子味道不错。不过那时可不是享受野味,而是为了填饱肚子哟!还有不少蘑菇,我看蘑菇的颜色不太好看,有点灰巴拉叽的。我说这些蘑菇长得不招人稀儿罕,卖菇的人说好吃就行。

大队部旁边就是卫生室,在那里发生着太多有趣的故事了。哈哈!

靠着卫生室就是大脚的超市了,超市内现在照常经营着各式百货,墙上挂着几块几位演员的剧照,一块小黑板上仍然写着戏里的欠帐单。超市外面摆着摊床,人们做着生意。墙底下坐着一个老道模样的老头,老头留着银白色的长发和胡须,头上面是个古式的头(叫不出名来),地上铺着抽签打挂的神物。好不热闹,今天下着小雨,不下雨的时候还要热闹呢!

超市对面是戏里最后大团圆时集体婚礼时的台子,这段戏我没有看全,不太清楚具体的情节。台子背景墙上正中贴着大大的红双喜字,背景的图案全是包米棒子。台子的两边是粮仓型的摆设,外面挂着的全是包米棒子。

这几个景点的中间是个稍大点的广场,正中有四棵大树,树中间有一块磨盘,周围有几个平放的碾子。旁边有一处废弃的老井,上面盖着一盘残磨。这里应该是村民们平时集会玩耍的地方,戏中的很多故事正是发生在这里。

沈阳白清寨风景区自助游(走遍辽宁象牙山风景区)(5)

离广场不远就是刘能家了,院里放着高声的音乐,院门口贴着大大的“刘能家”的招牌。刘能家也是一片繁忙气象,如果你去他家的话,家人可能没空搭理你,客人很多,炒菜端菜还忙不过来呢!门口的价目表上显示着小鸡每只一百,每份五十。为了这个价钱,报纸还当着负面问题报道过,旅游局还出面干涉过。现在都市场经济时代了,其实饭店还是有自己的经营权的,价格嘛可以随行就市的嘛!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没人吃他就得降价。一只整鸡加上土豆、蘑菇、人工、油盐调料什么的一百一只也不算贵了。反过来说人家给你三十元一盘,里面只能看个鸡头鸡皮什么的,你也得硬挺着是不?谁还总往那里跑啊?哪个旅游景点不宰人哪!

这时的雨已经很大了,游人都躲了起来。我独自寻找小蒙的豆腐坊,在寻找的路上看到了谢永强的果园。原来果园就在路边,总共也没有多少棵果树。也不知还有没有比这大的果园了,如果没有我可服了他们了,镜头是怎么拍的呢?

沈阳白清寨风景区自助游(走遍辽宁象牙山风景区)(6)

碰上村里的人一问才知小蒙家在哪,拐个弯就到小蒙豆制品厂了。进屋后看到人们也是在忙着做饭,做豆腐的机器设备全停在哪儿。看来我们吃的小蒙豆腐还不知是谁做的呢?!在戏里觉得豆制品厂很大,在这里只看到两套老式磨具,一套电磨,另一套比较大的机器可能是做干豆腐的。另有四个大白铁筒,说是做豆腐用的。我家做豆腐也是祖传的,可是没看出来那几个大筒是干嘛用的。

再往前走有一处小剧场,是用塑料布蒙起来的大棚,说是天天晚上有赵本山模仿秀二人转什么的。当时下着雨,还有几个小孩唱着歌打着锣鼓,象模象样的。

还有几处如谢广坤家,花圃了什么的就没有功夫看了。当时雨下个不停,鞋子很湿了,裤管也已打湿。还是打道回去吧!

当时快一点了,导游说人齐了就走。可是有两位按点吃饭呢,还在喝酒呢!还好,我们13:20向沈阳奔去。又路过出村的桥时发现有很多的包米秸成团地卧在水中,很是不爽。

看过象牙山和《乡村爱情》的拍摄基地,很多人都会有一个同样的问题:这样的一个小小的山村,《乡》戏是怎么选中它的呢?!如果不在这里拍戏,人们可能永远不会知道这有么个小山村,就象其它无数个小山村一样。人们过着日出而耕日落而息与世无争的日子,悠闲自得地守着小家,没什么太大的烦恼。《乡》戏让它火了起来,人们有了更多的出路,有了更多的忙碌,有了更多的渴望,有了更多的收入,也有了经济的纷争。人们有了钱就会幸福吗?就会快乐吗?就会有爱情吗?

看了赵本山的拍摄基地对他是更加佩服了,他不仅仅会演小品唱二人转,会拉二胡吹葫芦丝,所有这些演艺上的技艺都是他人生的一个切入点而矣。更能显露他才能的是他的经济头脑和宏观的远见,我敢说他对农村农业和农民的了解没有多少人能赶得上。虽然有很多人看不起他,甚至蔑视他,看不起他的出身,看不起他的职业,看不起他的小品。。。但是很多人还是指望着他及他的弟子们给他们带来愉悦,带来开心,带来快乐。不管你认可不认可,承认不承认。赵本山站起来了,并且昂着头!

赵本山是有心计和雄心的,他不是为了他自己而奋斗,而是为了一群人,是为了一片土地上的人,也许是为了一个阶层。君不见《求索》里面的词吗?“会飞那才叫龙啊,得道他便是仙呦,摸着石头过河,早晚也能找到边!”

回到出发地已过四点,终点又回到了起点。人生又何不如此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