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调的简介

越调主要流行于河南全境、湖北西北部、陕西东南部、安徽西北部、山西东南部、河北南部。越调的主奏乐器早期是象鼻四弦,后来一般用坠胡。越调除戏曲形式外还有曲艺和木偶两支分支。

越调起源是什么(地方小剧种也有大师级人物)(1)

1942年河南发生大旱,期间许多越调艺人(如张桂兰)等都曾转入过地摊说唱,等灾荒过后,再重新回到舞台来演唱戏曲。木偶的越调分支在南阳一带十分盛行,其中有些民间职业木偶艺人至今仍十分活跃。

2006年5月20日,越调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越调的艺术特点

一、唱腔

越调的唱腔形式最初为曲牌体,清代中叶以后逐渐变为板脸体。其调式也相应地主要用宫调式,一般只在插曲性质的曲牌调子中偶尔采用其他调式来演奏。越调的唱腔优雅纯朴,其板式有诸如慢板、导板、铜器调、赞字、哭腔、流水、飞板、紧打慢唱等,同时具备有慢、中、快、散等多种节拍形式。此外还有吹腔和杂调等形式,例如〔牙牙哟〕、〔娃娃腔〕、〔一串铃〕、〔小放牛〕、〔点绛唇〕、〔潼关调〕、〔阴风歌〕、〔探亲家〕、〔梅花酒〕、〔神童令〕、〔十三哼〕等。

越调起源是什么(地方小剧种也有大师级人物)(2)

越调所采用的调高一般为1=E或1=F,唱腔则由上下句形式构成,上句一般大都停在调式的主音以外的其他各音上,而下句则一般停于调式的主音上。越调的唱词一般以七字、十字为主。它的句法结构有起眼落板、起板落板、起眼落眼、起板落眼等多种形式。

二、唱词

越调在唱词上,其原有的传统戏结构十分严密,唱词少,道白多,语句相对比较文雅深奥,在唱调上也按一定的曲牌和调门演唱。现代剧中大都是根据说唱的故事和小说新编的剧目,唱词多,道白少,通俗易懂。越调在唱腔曲牌上一向有九腔十八调七十二调口的说法。

越调起源是什么(地方小剧种也有大师级人物)(3)

越调在演唱的时候以真嗓为主,假嗓为辅。早在清朝末年曾经盛行的句尾拖腔的形式,以假嗓八度上挑的唱法,现今已经极少被使用。净行的演唱的活动音区要比其他对应的行当高五度,所以大多采用假嗓演唱。因为越调的各行当在清代时都是男演员,因此比较容易采用同宫同腔的方式。发展到20世纪20年代以后,随着女演员的登台唱戏以后,越调逐渐采用了男女同宫异腔的方法。

越调起源是什么(地方小剧种也有大师级人物)(4)

越调中的赵调在其表演技巧上还有一些特殊的技巧,如贾狗娃(假得酥)饰演大净角色能七窍出血,樊书运饰演周瑜时能咬牙作响,杜天云拌演赵公明能做到口出獠牙,刘金钟饰演李俊时还能变脸作色等。

三、行当

越调的脚色行当齐全,包括大红脸、二红脸、文生、武生、大净、二毛、三花脸、正旦、花旦、闺门旦、浪旦、武旦、老旦等十几种,每个行当都有鲜明的个性色彩。在长期的舞台实践中,滋生出了申凤梅和毛爱莲为代表的一些著名表演流派。

越调起源是什么(地方小剧种也有大师级人物)(5)

越调的流派艺术

越调自诞生地四外流传时,形成了“上路”“下路”“南边”等地域流派。

申凤梅(申派):申凤梅一生的舞台实践证明她是一位戏路宽广、功夫全面的演员。她表演真实,动作稳健,吐字清楚,以声带情,行腔婉转,声音宽厚有力,质朴豪放,形成了独特的申派艺术。她使一个程式简单、表演粗糙的传统民间小戏发展成为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的剧种,将越调艺术推向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 ; 代表剧目《孔明出山》《舌战群儒》《华容放曹》《卧龙奔丧》《七擒孟获》《收姜维》《失空斩》《明镜记》《哭四门》《苦菜花》《李天宝吊孝》《朱元璋斩婿》

越调起源是什么(地方小剧种也有大师级人物)(6)

毛爱莲(毛派):著名越调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9岁学戏,12岁登台演出,16岁自办“兴爱剧社”,越调“毛派”创始人,被誉为“越调皇后”,1965年,她在《斗书场》中扮演大凤娘代表中南地区赴京演出,受到毛主席、周总理等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并一起合影留念。这是她一生中最大的光荣和幸福。毛爱莲的风格似说似唱,悦耳动听,她那风格独特的嗓音,演唱起来虽不高亢,但却清新优雅,耐人寻味,尤其是鼻腔共鸣的运用,更具独到之处。毛老师的唱腔清纯、俊丽、流畅、纤细,艺术评论家曾把其概括为甜、纯、清、巧、情、快6个字。代表剧目白奶奶醉酒》《火焚绣楼》《李双喜借粮》《无佞府》《掉印》《秦香莲》

越调起源是什么(地方小剧种也有大师级人物)(7)

陈静(陈派):主攻刀马、青衣、花彩旦行、兼演小生、官生行。在新编历史剧《红娘子》中饰红娘子,剧中唱、念、做、打,耍刀舞剑踢出手,显示了她扎实的基本功底。她在电影艺术片《李天保娶亲》中饰演的张妻,嫌贫爱富、惜财如命;其表演油腔滑调,妙趣横生,且憨态可掬,戏而不谑,展示了她花彩旦行的多才多艺。主演剧目:《杨门女将》《红娘子》《李天保娶亲》《诸葛亮吊孝》《智收姜维》《白奶奶醉酒》

越调起源是什么(地方小剧种也有大师级人物)(8)

越调的经典剧目

一、收姜维

越调起源是什么(地方小剧种也有大师级人物)(9)

《收姜维》是申凤梅的力作,里面的唱段段段经典。其中“四千岁你莫要羞愧难当”和“三传令”两段传唱甚广,其他唱段也很不错。她曾受过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老一代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是普通老百姓最欢迎、最信任、最崇敬的一位人民艺术家。她把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演绎到了极致,用自己的人格、艺德在中国戏剧界留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二、白奶奶醉酒

越调起源是什么(地方小剧种也有大师级人物)(10)

明朝万历年间。盐商遗孀白奶奶想攀高结贵,为将娇生惯养、好吃懒做、蛮横无知的女儿凤英嫁给富户童公子,费尽了心机。婚期临近,童公子闻知白小姐有些痴呆......

三、火焚绣楼

越调起源是什么(地方小剧种也有大师级人物)(11)

国舅洪颜龙偷盗温凉盏,被赶出京后,无恶不作。因欲强娶兰翠萍为妻,将兰兄文生骗至府中用酒灌醉,逼其允妹婚事。丫鬟春红救兰文生至洪妹美荣楼上,洪兰互慕私定终身.....

你还知道越调哪些小知识点呢?欢迎留言分享哦(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