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bianzhe an

文言文翻译是语文考试的必考内容,译文能够反映对文言文是否真正读懂。 语文教学名家张必锟(1927—2017)先生认为译文必须可解,什么是可解?可解是忠实原文内容,文句上下一气,顺理成章,能使别人看得明白。这篇文章选自张先生的《文言教学法》一书。 张先生认为:“文言文是我国土生土长的东西……教文言文,应当立足于尊重传统经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参考当代新的教学理论作适当改革。……如果不顾传统经验而刻意求新,以至盲目套用外国的经验,其结果必定事与愿违。”

译文必须“可解”

文/张必锟

翻译文言文必须忠实于原文的内容,文句上下一气,顺理成章,才能使别人看得明白。这叫作“可解”。如果不顾原文内容,只抓住其中的只言片语,然后凭主观臆想生发开去,往往会造出不可解的译文。

有一年高考的文言文翻译题(原题不加标点)是这样一段文字: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同学们在翻译时就出现了若干条不可解的译文。如:

①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译文:陈太丘跟他的朋友假期里去旅行,假期过了一半还不到,陈太丘就回家了。

②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译文:那位朋友懒得下车,领着元方进了大门,什么也不管不顾。

这两条译文看起来很“顺”,然而有乖情理。例①先说两个人一同旅行,下句不说旅途中的事,却说陈太丘回了家,岂不叫人莫名其妙!例②先说友人没有下车,随后又进了大门,据此则是连人带车一起进了大门;而末句说的“不管不顾”,更使人猜不透何以如此。

要使译文可解,关键一条是要读懂或基本上读懂原文;读懂原文的标志是能够正确地解释原文,即能够正确回答它写了怎样一件事、涉及哪些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等问题。这些回答不能凭主观臆想作出,而要以原文的语言为依据。具体地说,就是把原文从局部到全局、又从全局到局部反复地看几遍,逐步加深认识,直至所有的疑难点都能从原作的全局上或从上下文的关系上得到合理的解释,使主观认识(译者的理解)完全符合客观实际(原作的内容)为止。这样的态度,就是分析的态度,在没有词典和现成注释帮助的情况下进行翻译,尤其需要如此。

我们再回到前面的试题上来。假定我们从头至尾看了一二遍后,仍有以下三个疑难点:①不明白第一句话的内容;②拿不定“舍”和“委”的意思;③结尾“不顾”一语不明所指。现在我们试用分析的方法来将它们排除。

1.先分析大的层次。分析之后不难看出:原文中间部分是“客”(即太丘友人)和元方的对话,首句写对话起因,末句写事情的结果。

2. 再分析对话部分。“去后乃至……门外戏”叙述对话前的情况(其中“元方时年七岁”一句是说明),可暂放下不管。先看前两句对话,这是问事、答事,从中至少可以确定一点:太丘已离家外出。再看后两句,“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自然是友人责备太丘语,这跟太丘离家外出有关,可见“期行”一定是表示两人事前有约定;而“则是无信”则是元方对这位父辈的指责,认为不讲信用的正是他。据此可以判断全文讲的是怎样对待信约的问题。

3.循此继进,再看“则是无信”的上文“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这自然是元方提出指责的根据,即对方“无信”的具体表现。其中“日中”一语连用,知道其间可断,断后,“日中”表示时间的意义便豁然而明。再联系开头那句话,就可以推知“期日中”是约定中午(碰头)的意思。至此,全文说了怎样一件事也就大致清楚了。

4.再说“舍”和“委”的意思,这就要先看它们所在的句子:“太丘舍去”和“相委而去”。经过比较并参照各自的上文,便会发现这两句话说的是同一个意思,只是前者是作者叙述而后者是友人叙述罢了,可见“舍”与“委”同义。再看元方对同一个意思的叙述:“待君久不至已去”。待而不至,于是舍之而去,可见“舍”是不再等待的意思,引申为“丢下”。

末了说说“不顾”。其实,排除了以上的疑难点,谁“不顾”这个问题就已解决。“不顾”是一种不礼貌的表示,“友人”既已感到惭愧,决不会再来一个“不顾”,加重自己的过错。

从这个实例看来,同学们翻译浅显的文言文而求其译文“可解”,决非难事,读懂原文则是最重要的一步。

本文摘自张必锟著《文言教学法》,商务印书馆2021年版

背诵译文(译文必须可解)(1)

作者简介

张必锟(1927—2017),湖南辰溪人。幼年入私塾读书,博闻强识,1942年考入长沙雅礼中学,1945年毕业,1946年同时考上国立中央大学(今南京大学)外语系、复旦大学新闻系、北京大学教育系,同年入复旦大学,两个月后北上入北京大学,前三年读教育系,后三年转读中文系,1952年毕业后,先后任教于北京大学附设工农速成中学、中南海业余中学(兼职)、北京女五中、北京一四〇中学、北京一三三中学(现并入六十六中)等校。从八十年代起参与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和教学参考书的编写工作。在《语文报》《中学语文教学》《语文学习》等报刊发表文章近百篇。出版有《文言文学习手册》《我教语文:张必锟语文教育论集》。

内容简介

《文言教学法》是语文教学名家张必锟先生谈文言教学的文章选粹,按内容分为“文言教学”“实词译解”“虚词随笔”“断句指津”“笔法漫谈”“文化常识”六部分。作者认为:教文言文应当立足于传统经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然后参考当代新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作适当的改革,才是真正的出路所在。作者从文言的性质和特点出发,主张用文言诵读为纲统摄文言教学设计。本书内容精要,观点明确,语言上乘,涵盖文言教学法的诸多要点,如文言的特点、诵读教学法的要义、文言文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和基本教法、经典名篇背诵指导、实词教学要点、虚词用法和教法、文言断句窍门、文言笔法和文化常识,等等。

目录

文言教学

谈谈文言文教学·3

文言文教学法·44

谈谈文言文练习的设计(提纲)·68

多读点文言文为好·76

“掘井九仞”说诵读·83

从《卖柑者言》的教学设想谈初中文言文教学问题·86

《教战守策》教学设想·101

《五柳先生传》教学实录·109

附1:一堂真正的文言文自读课(礼出)·114

附2:张必锟答礼出信·117

《师说》诵读教学设想·121

附:《师说》导读·131

《出师表》背诵指导要点·142

《送董邵南游河北序》背诵指导要点·146

《岳阳楼记》背诵指导要点· 149

实词译解

怎样辨析词的本义·155

利用语言环境辨析词义——学习文言实词的一个基本方法· 158

“荆轲废”怎么解?——浅谈词义引申·162

“子曰”的故事·165

“五六”不是“三十” ——文言文中约数的表示法·167

译文必须“可解”·170

直译和意译不可偏废·174

虚词随笔

虚词为什么又叫“语助”?·181

虚词不虚·183

学文言虚词,要懂得“审辞气”·186

再谈“审辞气”·189

三谈“审辞气”·194

一个有趣的比较——介绍一种学习虚词的方法·198

学文言虚词也要“听”·200

文言虚词的模糊分类法·203

“之”的用法漫谈·207

“之”于史文神理何干?——说“汉军之楚歌”·211

略说“之”的叠用214

“矣”有“言外之意”吗?·217

“矣”字值得品味·220

《马说》中的五个“也”字·223

《醉翁亭记》的二十一个“也”字· 226

这个“也”字增不得·229

追加两个“而”字·232

“若夫”解·235

从“夫天地者”说起·237

“多乎哉?不多也”——谈文言文中复杂语气的表示·240

“穿井”能“得人”吗?——浅谈虚词的省略·242

虚词疑难辨析(一)——兼答覃继仁同学·245

虚词疑难辨析(二)·248

断句指津

不要把句子读破·253

夔只有一只脚吗·256

人名不能读破·258

句读和朗读·260

句中停顿·265

断句必先弄清文意·268

谈谈利用虚词断句·272

句例和断句·277

断句也要有方法·279

笔法漫谈

文言文的换字法·287

说“借代”·290

谈“炼字”·292

谈“避讳”·294

文言文的省字法(一)296

文言文的省字法(二)·298

文言文的省字法(三)·300

谈“微言大义”·302

谈“设喻”·304

改寿联的故事 ——浅说“脱胎”··307

从回文诗说起——谈文言文句读的灵活性310

从“”字说起 ——兼谈书信中的称呼·313

文化常识

古代的车战·317

古代的纪年法·321

古代对天区的划分·325

古代占星术趣谈·329

古代的乐律——五声、七声、十二律浅说··· 333

说“妙玉听琴”·337

古代的乐器·340

鸿门宴上的座次·343

异彩纷呈的先秦诸子散文· 346

厚重动人的先秦史传·350

编后记·354

背诵译文(译文必须可解)(2)

20世纪50年代,张必锟先生(前排左四)在北京潞河中学与教师们合影

背诵译文(译文必须可解)(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