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声源、声波的定义
声源: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
管乐器的声源是管内空气柱。
声波:振动传播的过程形成声波。
2.声音的产生:声音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3.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把点燃的蜡烛放在开着的音箱前,烛焰会跳舞,说明声音可以传播能量。
4.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产生需要声源和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6.声的介质:声波必须借助某种物质才能传播,凡是能够 传播声波 的物质叫做 声的介质 。
声音的介质可以是固、液、气体,如空气、水、大地、木头、钢铁等
7.声速:
声速的定义:声音传播的距离与所用时间的比叫声速。
声速的影响因素:声速的大小与介质的性质和温度有关。
A 一般的 V气<V液<V固
B 声速与介质的种类和介质的温度有关
C 15℃时, V空=340m/s
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中传播又比气体快。
8. 振动频率
①物体振动的次数与所用时间的比叫做频率。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符号是Hz。
1Hz=1次/秒
②声音按频率范围分为:
超声: 频率>2000Hz
猫和狗能听到次声,地震为次声;也能听到超声,人不能。
蝙蝠和海豚可以听到100000Hz以上的超声。
声音(可听声): 频率在20Hz~2000Hz
次声: 频率<20Hz 水母可以听到8Hz~13Hz次声,人不能。
③ 次声和超声不能为人耳所感知,人能产生64Hz~1300Hz的声音。
次声和超声各有特征,有不同的用途和危害。
④人能听到的声音为20Hz~2000Hz,人敏感的声音为1000~3000Hz,人最敏感的声音为2000Hz。
9.乐音
①乐音的定义:悦耳的声音叫乐音。
②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③音调由声源的振动频率决定,振动快频率快,音调高,听起来尖细;振动慢,频率低,音调低,听起来低沉。一般来说,儿童音调比成人高,女性音调比男性高。
④声音的大小叫响度,也叫音量。
响度由声源的振幅决定,振动幅度大,响度大,振动幅度小,响度小,响度还和人与声源的距离有关。
⑤音色:不同的乐器,由于材料和形状不同,就会构成自己特有的声音特色,叫做音色,也叫音品。
⑥示波器:不同的声源发出不同的声音,示波器显示不同的波形。
10.噪声
①噪声的定义和来源:
杂乱无章的声音就是噪声;噪声来自杂乱无章的不规则振动。如:铁皮刮水泥地的声音。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一切干扰人们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都称为噪声。
② 控制噪声:声音从产生到引起听觉分为三个阶段:声源振动产生声音 —— 在空气等介质中传播 ——引起鼓膜振动。从声音的产生、传播、接收来看,控制噪声应着眼于消声、隔声(植树)、吸声三个环节;最根本的是消除或降低声源噪声。
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③分贝
A 人们以分贝(符号dB)为单位表示声音的强弱。
B 零分贝是听觉的声音强弱下限;零分贝相当于频率为1000Hz的声音强度。
④ 噪声、废气、污水、有毒固体废弃物――――――四大污染源
11.回声
①回声的定义:当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将被反射回来,反射回来的声音再次被我们听见就成了回声。
②回声测距
③听到回声的条件
t≥0.1s ,可以听到回声
④ 混响:t<0.1s,产生混响,听不到回声(间隔短,听觉分不出)
12.共鸣
将两个频率相同的音叉靠近放在桌子上,用橡皮槌敲击其中一个,使其发声,然后把橡皮槌压在此音叉上,使他停止振动,这时未被敲击的音叉也发出了声音,这类现象叫共鸣。
13. 超声波特点及用途:
(1)特点:频率很高、反射性强、在水中可以传播很远、定位精度高、穿透性强。
(2)超声波的运用:传递信息和传递能量。
①传递信息
声呐:确定鱼群、潜艇位置或海水深度,(利用超声波在水中可以传播很远)
B超
倒车雷达
金属探伤(超声波探测仪):探查金属内部裂纹、气泡、等缺陷,(利用超声波的反射性和穿透性强)
②传递能量: 洁牙、碎石、超声波加湿器、清洗、消毒
③超声波声源:蝙蝠、海豚、声呐
14.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能量损失小、不易阻挡(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
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
次声波声源:大象、水母、自然灾害(火山爆发、海啸、地震、雷暴、龙卷风、泥石流等),另外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次声波的用途:传递位置和传递能量
①传递位置:检测灾害、探测气象(如海水温度)、探测核爆炸(强度和位置)
②传递能量:次生武器、刺激植物生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