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豁达超然的心境(苏东坡面对人生的态度)(1)

复建的超然台

《望江南·超然台作》

宋.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

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

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

诗酒趁年华。

译文:

春天尚未过去,

微风轻柔,柳枝随风飘荡。

试着登上超然台远远眺望,

半河碧绿的春水绕城流淌,

满城触目皆是春花灿烂。

烟雨朦胧地笼罩着千家万户。

寒食节过后,

酒醒之后不禁叹息。

不要面对着老朋友思念故乡了,

姑且用点上的“新火”来尝试烹煮新茶,

趁着春光未尽,

尽情地吟诗饮酒吧!

注:

望江南:词牌名。

超然台:宋代密州城北观景台(今山东诸城)。公元1074年秋天,苏轼调往密州(山东诸城)任知州,随即命人修葺城北高台,并由苏辙题名为“超然台”。公元1076年暮春,苏轼登超然台观景,有感而发,遂作《望江南·超然台作》。

细:本义指微小,引申为“轻轻地”或“悄悄地”。一指微弱、轻淡。南朝·梁元帝《夜宿柏斋》:“风细雨声迟,夜短更筹急。”二指慢慢地;轻轻地。唐·杜甫《春夜喜雨》:“随风潜人夜,润物细无声。”此处指微风轻柔。

斜:正常读音念xié,原意指不正、歪斜。此处古音念xiá,诗求押韵,意指随风飘荡之态。南朝顾野王《玉篇》:“散也,不正也。”

试:本义是按照预定的想法非正式地做。

壕:护城河、壕沟。

春水:春天的河水。

暗:昏暗。

寒食:即寒食节,是中国传统节日,指清明节前一二日,禁烟火,只吃冷食。

咨嗟(zī jiē):叹息、叹气。

故国:指故乡。

新火:乃唐宋习俗,清明前是寒食节。到清明节再起火,称为“新火”。

新茶:一指清明前采摘的“明前茶”,属于当年的首批茶叶。二指刚采摘制成的新茶。

趁:趁着,利用。

年华:一指春光,即春天尚未过去的时光。二指岁月、时光。

苏东坡豁达超然的心境(苏东坡面对人生的态度)(2)

苏轼是西园雅集主角之一 南宋刘松年西园雅集图卷(局部)

评榜词

《史上最美茶诗》评为第8名。此词为宋代茶词名篇,也是苏东坡惊才绝艳的一首茶词。诗赋之美,掩盖了茶道之美。相比其所作其它茶诗的“茶笋尽禅味,松杉真法音”、“活水还须活火烹”、“枯肠未易禁三碗”的茶道精妙之论,这首茶词并不着墨于此。但是仍然无法遮盖住此词的惊世之美,使得传诵不休近千载。

公元1074年秋天,苏轼调往密州(山东诸城)任知州,随即命人修葺城北高台,并由苏辙题名为“超然台”,并作《超然台赋》。后来苏轼作《超然台记》予以回应。苏氏兄弟一赋一记,皆成名作,共述超然,成为千古佳话。

超然台修葺一新之后,苏轼在公务之余,常常登台远眺、观花赏景,抑或抚琴高歌、吟诗煎茶,感慨时光,抒发情怀。公元1076年暮春,苏轼登超然台观景,有感而发,遂作《望江南·超然台作》。也就在这一年的秋天,恰逢中秋之夜,苏轼在超然台上把酒望月,思念七年未见的弟弟苏辙,感慨世情、岁月与人生,心潮起伏,一挥而就,写下了千古名作《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东坡豁达超然的心境(苏东坡面对人生的态度)(3)

超然台

从苏辙《超然台赋》的序文“《老子》曰:‘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尝试以‘超然’命之,可乎?”之句,可见苏辙题名“超然台”的本意。“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出自《道德经》第二十六章,大意如下:“虽有华美之居与可观之娱乐,却安处其中而超然于物外”。苏辙取其达观自处、与世无争、超然物外之意,意图安慰仕途逆境中的兄长苏轼。

苏辙又言:“天下之士,奔走于是非之场,浮沉于荣辱之海,嚣然尽力而忘反,亦莫自知也。而达者哀之,二者非以其超然不累于物故邪。”这句大意如下:“天下间的士人,整日在充满矛盾纠纷的仕途是非场中奔走,在荣耀与耻辱的名利海中浮沉,竭尽全力地喧嚣得意而忘记回去(谓忘记返璞归真),也缺乏自知之明,没有清醒地认识自己。而通达透彻、见识高远之人,为他们感到哀怜。两者的差别不是在于超然物外而不被物质所束缚与累赘的缘故吗?”

苏东坡豁达超然的心境(苏东坡面对人生的态度)(4)

《道德经》:“虽有荣观,燕处超然”

此词上阕写景,下阕写情,核心正是围绕“超然”二字。通过描绘色彩变幻的春日景象和内心的复杂变化,既表达了作者对思乡难归志难酬的怅惘,也表达了作者超然物外、宠辱不惊的人生态度。惆怅之中见超然,人间何处不清淡。

上阕:“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写的是景。苏轼闲步登上超然台,放眼望去,一片暮春景色:轻风、斜柳、城楼、河水、春花、烟雨,以及城里人家。上阕随笔点明了时间与地点,更是以“烟雨暗千家”描绘了一幅烟雨城池的暮春画卷!画面极其唯美,却又充满了寂寥与轻愁,具有一种寂静、朴素、幽暗的独特美感与意境。同时,词里充满了某种矛盾又和谐的内心情感。你看:动与静融为一体,风动柳斜,人伫不动。色彩对比强烈,鲜艳与幽暗并存。红尘与自然,烟火与诗意,一切都是那么的矛盾,又是那么的和谐,正如此时此地伫立在高台之上的苏轼的心境。

苏东坡豁达超然的心境(苏东坡面对人生的态度)(5)

下阕:“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写的是情。清明时节,细雨纷纷。暮春人间,烟雨朦胧。苏轼纵酒解愁,却难解思愁。清明欲归乡,却归不得。七年未见弟,却见不得。怎能不叹息呢?正如此时的烟雨,欲断难断,不绝如缕,一片幽暗与朦胧。

一个“”字,写出了苏轼多少的苦闷与无奈?一个“”字,写出了苏轼多少的洒脱与超然?一句“故人思故国,新火试新茶”,极其对称,又充满暗喻。人生虽然充满了无奈和身不由己,但是日子总得过,是吧?那就暂且放下吧!寒食节后,今日重燃新火,那就用新火来尝试烹煮新茶,开始新的人生历程。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人生不止缭绕熏眼的烟火,还有茶与诗意。

苏东坡豁达超然的心境(苏东坡面对人生的态度)(6)

酒醒之后的苏轼,开始想家想亲人,开始忧愁伤感。但是很快地就从那种沉重的情绪中解脱出来,新火新茶新岁月,何不趁着春光未尽,尽情地吟诗饮酒呢?何不趁着年华未老,走好自己的未来路程呢?何不安处其中而超然于物外呢?时光易逝,更应该珍惜春光与年华。人生短暂,更应该安处其中而超然于物外

至此,全词由景到情,由景生情,由苦闷到洒脱,达到了词意的高峰,也强烈地阐述了全词的中心思想:超然物外。其充满烟火味和苦难的生活,显得特别的平凡真实。而其超然物外、宠辱不惊的人生态度,显得特别的豁达洒脱。这就是苏轼,这就是具有伟大人格魅力的苏轼,这就是在九百年后,依然引得一代一代中国人孜孜以求共相忆的苏轼。

无论生活多么折磨,无论境遇多么悲惨,何必那么在乎呢?何必那么寒冷呢?反而更要笑对人生,更要快乐、随意和超脱。在有家难回的密州,苏轼写出了千古绝唱《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写出了《望江南·超然台作》和《超然台记》。三年之后,在差点冤死的“乌台诗案”之后的黄州,苏轼写出了《赤壁赋》《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这就是苏轼面对世界、面对人生的态度,这就是苏轼带给我们温暖与鼓励的根本原因。

苏东坡豁达超然的心境(苏东坡面对人生的态度)(7)

苏东坡,伟大的文学家与艺术家,宋代茶文化宗师。文人雅士茶道流派的核心代表人物,惊世才华媲美于欧洲的莎士比亚与达芬奇。世人常常忽略的是,苏东坡其人深厚的茶学茶道功底与成就。若将苏东坡数十首茶诗的茶类内容提取出来,你会惊讶的发现,其对种茶、识茶、品饮、茶学茶道及茶之美学有着惊人的造诣。其超然物外、宠辱不惊的人生态度,尤其契合于茶道,与道释儒三者领悟融为一体,化为隐藏在世界级文豪光芒之下的茶道风华。

历史总是充满迷雾,我们看到的只是雪泥鸿爪。想来人生也是如此,我们习惯性的沉迷于欲望、虚荣和万象之中。可是,天地之间,惟其清,惟其淡,方为本质,方达极致

苏东坡豁达超然的心境(苏东坡面对人生的态度)(8)

苏东坡豁达超然的心境(苏东坡面对人生的态度)(9)

宋 苏辙《超然台赋》

苏辙《超然台赋》(并序)

子瞻既通守余杭,三年不得代。以辙之在济南也,求为东州守。既得请高密,其地介于淮海之间,风俗朴陋,四方宾客不至。受命之岁,承大旱之余孽,驱除螟蝗,逐捕盗贼,廪恤饥馑,日不遑给。几年而后少安,顾居处隐陋,无以自放,乃因其城上之废台而增葺之。日与其僚览其山川而乐之,以告辙曰:“此将何以名之?”辙曰:“今夫山居者知山,林居者知林,耕者知原,渔者知泽,安于其所而已。其乐不相及也,而台则尽之。天下之士,奔走于是非之场,噶于荣辱之海,嚣然尽力而忘反,亦莫自知也。而达者哀之,二者非以其超然不累于物故邪。《老子》曰:‘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尝试以‘超然’命之,可乎?”因为之赋以告曰:

东海之滨,日气所先。岿高台之陵空兮,溢晨景之洁鲜。

幸氛翳之收霁兮,逮朋友之燕闲。舒堙郁以延望兮,放远目于山川。

设金罍与玉斝兮,清醪洁其如泉。奏丝竹之愤怒兮,声激越而眇绵。

下仰望而不闻兮,微风过而激天。曾陟降之几何兮,弃溷浊乎人间。

倚轩楹以长啸兮,袂轻举而飞翻。极千里于一瞬兮,寄无尽于云烟。

前陵阜之汹涌兮,后平野之湠漫。乔木蔚其蓁蓁兮,兴亡忽乎满前。

怀故国于天末兮,限东西之险艰。飞鸿往而莫及兮,落日耿其夕躔。

嗟人生之漂摇兮,寄流枿于海壖。苟所遇而皆得兮,遑既择而后安。

彼世俗之私已兮,每自予于曲全。中变溃而失故兮,有惊悼而汍澜。

诚达观之无不可兮,又何有于忧患。顾游宦之迫隘兮,常勤苦以终年。

盍求乐于一醉兮,灭膏火之焚煎。虽昼日其犹未足兮,俟明月乎林端。

纷既醉而相命兮,霜凝磴而跰。马踯躅而号鸣兮,左右翼而不能鞍。

各云散于城邑兮,徂清夜之既阑。惟所往而乐易兮,此其所以为超然者邪。

苏东坡豁达超然的心境(苏东坡面对人生的态度)(10)

苏东坡豁达超然的心境(苏东坡面对人生的态度)(11)

苏轼《超然台记》

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哺糟啜醨,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饱。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

夫所为求褔而辞祸者,以褔可喜而祸可悲也。人之所欲无穷,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尽,美恶之辨战乎中,而去取之择交乎前。则可乐者常少,而可悲者常多。是谓求祸而辞褔。夫求祸而辞福,岂人之情也哉?物有以盖之矣。彼游于物之内,而不游于物之外。物非有大小也,自其内而观之,未有不高且大者也。彼挟其高大以临我,则我常眩乱反复,如隙中之观斗,又焉知胜负之所在。是以美恶横生,而忧乐出焉,可不大哀乎!

余自钱塘移守胶西,释舟楫之安,而服车马之劳;去雕墙之美,而蔽采椽之居;背湖山之观,而适桑麻之野。始至之日,岁比不登,盗贼满野,狱讼充斥;而斋厨索然,日食杞菊。人固疑余之不乐也。处之期年,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予既乐其风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予之拙也。于是治其园圃,洁其庭宇,伐安丘、高密之木,以修补破败,为苟全之计。而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南望马耳、常山,出没隐见,若近若远,庶几有隐君子乎!而其东则庐山,秦人卢敖之所从遁也。西望穆陵,隐然如城郭,师尚父、齐桓公之遗烈,犹有存者。北俯潍水,慨然太息,思淮阴之功,而吊其不终。台高而安,深而明,夏凉而冬温。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予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撷园蔬,取池鱼,酿秫酒,瀹脱粟而食之,曰:“乐哉游乎!”

方是时,予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且名其台曰“超然”,以见余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

苏东坡豁达超然的心境(苏东坡面对人生的态度)(12)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一代文学巨匠,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进士,曾任翰林学士、知制诰、礼部尚书、龙图阁学士、各州知府等职。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诗人、词人、茶文化宗师、哲学家、佛学家、医学家、教育家、经学家、美食家、生活家等。

苏轼茶诗逾百首,皆惊艳茶史。其经典茶诗有:《望江南·超然台作》《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芽》《汲江煎茶》《试院煎茶》《参寥上人初得智果院会者十六人分韵赋诗轼得》《西江月·茶词》《惠山烹小龙团》《送南屏谦师》《月兔茶》《行香子》《寄周安孺茶》《和子瞻煎茶》《次韵黄夷仲茶磨》《和钱安道寄惠建茶》《次韵僧潜见赠》《留别金山宝觉圆通二长老》《黄鲁直以诗馈双井茶次韵为谢》《种茶》等。

——摘自《史上最美茶诗》,逍遥哥编著。

图片来自网络。

苏东坡豁达超然的心境(苏东坡面对人生的态度)(13)

逍遥哥,茶文化学者。《伟大的茶》大型茶文化著作系列首批完本四部茶书:《人类茶简史》、《问茶记:照亮人类文明的茶史巨星》、《茶道之书》、《茶的核心思想》,均拥有完整的著作权,已申请官方版权登记,即将出版。另,第五部茶书《史上最美茶诗》即将完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