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岩茶最全的正岩山场(这泡武夷名丛雀舌)(1)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李麻花

午后,喝了泡雀舌。

正式落笔前,先说说这泡茶给我的整体感受。

第一,它是一款十分妖艳的岩茶。

第二,它是岩茶中最脂粉气的茶。

第三,它再一次刷新岩茶的香气记录,黄观音、黄玫瑰、金观音等茶只能望其项背!

第四,它的品种特征非常明显,喝完它你就知道雀舌该具备何特征。

第五,这是近年来喝到为数不多的好雀舌。

最后总结:它是一款能惊艳你味蕾的茶!

今天这篇文章,是一篇带着脂粉气的文章。

武夷岩茶最全的正岩山场(这泡武夷名丛雀舌)(2)

什么是雀舌?

说到雀舌,兴许您早有耳闻。

上网一搜索,首先出现的,是绿茶雀舌。

绿茶雀舌,看其图片,的确形状小巧似雀舌。沈括也在《梦溪笔谈》中谈到“茶芽,古人谓之‘雀舌’、‘麦颗’,言其至嫩也。”

简而言之,嫩!

而麻花今天喝的雀舌,并非绿茶,而是武夷名丛

与绿茶雀舌的小巧相比,岩茶雀舌细长的条索,就显得有些粗犷。光看条索,的确很难将雀舌和雀舌(鸟的舌头)相联想。

在一泡茶中,也能找到类似雀舌大小的叶片,但比较少。毕竟岩茶的采摘标准横在那儿,没法像绿茶那样都用芽头制作。

武夷岩茶最全的正岩山场(这泡武夷名丛雀舌)(3)

谈及雀舌,它可谓“皇亲国戚”,有着沉甸甸的历史感,还有一点富贵气。

雀舌,与宋朝金贵无比的龙凤团茶,有着密切联系。这一点,从苏东坡的诗句中可获取。

《水调歌头·桃花茶》

已过几番雨,前夜一声雷。

旗枪争战,建溪春色占先魁。

采取枝头雀舌,带露和烟捣碎,结就紫云堆。

轻动黄金碾,飞起绿尘埃。

老龙团,真凤髓,点将来兔毫盏里,霎时滋味舌头回。

唤起青州从事,战退睡魔百万,梦不到阳台。

两腋清风起,我欲上蓬莱。

走下神坛,跨过历史,褪去神秘面纱的雀舌,多了些烟火气,不再遥不可及。

但如今的雀舌,依旧尊荣无比,风光无限。

雀舌,原产九龙窠,20世纪八十年代初从大红袍第一丛母树有性后代中选育而成。

看,它有母树大红袍作为靠山!是一款天生自带光环的岩茶。

抛开其尊贵的出生,我们单以一个茶客的角度来看今天这泡雀舌,它依旧值得称赞!

查阅《武夷岩茶名丛录》,三言两语概括出其品种特点:制成乌龙茶,品质优异,条索紧实,香气馥郁芬芳悠长,百合花香或者栀子花香型明显。

作为岩茶,这泡雀舌可说很优秀!

武夷岩茶最全的正岩山场(这泡武夷名丛雀舌)(4)

雀舌品鉴报告

第一冲,沸水刚触碰到条索,花香即刻扑鼻。

香型馥郁而多变。趁热揭盖闻香,辨别这些香型毫无压力。

夜来花香、栀子花香、木樨花香、百合花香次第而来。

静置片刻,盖子冷却后,又有清甜的月季花出现。等等,再细闻,茉莉、玫瑰、蔷薇、兰蕙、桔花、木香、梅花的影子都在。

啜饮茶汤,汤稠水滑、有浆感,落水香极好。

第一冲,以满分轻松结束。留一杯还魂汤,最后再喝。

武夷岩茶最全的正岩山场(这泡武夷名丛雀舌)(5)

第二冲,依旧沸水冲泡,揭盖,画面感极强,仿佛看见了一树繁花,寂静安然,全然不顾的怒放着,微风拂过,白花摇曳,香气升发。

前调:夜来香

中调:桂花、栀子花香

尾调:香水百合

这是夏季才有的浓艳花香。

如果说盖子上的香气足以把你迷晕,那落水香,只能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入口,直接的花香迅速侵占味蕾,根本不用分辨香型。第一浪,是栀子花香。第二浪,是夜来花香。第三浪,是百合花香。第四浪,是桂花香。

闭口,香气依旧翻滚,忽而,兰花香从舌面探出头。

禁不住感慨一句:香透天!

黄观音都要把“透天香”的名号拱手相让。

武夷岩茶最全的正岩山场(这泡武夷名丛雀舌)(6)

第三冲,几种香型综合在一起,就像胭脂的香气,粉粉嫩嫩的感觉。

梨花似雪柳如烟,春在秦淮两岸边。仿佛偶遇一歌女,鬓边别着一朵栀子花,喝点小酒,微醺。栀子花因脸部产生热气变得更香。

脂粉香,栀子花香,酒香……哎呀,不能再继续联想!

盖香好,水香更好,花香潋滟,生津感中带着浓艳的香。

这款茶,不仅香气可圈可点,汤水更值得称赞。汤水饱满,柔和而细腻,大有肤如凝脂的感觉。

稍稍沉醉片刻,端起手边的茶杯,呲溜一声,吸入汤水。

冷着喝,是夜来香为主调,像吃鲜花馅饼。充实,又带着花香。

武夷岩茶最全的正岩山场(这泡武夷名丛雀舌)(7)

第四冲,盖香改变战斗策略,桂花香打头阵,这才真是“你方唱罢我登场”,不让你有片刻停歇。

东风夜放花千树,这本是用来形容烟花绽放的绚烂,此处,用于形容雀舌也不失真实。

不啜,香气已经浓烈,啜一口,不得了!花香直接在口中炸裂,千红一窟。

花香,怕是已经烙印在雀舌的骨子里,细胞液里都洋溢着花香!

它的汤,清爽、明亮、干净,入口的感觉像吃突尼斯软籽石榴,咬一口,汁水破壁而出,带给口腔一阵清甜感。

这种触感,又似喝花蜜,汤顺、柔、滑、甜。

香就算了,汤还如此顺滑,雀舌,你让其他茶情何以堪?

武夷岩茶最全的正岩山场(这泡武夷名丛雀舌)(8)

第五冲,毋庸置疑,香到没朋友就雀舌的座右铭。

这一冲,盖子上又换成栀子花香为主力。

花香就像一颗种子,随着汤埋进了我的身体,且还是生命力极为旺盛的种子,迅速扎根,不消片刻,就长成一棵参天大树,还是开满花的树。

就连不小心咳嗽,带出的气体都是浓郁花香。

非要形容,就是香得掸都掸不开!够持久!

武夷岩茶最全的正岩山场(这泡武夷名丛雀舌)(9)

第六冲,这一冲,按理来说应该坐杯。但根据上一冲的稠度来判断,依旧用快出水手法。汤的稠度微有下降,但胜在香气依旧坚挺。

盖子上、汤水里,除了香,还是香。意外地,这泡茶并没有让我们产生审美疲劳,反而是越喝越起劲。

清澈的茶汤,琥珀色的色泽,透亮的光圈,颜值极高。看着润泽、灵动,忍不住一口咽下。

入口,汤顺、柔、滑,有点像丝袜奶茶的口感,柔柔的,顺顺的,甜甜的。

武夷岩茶最全的正岩山场(这泡武夷名丛雀舌)(10)

第七冲,坐杯五秒。再一次感慨雀舌香气的顽强,汤水里的香型不减一分。

半老徐娘,风韵犹存,尚可以半面妆呛声梁武帝。

这泡雀舌亦如此,香气是它最强劲的武器,是杀手锏。

这一冲依旧是栀子花香的主场,香气踏踏实实地落在水中,化作精髓。

南方人忘不了夏天梅雨时的栀子花,水远山长的黄昏,小巷的水意,悠悠长长,洁白柔软的栀子花,一树幽碧,沁着晶莹的雨珠。

这一冲雀舌,给人的就是这样一个画面。

武夷岩茶最全的正岩山场(这泡武夷名丛雀舌)(11)

第八冲,不忍坐杯,注入水后十秒出汤。

汤越发清甜,落水香是栀子花香、月季花香,回甘泛起夜来香。冷些喝,夜来香型越发明显。

花香,泡不淡,冲不去,即便第八冲还是保持妖娆的香气。

如此顽强的品格,值得给它颁发一枚奖章。

不吝啬地夸赞一句:这次第,怎一个香字了得。

武夷岩茶最全的正岩山场(这泡武夷名丛雀舌)(12)

这泡武夷名丛雀舌,它是我至今喝过最妖娆的岩茶没有之一。

都说美人倾城倾国,可让君王只爱美人不爱江山。

这泡雀舌,今天成功登顶“最想喝的岩茶No.1”,甚至,我将牛肉都默默排在它之后。

今日,也算做了一次“爱江山更爱美人”的“昏君”。

彼时,茶室只有一人喝茶,喝到这泡茶时,忽而觉得有些孤单,太想找人分享喝茶感受。

这茶怎么可以这么香,这么艳,这么妖娆,又这么地……端庄持重、清雅素净?

简直就是像妖精一样的茶。

千人千面,这泡雀舌,是一茶千面。

如此香艳的茶,麻花可不能藏私,分享给各位!

欢迎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或者直接手机端点击下方的“了解更多”!

版权声明:本文归小陈茶事村姑陈(lanxiaoping1988)原创撰写,任何媒体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欢迎茶友们转发至朋友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