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密人员是保密工作的主要参与者,也是保密管理工作的重要对象。涉密人员管理是保密管理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加强涉密人员管理工作,对于筑牢保密工作防线,推进保密工作科学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那么,什么是涉密岗位?怎么确定涉密岗位呢?

涉密人员管理有哪些内容(涉密人员管理什么是涉密岗位)(1)

一、涉密岗位概念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以下简称保密法)第三十五条第一款规定,“在涉密岗位工作的人员(以下简称涉密人员),按照涉密程度分为核心涉密人员、重要涉密人员和一般涉密人员”。

该款规定明确提出了“涉密岗位”的概念。

一般认为,涉密岗位,是指机关、单位按照法定程序确定,在日常工作中产生、经管或者经常接触、知悉国家秘密事项的岗位。

根据涉密程度(即涉及国家秘密事项的范围、等级数量等)不同,涉密岗位分为核心、重要、一般涉密岗位三类。

日常工作中产生、经管或者经常接触、知悉绝密级国家秘密事项的岗位为核心涉密岗位;日常工作中产生、经管或者经常接触、知悉机密级国家秘密事项的岗位为重要涉密岗位;日常工作中产生、经管或者经常接触、知悉秘密级国家秘密事项的岗位为一般涉密岗位。

二、涉密岗位确定

涉密岗位是机关、单位按照法定程序确定的。不同机关、单位工作性质、工作职责不同,涉密岗位必然也有差异。

机关、单位应当根据涉密岗位的特点,结合本机关、本单位的保密范围和工作实际,按程序确定涉密岗位,并且应按照最小化的原则进行。

其中,有些特定涉密岗位在《关于进一步加强涉密人员保密管理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已作出明确规定。但还有一些岗位需要根据产生、处理国家秘密的数量、密级等确定。

国家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和公安、国家安全等大多数中央有关机关制定了国家秘密及其密级的具体范围,这些国家秘密事项涵盖大部分领域、行业,同时,机关、单位工作中也会收到其他单位的国家秘密载体。

相关单位可以依据保密事项范围和处理国家秘密事项的情况确定有关岗位。考虑到保密事项范围制定具有一定的滞后性,目前未能全面覆盖所有领域、行业,对于没有保密事项范围参照或不完全覆盖的单位需要认真梳理本单位国家秘密事项,确保科学准确划定涉密岗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