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蜀山笔侠独家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抄袭必究!】

“知遇之恩”是指在你还没有成功或者展现自我之前,第一个赏识并提拔你的人给予你的恩情。能带给你知遇之恩的人,就是你的人生“贵人”

如果你能体会这种恩情,那么你就能够理解宋太祖赵匡胤为什么能在“陈桥兵变”取得成功。

深度解密赵匡胤(让赵匡胤走向成功)(1)

赵匡胤本是一个将门世家子弟,年轻时估计是犯了事儿,离家出走,后来投奔了后汉大将郭威(即后周太祖)。他的发小韩令坤比他大4岁,此时也在郭威帐下,估计是韩令坤引荐的赵匡胤,赵匡胤在郭威身边做了一名亲兵。

赵匡胤真正的贵人是后来的后周世宗柴荣,柴荣在改革军制的时候慧眼识珠地将作战勇猛的赵匡胤提拔了起来。

当时的军权是每位皇帝最担心的问题,郭威为了限制军权,特意组建了一支新军来平衡之前一支独大的侍卫亲军,这支新军就是后来鼎鼎大名的殿前军

深度解密赵匡胤(让赵匡胤走向成功)(2)

殿前军在草建之初是很弱小的,其力量远远低于侍卫亲军,直到高平之战后,柴荣才狠下决心、大刀阔斧地扩建殿前军,这支军队才真正成为大周的精锐之师。

赵匡胤称帝后,对自己曾经待过的殿前军也不放心,又成立了武德司,专门负责皇帝和京师的安全,以及情报刺探,和后来的锦衣卫有类似之处。

这是后话,柴荣在扩建殿前军的时候,就大胆启用了赵匡胤;柴荣在去世前,又破格提拔了赵匡胤为殿前都点检,由此可见柴荣对赵匡胤是有知遇之恩的,没有柴荣,就没有赵匡胤的明天。

深度解密赵匡胤(让赵匡胤走向成功)(3)

赵匡胤也用舍生忘死的拼杀回报了柴荣,其实这是一对好君臣,如果柴荣不早死,赵匡胤又岂会做出大逆不道的事情呢?

赵匡胤在扩建殿前军的时候,也同样给予了另外一些人知遇之恩,哪些人?

罗彦瓌、田重进、米信、张琼、王彦升等,这些人后来都成了赵匡胤的死忠粉、北宋的开国功臣。

罗彦环、田重进、米信、张琼都直接参与了陈桥兵变,王彦升更是直接砍杀了赵匡胤的最大威胁、侍卫亲军副都指挥使——韩通

他们为什么不忠于后周而忠于赵匡胤呢?知遇之恩,没有赵匡胤的知遇之恩,他们又怎会有今天呢?反过来,没有这些大将的鼎立支持,赵匡胤又怎会有僭越之心呢?这是一个因果循环关系。

以外,赵匡胤的人际关系也处得非常不错,他曾经结下的“义社十兄弟”在他兵变的关键时候也起了很好的协助作用。

深度解密赵匡胤(让赵匡胤走向成功)(4)

天时、人和赵匡胤都占据了,天下岂能不姓“宋”呢?

明天继续......

本文作者《蜀山笔侠》,一个文章会“说话”的历史作者,专注于不同角度看历史,探索不一样的春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