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飙》大结局半个月了,还能日日上热搜,也真是奇剧了。

比如此时此刻,我还看到6条热搜。

狂飙最后怎么破案(心理学家分析狂飙)(1)

狂飙最后怎么破案(心理学家分析狂飙)(2)

狂飙最后怎么破案(心理学家分析狂飙)(3)

狂飙最后怎么破案(心理学家分析狂飙)(4)

这个剧为什么就这么爆呢?

狂飙最后怎么破案(心理学家分析狂飙)(5)

心理咨询师一番话,让我们发现其中的端倪。

《狂飙》既接地气又热血刺激,雅俗共赏

心理咨询师马骋在被“六公主”节目采访时提到:高启强之所以能引发大众共情,从心理学上来说,是因为这两个原因:

一、这个人物非常丰富,每个观众都能跟他有一部分相同的面相。

狂飙最后怎么破案(心理学家分析狂飙)(6)

比如我是一个平凡的小老百姓,或者我觉得家很重要,我承担了很多责任,或者我有恐惧……这些都跟我们普通人很像,所以容易共情他的命运

狂飙最后怎么破案(心理学家分析狂飙)(7)

二、他身上还有很多我们差很远的地方

狂飙最后怎么破案(心理学家分析狂飙)(8)

比如,他被人欺负了,没有过多的情绪消耗,反而能把敌人变成朋友,而且后者宁死不背叛他。

狂飙最后怎么破案(心理学家分析狂飙)(9)

唐家兄弟后来死心塌地跟着高启强

甚至前面卑躬屈膝,后面就能踩着朋友往上爬。

狂飙最后怎么破案(心理学家分析狂飙)(10)

这样特质会让人物变得特别有吸引力,成全了我们“本我的欲望的满足”。

“本我”,心理学名词,弗洛伊德认为它是人格中最早、最原始的部分,按“唯乐原则”活动,不顾一切的要寻求满足和快感。

通俗来讲,就是不受法律和道德的约束,怎么快乐怎么来,怎么舒服怎么来。

所以我们看到高启强从一个卖鱼贩逆袭成一方大佬, 感觉到了爽。

狂飙最后怎么破案(心理学家分析狂飙)(11)

就像看到高启盛用冻鱼生生打死李宏伟一样爽。

狂飙最后怎么破案(心理学家分析狂飙)(12)

现实中如果看到这样的事只会感到恐惧,而不敢叫好。

但只是追剧呀,所以没关系,观众的爽感加倍

就在刚刚,《狂飙》又有一条新的热搜:#高启盛走路#

从没有想到过,连反派的走路姿势都成了全网模仿的对象。

狂飙最后怎么破案(心理学家分析狂飙)(13)

连扮演者自己都忍不住重新演绎了一遍高启盛的嚣张走姿。

狂飙最后怎么破案(心理学家分析狂飙)(14)

现实生活中,我们都是卑微的小人物,唯有这样的模仿,可以像剧中人一样嚣张一把,放肆一把。

狂飙最后怎么破案(心理学家分析狂飙)(15)

所以,与其说我们在《狂飙》中看到了正义战胜邪恶,不如说,反派为观众提供了情绪价值。

狂飙最后怎么破案(心理学家分析狂飙)(16)

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不敢做的事,他们做了,沉浸其中的观众情绪得到宣泄。

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不敢说的话,他们嚣张地说了,沉浸其中的观众好有代入感。

这样的宣泄和代入,让追剧的我们获得了满足,而且久久回味。

或许,这才是《狂飙》热度久居不下的根本原因吧!

明天又有什么样的热搜词条呢?

主角、所有配角、导演、制片人、演员之间的八卦、法制咖、金句……全都上过热搜了。

狂飙最后怎么破案(心理学家分析狂飙)(17)

希望明天有好剧上热搜,让我们快乐与爽感继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