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月明》和《大明风华》里演绎的大明故事,朱元璋和朱棣分别册立了一位皇太孙,一位是建文帝朱允炆,一位是宣德帝朱瞻基,只不过,看过历史的朋友都知道,两位皇太孙结局是不同的,朱允炆最终被朱棣“清君侧”清下了皇位,朱瞻基则用20天迅速平定朱高煦叛乱,稳居帝位。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结局呢,除了当事人双方能力强弱之外,主要还在帝王能力上,毕竟朝廷才是正统,造反没那么容易的,朝廷百万大军,帝王没有操纵好,关键还是能力不够。
看一下,朱棣和朱元璋培养孙子的方式是不同的。
朱元璋担心朱允炆过于仁义,并且根基不稳,驾驭不了一些有能力的老臣,于是在生前选择帮助孙儿把这些人除掉了。
但是《大明风华》里朱棣对朱瞻基则是不同的,朱棣甚至会把朱瞻基推出去对上对他不利的藩王,比如说给他个金令牌让他去摸到他二叔的罪证,从小就派出去办事,磨炼各方面能力。
朱棣可没怎么帮助朱瞻基去把荆棘上的刺拔掉,他更倾向让孙子自己起来自己拔那些刺。
但是朱棣早早册立了嫡长孙朱瞻基的皇太孙名分,从小又亲自带着教,威信和能力从小培养,因此朱瞻基能够令朝野臣服。
一个培养孙子自己站稳,一个替孙子铲除威胁因素,是两人的最大不同。事实证明,还是朱棣的教育方针更合适,因为威胁因素可能是灭不完的,即使是灭了当时朝堂上的一批老臣,但是四野及新人还是可能蹿起新的威胁因子的。
朱棣带朱瞻基去战场,教朱瞻基行军打仗,而朱允炆就比较偏文了,所以,后来,朱瞻基能御驾亲征,而朱允炆和他身边的方孝孺、齐泰、黄子澄则是空有抱负。
1382年,洪武十五年,朱元璋嫡长孙、朱标嫡长子朱雄英早夭,洪武七年,1374年出生;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朱元璋嫡长子朱标英年早逝。
朱允炆,1377年出生,比朱雄英小了差不多三岁,洪武二十五年15岁,册立皇太孙。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继位称帝。
算一下,从朱雄英早夭之后,朱允炆就成了长子,就应该已经得到了重视了,即使是册立皇太孙起,到洪武三十一年也还有六年,所以说,朱元璋怎么也教了朱允炆六年的帝王术的。如果有天赋,应该也能教出来。
可惜,可能朱元璋觉得天下已经安定了,朱允炆可以做一名仁厚的治世天子,擅长文治就可以了,所以没有培养朱允炆行军打仗的能力。
对比而言,朱棣带出来的朱瞻基,就比较全能了,文武双全,还会画画、下棋、蹴鞠、骑射、斗蟋蟀,正事娱乐啥都不带耽误的……不得不说,朱棣把朱瞻基养得确实不错,朱瞻基也确实是个自由的天才。而朱允炆,就比较注重形象了,没有那么肆意,也没有那么全能。
能力不够又没有容人之量是非常可怕的,这叫沉不住气也叫没有自知之明,最后的最后,结局不同了,朱标一脉的皇位继承权在朱允炆手里转移到了朱棣手里,朱高炽一脉的继承权则没有被朱高煦抢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