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柱的作用,是反应面板的振动到达背板和侧板,因而使琴体内的空气随之振动,音柱装置在琴马右脚下面附近,使这部分成为几乎是完全静止的状态,琴马左脚传导振动于低音梁,另一方面,音柱加强面板支撑弦的压力。关于其他各种形状及材料的音柱,包括用铅或火漆注入空心的音柱,玻璃管音柱,木制的扁而平的形状或椭圆形的音柱,以及带有弹性的音柱(用橡皮垫在音柱两端等),经过实验证明,效果不如传统所用的白松木制作的圆形音柱对小提琴的音色好。
音柱用较软的白松木制成,有的选择面板同一块材料。音柱细,音色单薄;粗了则音色重浊;音柱短,音色轻微,等于减薄了面板的厚度。因此,音柱的长短粗细,要与具体的琴相配合。
音柱的调整也十分重要,一般的音柱装置在琴马右脚稍后的部位。
一般的规律:
(1)背板的振动迟钝,移动音柱使之靠近琴马,可以改善。
(2)琴体弧度大的,音柱的位置要靠近琴马;琴体扁平的,音柱离琴马稍远,都可以获得好的音色效果。
(3)音柱木质的纤维,与面板木质的纤维成直角的方向,就不致损伤面板的内部。音柱若直接装在琴马的右脚之下(正下方)将减低了琴音的强度,产生枯燥的音色;如果音柱装在琴马的左脚部位,(即低音梁的一边)也会产生同样的结果。
(4)一般的情况是:音柱要装置琴马右脚靠后,音柱的外边一般要和琴马外边在一条线上;音柱上下端要和面板及背板的弧度相吻合。
(5)将音柱下端向中部移动,可以突出低音弦的音色。
(6)如果音色硬而刺耳,移动音柱的上端稍向外,对所有弦发音都有好处,这时音柱稍有斜向,(不是直立)特殊情况下这是允许的。
(7)如果高音弦不清楚或沉重,音柱上端要稍靠琴马脚里面的位置移动。
(8)低音弦弱而高音弦尖锐,音柱要求比较松一些为好,如高音弦弱可将音柱装置比校紧一点,会使音色好一些。
小提琴音柱的调试探讨
早就想应很多人的要求来一起探讨这个话题了,之所以迟迟没有当面和大家探讨是因为我当时还不具备足够有逻辑的表达。如何言简意赅的阐明我个人的认知程度,又如何使人理解而不产生误解,同时深入浅出地明确一些潜在的规则,是我近日来不断思考的。在长达七年的尝试自行调试小提琴音色过程中的摸索出的点滴心得,终于可以一吐为快啦!
就先从音柱说起吧。本文分A,B两部分
A、首先是前提:音柱的作用是联结琴体振动,因此音柱既要能够把琴各部松散的振动统一起来,又要让琴体尽可能地充分振动。基于这个出发点,我个人认为音柱需要且仅需要能够与演奏时弓弦施加给马子的大致压力,经面板传导后的各种作用力的合力相抗衡。这里面的“合力”的含义是一个张力的尺度,是个范围。因为随着自然环境的变化会导致琴体木质纤维的受力,而且人为因素对音柱所承担的反作用力也是不断变化的,所以这个”范围“决定了音柱调试的无止境。然而如若音柱所承担的“张力”数值没有处在范围之内,就会出现一系列不理想的振动效果:诸如,张力偏小,则来自面板方向的力不能有效通过音柱传到到背板上去,这时候琴体振动会过于松散,听觉上声音也过于松懈;张力偏大,虽然可以承受住面板方向的力,但琴体会因没有张力上缓和的余地而日渐疲劳,振动受到限制,听觉上声音余音不够,变化窄少,甚至尖锐发死。
具体操作:理论上音柱的大致位置是在距离右马脚后方1.5-3mm,与低音梁关于面板中线对称的直线上,当然这也是个范围的界定。
(一)、由于琴体面板、背板的弧度,音柱越向外顶(向右f孔方向顶),“张力”越大;反之(向低音梁方向推),则“张力”越小。在松掉琴弦的情况下,假定音柱长度合适,本人习惯将音柱立在距琴马中心后方2m左右的位置,适当向右f孔挪,挪时要推音柱中间附近,保证音柱直立。当音柱,站稳“时,调紧琴弦至标准弦高,再用同样的方法顶音柱至与低音梁大致对称的位置上,并保证音柱横截面上的纤维纹理与面板表面竖纹相垂直!
还要补充一点很关键的,就是要纵向拿琴(右手执琴颈),眯起一只眼,顺着指板下端外缘向右f孔上端的小孔望过去,所看到音柱的一段边缘部分,这部分应当不偏不倚的大致直立。也就是当你想象这段音柱是无限延展的部分,并映射在脑海里,应当是种舒适贴切的感觉,没有别扭感。
这时先试拉
1、音柱继续向外顶,会有更大的音量,更紧质的声音,但是“张力”一旦超过“范围”就会多余,声音会发死,尖锐,音量反而变小;相反,音柱向内推,振动会更自然,但过了“范围”会变得有气无力。
2、如果声音尺度正合适,想保持高音的光泽,同时想要低音振动,就可以尝试把音柱末端向内(低音梁方向)推一点点,或者可以从左f孔向内反钩一下也许会更容易,这种方法的尺度在于:不能过度削减音柱的“张力”,要把”张力”维持在”范围”内。这种方法会影响到四条弦的平衡:当音柱末端向内(低音梁)推时,G,D弦在一起的和声色彩会像G弦靠,即G弦声音会占主导,凸显出来,D弦会逐渐黯淡,这时E弦会变窄而亮,高低音的分化会明显;相反地,向外顶对使G,D弦的和声色彩偏向D弦。当然,在“范围”内调节不会有大碍,除非想冒险做些音响上的尝试,上述变化会很显著。
(二)、还有一个层面的方案是调节音柱相对于琴马的前后距离关系。
1、在做了上面(一)中的工作后,如果试拉觉得声音有些传不远,振动可以再开阔的话,可以让音柱远离马子一些,这样对有些琴板弧度较大的琴来说等于是增加了音柱的反作用力(“张力”),这种方法的弥补性在于可以在增大张力的同时扩大振动,但不利影响是过分靠后会造成多余振动而产生频繁狼音(不止一个);相反地,如果感觉声音过散,想集中一些,就让音柱靠向马子,声音会透亮一些,然而过近就会造成声音太细,传不远。
2、以上都是在音柱在相对琴马前后保持直立的状态下进行的,还有一个措施具有弥补性,就是调节音柱相对琴马前后的倾斜状态:通常地,音柱前倾(末端远离马子),振动会稍厚重,特别有利于低音,整体发音偏向浑厚;音柱后仰(末端靠向马子),振动会适当降低,特别有利于高音,整体发音会莹润甜美。
当基本完成调试并最终确立相对较佳的位置后,要再次按照前面所讲的“顺着指板向右f孔上端小孔望音柱”的办法检验一下。最后,用调节器一适中的力度触碰音柱中段附近,向右f孔端“顶”,应断续、均匀地给力,这个行为决不至于挪动音柱,而是使音柱更坚定目前的状态,使之更贴合琴体。随着演奏和天气变化,随时用这个办法“理顺”一下,很管用。
综上所述,几种方案之间均可融会运用,操作须格外理性,仔细辩声。值得提醒的是:
1、还应以音柱尽量直立为主;
2、眼见未必为实,不可将肉眼的判断作为调节方案的唯一标准,音柱的良好状态是靠调节时的手感和反映出的音响效果在头脑中映射成的舒适感来判断的;
3、调试之后要用适中的力度推一推音柱中段,确保音柱牢靠地立起,而不勉强;
4、关于音柱受力是否处在“范围”内,可以通过试拉体会:运弓很慢地,仅靠手臂和弓的重量在近马处拉奏,如果琴弦振动较稳定、自然,则“张力”合适;
5、适可而止,物极必反。
B、说一下个人对调音柱本质的理解:音柱调节主要还是去躲避琴板(主要是背板)纤维上的毛病。具体情况还要依琴而定,总之是要尽量避开背板上的严重不足。同理,也应顺应侧板上的纹路:音柱之前说的相对琴马前后的倾斜其实调节好以后会发现其倾斜方向与侧板整体倾斜方向一致。这里需要补充一点,就是对于50%以上的琴是两侧侧板纤维纹路倾斜方向不同的,即两侧纹路在空间上呈交叉状,音柱还是尽量直立为好。虽然本文的调试方法绝对适用,但这类琴仍很难达到高音与低音的整体平衡,振动由于交叉的纹理而相抵消。所以也造就了一些特殊的艺术效果:音色比较细腻婉约,低音幽幻,高音含蓄。名琴里面最典型的就是穆特、弗朗切斯卡蒂、艾尔曼等使用的,需要演奏上的特殊对待。
本文主要阐述了个人认知的一些“通法”,故没有涉及过多传统书面上的法则。总的来说,音柱两端的横截面应当近乎是平的,尽管琴板有弧度,因为琴箱内部在像音柱横截面如此小的面积近乎是平的;音柱也要尽量直立,就是说在不得已而为之的范围内,要尽量往直立上靠。热切希望各位热衷于提琴的仁人提出宝贵的建议,并共同探讨。调试提琴永无止境,这也正是其魅力所在…
音柱小提琴里的『灵魂』
音柱是小提琴里的『灵魂』:这样说法更证实了音柱是将较柔软的松木面板,纵方向长声波的振动传导到较坚硬的背板上去,如果一旦去掉音柱,小提琴的声音就会变得像虚弱的鼻音似的。
音柱哪怕是轻微移动少许,音色也随之发生变化,然而音柱却无安放的严格标准数据(只有作为参考的数据),完全靠操作者“手指尖上的感触”,因而音柱才被法国人称为小提琴里的“灵魂”。
◈ 安装音柱时,要将“尾柱”拔出来,在“尾柱”洞眼中察看共鸣箱内的音柱位置是否正确(安装方法参考这篇文章–>小提琴音柱的安装位置及安装方法)(安装工具参考这篇文章–>小提琴音柱安装调整工具)。用陈年老木制作音柱,其传音效果更佳。
◈ 音柱用的材料,最好是在同一块面板上取材,材质软硬和面板相同或相近。当音柱制作好以后,也要单独听一下声音,如果是哑音的当然不好,它的声音也与材质密度有关。
◈ 音柱规格一般直径约5.6-6.0mm(关于提琴音柱的直径参考这篇文章–>小提琴 中提琴 大提琴 音柱直径尺寸大小),以能放入f音孔为合适。长度一般因琴而定,它与琴板弧度及侧板高度有关。
◈ 在音柱的一端,头上有5-7条木纹(年轮)的密度为合适,并且柱角要稍圆一些为最好。
◈ 如材料软,f音孔又大,这时音柱可稍粗些。
◈ 如琴音迟钝时,可将音柱改细则发音灵敏,如过细则音量变小。
◈ 如琴音单薄无力时,可将音柱改粗,音量增大。
◈ 从理论上讲,音柱上端靠内,下端靠外,斜一点的声音会好一些,垂直的声音不一定就好,因为音柱处于上下琴板的斜面位置,【上端向内则低音好,下端向外则高音好】,上端与琴马距离也与面板厚薄有关,板厚可距琴马远些,板薄则可近一些。
◈ 音柱位置应在马脚中心处,但是向外稍偏一点好,如果不偏一点时,则中间顶在马脚中心就太紧,没有振动的余地而使音量减少。
◈ 音柱制作长了(即超过了琴板距离),使面板变形,内应力加大,振动作用减少,面板振动受限制,音量小,容易损坏面板。
音柱短了,放松琴弦后,音柱即倒下,因此音柱的规格长短、粗细、软硬等都要根据琴本身情况而定,既要长短合适,也要考虑音色,不但考虑现时的音色,也要考虑长远的音色,因为音柱有时刚装上时音色好,日久后又不好了,如刚装时音色可粗糙些(音量大而稍噪),日久后会变好,并且一直稳定,如刚装好时音色好,可能日久后常常音色会变虚弱,无光彩。
有译文再三强调音柱位置只能在相当小的范围内稍微移动。
◈ 音柱太偏向前面(即太接近琴马的右脚时),小提琴变得尖而噪,如太远离琴马的右脚,声音闷而发空;
◈ 音柱太偏向右边(即太靠近右边的f音孔),E弦的音将强而噪,G 、D 两弦会变闷而弱;
◈ 反之,其效果亦相反,所以一个声音高而噪的小提琴,往往可以将音柱略为往后面移动一下,而得到改善;
◈ E弦太尖锐而低音太柔弱时,也可以将音柱稍微向左面而获得均匀;
◈ 同样的道理,如果G弦太噪,而E弦又太弱的琴,可以将音柱稍微移往右面,也就是低音噪而高音弱时,将音柱移向右f音孔方向,如低音弱而高音噪时,将音柱移向左f音孔方向。
总之,小提琴四条弦发音不均匀时,往往可以利用移动音柱的方法来加以调整,当然一把基本上不好的小提琴,不可能因为移动了音柱而调整成为一把好琴,但有可能利用音柱的调整方法来配合个别小提琴,使它获得某种程度的音色改善。
松开琴弦小提琴音柱倒了是怎么回事
当你将小提琴所有的琴弦都松掉时,小提琴音柱也随之掉下来,那么你就应该注意到这提琴音柱已经太短了。造成音柱偏短的原因可能是天气的湿度变化太大。天气太潮湿时,琴箱膨胀变大,音柱相对就显得短了。
另一种原因是那些较新的提琴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与四条弦的长久压力,这也极容易造成琴体的些微变形及音柱的缩短。这时找一位专业的技师做一条长度恰当的音柱以取代太短的音柱是绝对必要的。偏短的音柱对琴体的支撑不够有力,琴声便会发闷,乏力及感觉到缺乏底气。
注意检查右边音孔上翼部的位置,可以帮助发现音柱是否长短适度。上翼部向下凹则是音柱短了,如是向上翘起,则是音柱偏长。如不尽早更换不适合的音柱很容易造成面板的弧度变形,这样一来麻烦就更大了。
一些小心谨慎的人会在冬季及夏季换用不同长度的音柱,这并不是真正必要的。但是请有经验的专家,根据气候的变化对音柱的位置稍做调整却是需要的。
音柱 低音樑 马脚 各部位位置
千万不要自以为是地随意敲动改变音柱的位置,音柱在琴内的正确长度,位置,以及其上下两端是否与琴的背,面板内绝对吻合,它与低音梁的位置相互对称造成琴体震动的恰当与否,这些都是非常精巧细致的工作。关于音柱的安装位置参考这篇文章–>小提琴音柱的安装位置及安装方法
面板音柱部位修补
需要相当的专业知识,手工技巧及经验胡乱把音柱前后左右地扳动,很容易使得面板内部受损伤而不自知,日后要拆开面板在里面补木头损失就可能更大。
调整小提琴音柱加以改善音色音质
音柱直立于小提琴体内的面板与背板之间,起着传振作用。它把面板的振动传导到背板,改变琴马的振动方式,加强琴马左脚的振动,使整个共鸣箱得到充分振动。因此,没有音柱的琴声是软弱无力的。音柱一方而以传振为“天职”;另一方面“顶天立地”,承担起支撑面板的“义务”。小提琴的四根琴弦通过马子施压力于面板,假如没有音柱的支撑,面板便会因受压而变形。
当你刚拿到一把新的小提琴时,总会有不尽人意的感觉,共鸣箱需要经过较长一段时间的振动,声音才会逐渐向好的方面发展。如果你的琴使用了一段时间后,发音仍不平衡、不理想,则可调整音柱加以改善。调试音柱是一项耐心而又细致的工作。如调整的不得当,会使琴音变得更坏,而且往往会出现过了这个“村”就没有那个“店”了的情况。所以,不了解其中的规律性,即使重复多次也很难取得良好的效果。
安装音柱
一把小提琴,发音质量好坏,在很大程度上与音柱的安装位置及松紧有关。音柱一般要正直地安装在琴马右脚中线后面约4mm(距音柱中心为7mm)的地方。音柱两头的端面要与面、背板的弧度相吻合。还要特别注意:音柱横切面的木纹应与面板的木纹垂直。关于音柱的安装位置和方法可参考这篇文章–>小提琴音柱的安装位置及安装方法
调整音柱
1.用力度变化幅度大的曲子来试奏,检验乐器各音区的音色、音量,然后对音柱作针对性的调整。
2.了解不同演奏者的心理状态,排除演秦者的不平衡心理,由其本人提出观点,这样可节省一些调试时间。每次调整后宜在演奏厅试奏,录入磁带,鉴别调整后的音响效果。
3.如果乐器的高音弱、低音粗糙,把音柱往音孔方向移动,高音发尖、低音弱时,将音柱往琴的中部移动;声音较均匀但音色不好时,将音柱往琴马后面移动;质量较差的琴,可把音柱向琴马靠近一些。一般情况下,音柱调整到适当的位置后,就不要再随便去动了。
诚然,改善和提高一把小提琴的发音质量还有其他多种手段;不过希望您切记的是:音柱在小提琴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小提琴音柱长度,直径,位置,木料等探讨
出于爱好,我用多把不同档次的小提琴,在音柱与音色的微妙关系上作了些摸索,为便于琴友们阅读参考,简化整理成一篇。因为决定提琴音色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多方位的,试验只能偏重于某一个方面,难免要受其它因素牵制而得出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结果。另外,这些试验也纯粹是我个人业余消磨时间的娱乐性摸索,得出的全是很片面的纯感性结果,不一定正确,还请各位老师和琴友参与讨论和纠正。
◈ 音柱长度
①初触点(安装音柱时,在不用力的情况下,音柱下端斜着刚好触及背板的那一点)与终触点(将音柱下端用力顶使与背板垂直时,音柱下端触及背板的那一点)的距离几乎等于零,琴板振动很自由,音色最自然、柔美,唯第二弦略带嘶嘶的糙声。但重拉时,音柱自由跑动;碰触琴体时,音柱很容易倒掉。不现实。
②初触点与终触点的距离为3毫米时,琴板振动也很自由,音色也很自然、柔美,第二弦嘶嘶的糙声略好些。但用手拍打琴体或放松琴弦时,音柱还是比较容易倒掉。也不现实。
③初触点与终触点的距离为5毫米时,琴板振动比较自由,音色依然自然、柔美。但用手拍打琴体或放松琴弦时,音柱已不容易倒掉,只有一把琴在天气潮湿时音柱发生轻微松动走位。最为理想。
④初触点与终触点的距离为10毫米时,琴板振动开始受限制,音色开始变得刚亮,略缺少柔美。即便用雕刻刀稍用力顶,音柱也不倒掉。还是比较理想。
⑤初触点与终触点的距离为15毫米以上时,琴板振动严重受限制,音色变得很生硬。也不现实。
◈ 音柱直径
①音柱直径为3毫米时,琴板振动很自然,音色清晰、明亮,但有点缺乏均匀、宽阔的感觉。
②音柱直径为6毫米时,琴板振动也很自然,高音清晰、明亮、均匀,低音柔美、宽阔、洪亮、 浑厚。最为理想。
③音柱直径为9毫米时,琴板振动开始受阻尼,不自然,音色中明显有笨重、麻木、狭窄的感觉。不可取。
④关于小提琴 中提琴 大提琴 音柱直径查看这篇文章–>小提琴 中提琴 大提琴 音柱直径尺寸大小
◈ 音柱的位置
①两条试验轨迹线:用硬纸片测量左音孔内沿到低音梁的距离,再用硬纸片测量右音孔内沿到音柱的距离,使两个距离数值相等时,与音柱向右音孔一侧相切、与琴弦平行的纵向轨迹。在纵向轨迹上试验,调节面板下方音柱和面板上方琴马脚之间的垂直距离,获得最佳音色时,与音柱琴头一侧相切、与琴弦垂直的横向轨迹。
②在纵向轨迹上,面板下方音柱和面板上方琴马脚之间的垂直距离为0时,E弦发音变细;A弦发硬;D弦和G弦变化不明显。该距离为3毫米时,E弦、A弦、D弦、G弦均发音正常,音色最好。该距离为5毫米时,E弦、A弦、D弦、G弦均发音正常,音色也很好。该距离为8毫米时,四根琴弦发音不均匀,E弦好,特别高把位很优美;A弦发空;D弦和G弦变得有点浑浊。该距离为12毫米时,E弦变成象箫管声,高把位几处产生啸叫声;A弦发音不均匀,产生轰鸣声;D弦空空如木;G弦产生咕噜咕噜声。
③以音柱和琴马脚之间的垂直距离选3毫米为基准,在横向轨迹上,音柱外侧(右音孔一侧)与纵向轨迹相切时,四根弦音量均匀,音色最佳。音柱向右音孔移动3毫米时,E弦发音变细;A弦发硬;D弦和G弦较好。音柱向低音梁移动3毫米时,E弦发音变粗;A弦发木;D弦一般;G弦变洪亮。音柱向低音梁移动7毫米时,E弦发音如出自木琴琴片下的共鸣钢管;A弦发音如长笛中音部;D弦发音困难;G弦严重发木。
◈ 音柱木料
①云杉音色轻柔、浑厚,用于音色偏硬和过于刚亮的琴很合适,但因木质太松软,损失音量,且音色很不稳定;
②东北松从音色上讲较合适,但不及香樟木稳定,安装后需经一段时间适应后才趋向稳定,且受气候影响;
③香樟木音色不错,较洪亮,很稳定,不受气候影响,且气味清香,能防提琴虫蛀,但有轻微毒性;
④檫树木音色不错,较洪亮,很稳定,不受气候影响,能防提琴虫蛀,但有轻微放射性;
⑤美国红松音色不错,较稳定,受气候影响很小,但偏刚,用于音色偏柔和过于低沉的琴较合适;
⑥铁木音色可以,较稳定,不受气候影响,但偏刚,用于音色偏柔和过于低沉的琴较合适;
⑦水曲柳音色刚亮,但明显偏生硬;
⑧栲栊音色不错,清脆刚亮,但略微有点过于生硬。
◈ 音柱端面处理
①音柱端面绝对垂直磨平,根据提琴面板与背板的弧度不同,产生不同的效果。弧度小的,还可以,只是重拉时,第二弦有时会出现轻微的嘶嘶糙音;弧度大的,则会产生吱吱的声响。
②音柱端面稍平,略微斜一点,并把端面中央挖凹一点,圆周留下毛边,不打光,对于面板与背板的弧度小的提琴,十分好,音色优美,第二弦无任何嘶嘶糙音;弧度略大的,也没有吱吱的声响。最理想。
③音柱端面斜度适当,接触紧密无间隙,音色较理想。
④音柱端面斜度偏小,接触有间隙,低侧顶住琴板,会出现轻微的嘶嘶糙音。
⑤音柱端面斜度偏大,接触有间隙,高侧顶住琴板,会出现吱吱的声响,重拉时在某些音位会有啸叫声。
◈ 音柱的其它因素
①音柱端面与琴板接触的密切程度对音色的影响,远远大于音柱是否垂直。音柱端面处理不好,就会产生很严重的吱吱杂音。音柱稍微倾斜一点,对音色没有什么影响。当音柱端面难于处理得天衣无缝而不得不考虑对密切程度和垂直程度作出选择时,应该选择前者。
②在所有试验的音柱上端面与面板的接触点基本固定(琴马右脚正中后5毫米),同时保证音柱下端面与琴板接触密切,并顶压的松紧度基本一致的前提下,用不同端面处理方式(同一侧方向斜磨或不同侧方向斜磨)和不同长度的多个音柱换试。当音柱稍微倾斜约在5度以内时,音色没有丝毫影响。当音柱继续倾斜到5—10度时,音色反而趋向柔和,比硬性垂直时显得振动自然、发音轻松。当音柱再继续倾斜超出15度时,音量明显趋向微弱,发音略感困难。当然这个试验结果里面含有音柱着脚点对音色的影响。
③把提琴音柱端面与琴板的接触点(着脚点)设置在背板虎皮纹的木质坚密部位与木质疏松部位,好象稍微有点区别,前者刚硬些,后者柔软些,但并不明显。可是,把着脚点设置在背板虎皮纹的木质坚密部位,音色很稳定;把着脚点设置在背板虎皮纹的木质疏松部位,音色有点不是很稳定,试验第二天的音色和试验当天明显不一样。这种区别,好象背板虎皮纹宽阔的提琴有点,背板虎皮纹细密的提琴没有。
④音柱安装时,音柱端面的年轮与琴板的年轮垂直与否,区别不明显。好象是垂直装,刚亮些,顺丝装,轻柔些。
小提琴 中提琴 大提琴 音柱直径尺寸大小提琴音柱
小提琴音柱直径大小一般直径约5.6-6.0mm,以能放入f音孔为合适。中提琴15英寸提琴在6.5mm左右,大提琴4/4音柱直径约11mm左右,其长度一般因琴而定,它与琴板弧度及侧板高度有关。在音柱的一端,头上有5-7条木纹(年轮)的密度为合适,并且柱角要稍圆一些为最好,如材料软,f音孔又大,这时音柱可稍粗些。如琴音迟钝时,可将音柱改细则发音灵敏,如过细则音量变小,如琴音单薄无力时,可将音柱改粗,音量增大,从理论上讲,音柱上端靠内,下端靠外,斜一点的声音会好一些,垂直的声音不一定就好,因为音柱处于上下琴板的斜面位置,上端向内则低音好,下端向外则高音好,上端与琴马距离也与面板厚薄有关,板厚可距琴马远些,板薄则可近一些。
小提琴4/43/41/21/41/81/101/166mm5.8mm5.5mm5.5mm4mm3.5mm3mm中提琴16.5英寸16英寸15.5英寸15英寸7.5mm7mm7mm6.5mm大提琴4/43/41/21/41/811mm10mm9mm9mm8mm
小提琴音柱安装调整工具
小提琴音柱安装工具
小提琴的音柱安装工具有三部分组成由音柱长度测量工具、音柱安装工具和查看琴箱内部音柱工具。小提琴松开琴弦,如果音柱稍微短就有可能使音柱脱落,这种情况也是时有发生的。在配备有小提琴音柱安装工具时可以自己进行安装。一般情况下提琴教师都是配有音柱安装工具,因为老师再给学生备琴时,需要调整小提琴的音色,就会调整小提琴音柱的位置和小提琴琴码的位置,以便让提琴的音色更加的出色。
音柱长度测量工具
在安装提琴音柱时虽然可以先测量音柱处面板和背板表面之间的总高度,再扣去琴板的厚度,计算出音柱的大致长度。但使用音柱长度规,可方便地测量出特定位置处的音柱长度。音柱长度规由4个主要部件构成,固定杆是固定在开缝套管上的,不能移动也不能转动。在开缝套管上安装有固定可移动杆的固定螺丝和它的底座。套管上的开缝,容许可移动杆在管内左右移动一定的距离。但由于杆的直角弯,使它受到开缝的限制,故而不能在套管内转动。整个结构特点是无论可移动杆在管内左右移动多少距离A-B的间距始终与C-D的间距相等。使用时把A-B间距调到最小,把这两端放入音孔内,再将长度规立在音柱位置处。拉动可移动杆使A和B端分别顶住面板和背板的内面。然后拧紧固定螺丝,把可移动杆固定住。此时测量可移动杆C-D之间的距离,就是音柱的长度,因为A-B与C-D的距离是相等的。
音柱的安装调整工具
小提琴音柱是从音孔的部位进入琴箱来进行安装音柱的,这时候就需要使用音柱安装调整工具。音柱安装调整工具呈S型,两端分别是由送入音柱到琴箱的部位和调整音柱的部位。
内部琴箱查看工具
在安装调整小提琴音柱时需要查看音柱的两端是否和面板、背板的接触面全紧吻合贴严。音柱如果不和面板背板的接触面严合,就会影响到小提琴的音质。这时候就需要一个像特殊制作的镜子反向查看是否贴的严实。
小提琴音柱的安装位置及安装方法
音柱距离琴码的位置
小提琴音柱为小提琴的心脏,不言而喻它主宰着小提琴的声学品质。只要稍微改变一下音柱的直径、位置或木材的品质,就会使小提琴的声学性能发生大的变化。小提琴音柱必须用直木纹、劈开的云杉制作。秋材宽而纹理致密,木质坚硬的音柱,与木质松软的音柱会产生绝然不同的效果。小提琴音柱的位置是在高音侧的琴码脚之后,大体位置在2-4毫米左右。这距离只是近似值,对于具体的小提琴要用试验误差的办法,找到最合适的位置。音柱必须直立安放,长度以弦放松之后,松紧度仍然能使它牢靠地站住为准。若尺寸和形状匹配得合适,安装音柱时它会自然地安入预期的位置,只需略把它拉紧一点点就不会再掉下来。千万不要用猛力拉紧音柱,否则会损坏面板,对声学效果也没有好处。
提琴音柱的木纹密度
1.先按音柱的直径把直木纹的云杉加工成圆棒,截面处应可见到木纹,以1毫米1条的间隔整齐地排列,木纹的密度也可因提琴而异。圆木的侧面木纹也应是条条笔直整齐排列,这对音响效果的影响是举足轻重的。手工小提琴与机械小提琴的区别就在这些微小细节上能体现出来,往往机械小提琴的音柱木材可能是用云杉木材,但1毫米的间距一般是做不到的。
音柱长度测量工具
2.用专用的音柱长度测量器,通过音孔在琴体内测量音柱应有的长度。或者用外径卡尺测量音柱处提琴体的高度,然后减去面板和背板的厚度得出音柱的大致长度。可略微加长一些,因为音柱两端要与琴板的弧度匹配。先把音柱两端修削成略带弧度的斜面,修削时要让音柱的木纹与面板的木纹相互垂直,然后放入琴体内测试长度和两端的弧度是否合适。
音柱的安装
3.使用安装音柱用的音柱钩子,在音柱的侧面下1/3处刺入,使音柱牢靠地固定在钩子的尖端。从音孔体开口或下珠孔处把音柱送入琴体内,从音孔处观察音柱,把它初步放到应在的位置处。不要把钩子去掉,从音孔和尾柱孔(也就是提琴尾端勾住弦板的圆孔)观察音柱,并用音柱安放器调节它的位置,如果长度和两端的形状不合适,就把它取出进行修改,可能要修改好几次。两端的斜面必须与弧度很好地匹配,边缘不要有破裂的毛刺,最后用细锉修整。
安装调整音柱
4.开始时把音柱放在高音侧琴马脚之后靠近码脚的中心线处位置,音柱的前缘离琴马的背面约是音柱直径的一半。初步定位后先沿着提琴的纵向前后移动音柱,要轮流一点点地移动,用音柱安放器勾动音柱的上下两端。因为纵向移动时琴板的弧度变化较小,所以音柱的松紧度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容易调整好音柱的纵向位置。这样的移动能改变琴的音色,特别是高音弦的音色。音柱越移近琴马,琴声越强、越明亮,但太近时声音会变得高而尖,音质变坏,此时向后移动使它离开些琴马,琴声会变得丰润、柔软。通常高弧度的琴,让音柱离琴马的后面远些,小提琴的音色会更好些。面板薄可放近些,面板厚则放远些。经常从音孔和尾柱孔处观察音柱,音柱任何时候都应该是直立在琴体内。
定位好准确的音柱位置
5.再把音柱横向移动,使它靠近低音梁或靠近高音侧音孔。由于中腰处弧度的横向弧度变化大,故音柱的紧固度随位置的变动而改变,产生的效果更为复杂。音柱向音梁方向移动,有利于低音域自由振动,4弦会变得既高又强,但同时减弱了1弦的音量,因此移动音柱可均匀各弦的音响效果。音柱若安装得太紧,小提琴声会短促而生硬,低音域发闷。琴板的弧度两侧低于中间,故把音柱向音孔方向移动时,常需要把音柱削短,音柱才不至于太紧。音柱向音孔方向移动会增强高音域,但对低音域也有好处。因为面板有更大的面积,受到琴马通过音柱传来的振动。侧面的最后位置与低音梁基本上一样,音柱外缘离琴马脚外缘的距离与低音梁相似。如果太靠近音孔,1弦的音色就会变得尖锐刺耳,4弦会变得沉闷。一旦找到最佳的位置和松紧度,而且从音孔和尾柱孔观察到的音柱垂直度也合乎要求,就不要再移动音柱。
确定好音柱位置
6.安装音柱的过程中,人们总是想知道音柱究竟离琴马有多远。有个简单而又实用的方法测量码的具体位置和距离。取一张长方形的硬卡片纸,沿长的方向在纸中间用剪刀剪一条笔直的长缝。测量音柱在码之后的距离时,把豁缝上侧的纸片插入音孔内,并使它的下沿碰到音柱。这时处在面板之上豁缝下侧的纸片,它的上沿离琴马的距离,就是音柱离开琴马的距离,可用直尺量出具体尺寸。测量音柱外缘离马脚外缘的距离时,把下侧的纸片插人音孔内,使它的顶端抵住音柱。让上侧纸片的下沿碰到码脚的正面,纸片尖角离码脚外缘的距离,就是音柱外缘离码脚外缘的距离。
测量音柱距离琴码的距离方法
7.因季节和干湿度的变化会影响到音柱的松紧度,故随季节和干湿度的变化要作适当的调整。调整时首先要放松弦,否则会损坏面板。而且只可略微把音柱的底端移动一点点,想作大的变动就必须重新匹配音柱。而且要注意从音孔处观察音柱的垂直度,因为是从琴的侧面看,所以前后方向的垂直度会是正确的。但由于弧度会使音柱的底端看起来更靠近侧板,故观察左右方向的垂直度,必须从尾柱孔观察才不会产生这样的错觉。
在尾柱孔查看音柱的变化
8.调整音柱是调音的重要手段之一,协同其他调音手段可使各条琴弦的声音平稳,不会在某个频率时声音特强。四条琴弦振动的力度均衡、发声灵敏,不用重压琴弓就能发出洪亮而又清晰的声音。用手指拨动任一条弦,琴声可连绵不断历时悠长。演奏高把位时琴声也要同样清晰明亮,低音弦不应发闷或缺少共鸣,高音弦不应发涩刺耳或发不出声。琴声优美均匀的琴,虽然新琴时不够响亮,只要坚持不懈地演奏,以后琴声会既响亮又优美的。
小提琴音柱小提琴音柱是使用制作面板的云杉木材制作而成,也可用锯形面板时的边角料制作。音柱垂立在面板和背板之间在琴箱里面,从音孔部位才可以看到。音柱对小提琴的的声音非常重要,音柱竖立在琴马的马脚高音位置。
小提琴音柱
音柱的长短,以它能与面板、背板紧密相接、装好后不易倒下为准。它不能过长或太短,太长顶得面板过紧就会减弱面板振动,使低音部的发音不均衡,琴声将紧促细微。太短就会支立不住,即便勉强支立,也会使面板因受琴弦压力而变形,E弦上的高音也将弱面无力。
音柱的直径一般为5.5-6毫米,但也因琴而异,木质较轻的琴宜用坚而细的音柱。较重的则应使用软而略粗的音柱。音柱太细会使琴声变得尖细,太粗又会使琴声粗噪。
因为面板和背板是中间凸起、四周倾斜的,所以音柱两个端面也不是平坦的,它必须与背面板的孤度相吻合。锉削音柱端面时要特别注意,应该把音柱径切面的木纹横向放置,使与面板的木纹呈直角,这样不仅有利于音波的传导,在安装时,也不致使音柱嵌入面板内或损伤面板纹理。
音柱安装的位置,一般是装在琴马右脚中心后面约2-4毫米(距音柱中心为5-7毫米)的地方。为了装置准确和方便,最好在制作小提琴琴身时,预先在面板、背板上做出标记。
安装音柱应使用专用工具,将尖端插入靠近音往,下端的侧面。然后从右面的音孔进入,支于面板、背板之间。装置音柱是件细致的工作,需要多次试装才能把它安置在正确的位置上,安装时不能用力过大,更不能把它硬塞进去。音柱装好以后,可以从音孔和尾柱孔察看,检查位置是否适当,立得是否正直。
小提琴如果发音不好,而在小提琴身其它方面又没有发现什么缺陷,还可以通过移动音柱的位置,使发音得到改善,当声音尖而噪时,可以把音柱略向后移动一点。高音弦发音尖锐,低音弦较弱时,可将音柱向琴的中心移动些。而高音弦弱,低音弦噪时,应将音柱稍往外移动些。但这些移动,只能在极有限的范围内进行。总之,要想使音质获得某种程度的改善,必须在试奏中找出音柱最适一合的位置、当音柱一旦装在这样的位置后,就应固定下来,不要再轻易地去移动它。
音柱的作用:
1.改变琴马的振动方式,加强琴马左脚的振动,从而使整个面板的振动得到加强。
2.可传导大部分面板的振动到背板,传导的振动较侧板的效果要多上几倍。如果没有音往面、背板的振动就会显著的变弱。
3.加强面板的抗压弧度、使面板能承受四条琴弦的压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