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是一个人走到了生命的终点,丧礼历来为客家人所重视,死了人叫做“当大事”,或叫做“白好事”兴国的丧葬形式以墓葬为主一般的墓葬刻碑文、坟联丧葬礼仪包括送终、报丧、入殓、出葬、祭奠等环节,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客家丧葬开锣四句?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客家丧葬开锣四句(客家丧葬习俗)

客家丧葬开锣四句

死亡是一个人走到了生命的终点,丧礼历来为客家人所重视,死了人叫做“当大事”,或叫做“白好事”。兴国的丧葬形式以墓葬为主。一般的墓葬刻碑文、坟联。丧葬礼仪包括送终、报丧、入殓、出葬、祭奠等环节。

  “送终”。老人垂危时,子孙日夜守候在老人身旁,聆听老人的临终遗言,为老人离开人世送别。老人临终,子孙儿媳等晚辈跪于床前。老人谢世后,为其沐体整容,穿“寿衣”(男双件,女单件),同时烧纸钱,放声悲哭,谓之“送终”。

  “报丧”。即向亲戚朋友报告老人仙逝。父母亡,儿子先跪告家族,后跪告亲友。报丧人一般不进入亲朋家里,而在门口呼叫后告知,亲友则给报丧者煮“汤”一碗,并给一个“红包”,谓之“脚钱”。

  “入殓”。将死者生前惯用与喜欢之物放入“棺材”,然后由孝子贤孙抬尸体入棺,在尸体上覆盖冥被,上棺盖。入殓后到出殡前,灵堂要点“长明灯”,棺材头部还要加一盏油灯,俗称“点脑头火”,并设灵位于厅堂。从入殓至出葬前孝子应在灵前守孝。此习俗逐渐被火化所取代。

  “吊唁”。丧家在厅堂设灵堂,家门口搭建灵棚,使死者灵魂有安息之处,也是亲友吊唁死者的场所。灵堂的布置一般是灵堂上方高挂死者遗像,下书斗大的“奠”字,左右两边高挂挽联。亲朋好友前来吊唁,孝侄在门前执行,其余眷属,头戴白帽,依次下跪迎宾。旧俗,老人去世,须请和尚、道士诵经,超渡亡灵,俗称“做香火”(为女死者拜诵“血盆经”,历数母亲十月怀胎之苦)。一般人家做一晚上“香火”,有钱人家甚至做三天三夜“大香火”。“做香火”时,一般头天晚上亲友对死者祭奠,祭奠前请有名望人士在灵牌中先写下空出一点的“王”字上,用朱笔加上一点成“主”字。祭奠时,孝子要行“家奠礼”或“三献礼”,“三跪九叩”;一般亲友祭奠只行稽首礼和致辞祭文(祭轴)。现在单位干部职工或离退休人员去世改开追悼会、或遗体告别、骨灰安放仪式。亲友送花圈、挽联、挽幛悼念死者。

  “出殡”。俗称“还山”。首先孝子行“成服礼”,即孝子将孝服穿上,将“愁笼”戴上,披麻、系秆绳、穿草鞋执杖。死者的直系亲属均应参加“拜孝礼”——跪拜死者。时辰一到,放炮三声(点响大爆竹),礼生读祭文,撤帐,起灵。出葬队伍,排列有序。幡竹前导,接下是提蓝(撤纸钱者、点香烛者、放爆竹者,再是抬花圈擎挽联者;再是孝子披麻、执仗,抱“灵主牌”遗像在棺前领路。家属亲友都须送葬。送到坟墓附近,便可驻足燃香作揖拜别。孝子、礼生、八仙等人员,直到灵柩入穴,封好墓门才可绕道而归。而女眷则在起灵后,抱稻杆至村口、路边焚烧跪拜后绕道返回。

  “祭奠”。在丧葬以后为死者“应七”、“拦社”(即从逝日算起逢七的日子和当年的春社、秋社日),到墓前烧香祭祀。“头七”与“末七”的祭奠均由孝子进行,其它则由出嫁女与孝子按长幼顺序进行。此外,逝世后第一个春节,亲友要尽早来到逝者灵台前,焚香祭拜,名曰“拜新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