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训10天恢复训练(夏训①如何看待)(1)

“冬三九、夏三伏”,对于训练而言至关重要。当然,相比于冬天舒适的温度和跑步体感,夏天随着温度逐渐升高,训练难度也越来越大。近期,98跑俱乐部不少学员也出现了“配速”上不去,“心率”却高了的训练现象。对于中长跑运动员来讲,气温对运动员竞技状态的影响非常大,比较适宜的训练(比赛)温度为5-15℃,湿度50%左右。例如:享有世界马拉松最快赛道之称的柏林马拉松,除了赛道平坦,适宜的比赛气温(15℃以下)也是运动员取得好成绩的关键。

停训10天恢复训练(夏训①如何看待)(2)

如果气温高于25℃,运动员的体感就开始变得不舒服,体内热量不易直接传导散发,核心温度上升,肌肉收缩能力就会下降,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消耗大、出汗多,这时候非常容易出现电解质失衡,从而表现眩晕、肌肉无力或抽搐等现象。

因此,对于跑者来说,夏天训练配速“下降”是非常正常的训练现象。当然,无论是夏天训练,还是其他季节,训练过程中并非所有的训练都要追求“高配速”,我们也要科学和理性地看待日常训练“配速”的快与慢,只要把握不同训练内容的强度和体感,即便配速下降,也同样可以实现较好的训练效果。

如何界定训练配速

停训10天恢复训练(夏训①如何看待)(3)

首先,我们重新分析中长跑日常训练内容。通常,中长跑训练内容主要包括:慢跑、有氧跑、混氧跑、间歇跑。不同训练内容,训练配速也不同,训练目的也不同,但是相互之间的关联性却是至关重要的。

​例如:慢跑(慢跑:心率控制在 135~140/分左右,体感:呼吸非常舒畅,说话很轻松)的目的:伤病康复期、赛后调整、重点课后调整、核心训练课前热身辅助等。慢跑看似配速最低,但是起到的训练作用却很关键。但是,很多时候我们在慢跑过程中,依然会在意高配速,从而没有达到慢跑训练的目的。

​其次,我们再来看一看有氧训练、混氧训练、无氧训练的配速。在中长跑训练中,有氧训练(有氧:心率控制在 145~150/分左右,体感:呼吸比较舒服,说话不吃力)是混氧训练、无氧训练的基础,也是中长跑运动员最重要的训练内容。

停训10天恢复训练(夏训①如何看待)(4)

对于专业运动员来说,有氧训练大约占了全部训练内容的65%左右,而对于运动能力比较薄弱的大众跑者而言,比例还应该更高(75%以上)。

​有氧训练在中长跑运动员训练过程中是无止境的,而且有氧训练的配速也是运动员强化技术、培养节奏感最好的强度。

​混氧训练(混氧:心率控制在 155~160/分左右,体感:呼吸有点急促,说话较吃力)是基于有氧训练的基础上,为了提升运动员训练强度而展开的训练手段,也是为运动员开展无氧训练做桥梁。

​由于,马拉松运动员比赛强度就是接近于或等于混氧强度。所以,在混氧训练中,也要养成“热身到位,竞技状态调动到位,跑步过程配速控制到位”等良好的训练习惯。

停训10天恢复训练(夏训①如何看待)(5)

间歇训练(间歇:心率控制在 165~170/分左右,体感:呼吸开始困难,说话很吃力)是基于运动员具备较强综合能力基础上,开发个人运动极限的高强度训练手段,训练目标是提升运动员速度耐力和耐乳酸能力。由于,间歇训练强度大,对机体刺激大,因此需要在训练比较系统的前提下进行。

​当然,无论是有氧跑、混氧跑,还是间歇跑,日常训练配速并非是无限提升的过程。在一段时间内,各训练内容的配速变化其实不会很大。换句话说:不要主动去提升日常训练配速,按照各训练内容要求的心率或体感进行训练就可以。在此基础上,当自身运动能力提升后,训练配速会主动提升。例如:大众跑者初期跑步阶段,有氧配速也从最初的6分配速起步,随着系统训练的积累,在有氧心率和体感均没有改变的情况下,配速也会自然转换到530配速,500配速,430配速,415配速......,这个过程就是能力提升的过程。

停训10天恢复训练(夏训①如何看待)(6)

总之,夏天训练效果还是非常不错的,也是进行间歇训练、速度训练的好时机。当然,高温下训练带来的挑战也是比较大。因此,夏天训练前前后后,都要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比如:运动负荷的提升要循序渐进,早上不空腹跑步,训练中要及时补充电解质/水、主动给身体降温以及避免在暴晒的环境下进行高强度训练。此外,在保证营养的基础上,日常饮食尽可能清淡为主。

98跑 夏训计划

停训10天恢复训练(夏训①如何看待)(7)

第一阶段训练计划(1/6)周二:慢跑:16公里周三:核心:60分钟

​周四:有氧:16公里

​周六:有氧:16公里 间歇:600米x10次,休息:2分/个

​周日:慢跑:20公里

提示:本周训练计划目的:巩固有氧耐力,增加了一堂速度训练课,旨在提升速度能力,培养速度感觉。运动负荷安排是针对全马 “破3”选手,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运动能力,在此训练计划进行递增或递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