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布泊和羌塘是中国四大无人区之二(另两个是阿尔金、可可西里)。至于说谁更恐怖,还真的是一言难尽。只能说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可怕之处。

余纯顺罗布泊遇难(自称吹着口哨就能轻松穿越罗布泊的余纯顺)(1)

1988年,余纯顺最初开始徒步时的照片

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都是位于中国西部的荒凉地区,人迹罕至,地旷人稀,说“千里无人烟”有点夸张,但最起码是没有人定居,走个几十公里不见一人是家常便饭。

罗布泊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东北部,紧靠塔克拉玛干大沙漠。

新疆的地形是“三山夹两盆”——阿尔泰山、天山和昆仑山,中间夹着准格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而面积高达40多万平方公里的塔里木盆地,是中国最大的盆地,整个盆地几乎被都33万平方公里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填满。

在大沙漠东缘,就是“死亡之海”罗布泊。

余纯顺罗布泊遇难(自称吹着口哨就能轻松穿越罗布泊的余纯顺)(2)

青年余纯顺

罗布泊是一个干涸的咸水湖,在远古时期,它烟波浩渺,碧水荡漾,渔舟晚唱,面积最大时达1万多平方公里,南北东西都长约100多公里,是当时中国最大的内陆湖,比青海湖大两倍有余。

即便是上世纪30年代,罗布泊还有3000多平方公里的水面。

1930年,民国地质学家陈宗器曾实地考察过罗布泊,测得罗布泊的面积为3200多平方公里,比今天的太湖还要大。罗布泊岸边,生活着捕鱼为生的罗布泊人,当时陈宗器拍摄了大量的渔民泛舟捕鱼的照片。

余纯顺罗布泊遇难(自称吹着口哨就能轻松穿越罗布泊的余纯顺)(3)

这是1952年所拍摄的一张渔民在罗布泊中驾舟捕鱼的照片

可惜的是,解放后的西部大移民,大批内地人远赴新疆,开发大西北。随着人口的剧增,大家疯狂地向塔里木河、孔雀河、疏勒河要水,截流筑坝,灌溉发电,工农业生产、居民生活,都离不开水。随着几条注入罗布泊的河流逐渐断流、干涸,罗布泊最终也在1972年彻底干枯,变成了一片覆盖着坚硬盐碱壳的盆地。

而塔克拉玛干沙漠的不断东侵,也使得罗布泊的环境更加恶劣,寸草不生,荒凉无比,连一只野兔都见不到,真真切切变成了一片不毛之地。

余纯顺罗布泊遇难(自称吹着口哨就能轻松穿越罗布泊的余纯顺)(4)

上世纪30年代,罗布泊还是水波荡漾,水草茂盛,渔民在湖中捕鱼

罗布泊海拔仅780米,它不是高海拔无人区,不缺氧,大气压也正常。但干、旱、大风是它的显著特征。在夏季(尤其是6月),罗布泊酷热无比,干枯的湖盆在炽热阳光的暴晒下,气温急剧上升,最高可达五六十摄氏度,地表温度能达到70多度,如此高温下,几乎没有生物能存活。

所以罗布泊的可怕之处在于热、干和没有方向感。罗布泊腹地一片昏黄色调,天地间昏黄一色,难辨方向,除了雅丹地貌,没有醒目的参照物。人若贸然闯入,能活着走出来的概率微乎其微。不渴死、热死,也得困死。

余纯顺罗布泊遇难(自称吹着口哨就能轻松穿越罗布泊的余纯顺)(5)

1991年夏,徒步到唐古拉山口的余纯顺

多少年以来,死在罗布泊里的人数不胜数,除了名气较大的李中华、彭加木和余纯顺外,绝大多数遇难者都是无名干尸,没有人知道他(她)们进入罗布泊的动机和目的,也没有亲属来认领他们的遗体。当然,寻宝、探险、执行任务是最大的可能。因为罗布泊在四大无人区中最神秘,许多诡异的传说口耳相传,什么外星人基地、地球之耳、地狱之门、双鱼玉佩、彭加木被外星人劫持等……

1996年6月,上海籍探险家余纯顺与上海电视台新闻纪录片摄制组一行10人,雄赳赳、气昂昂地开赴罗布泊,在做足了所有准备并事先开车走过一遍的情况下,余纯顺依然是魂归荒漠,留下许多难解之谜。徒步八年,顶着英雄光环的余纯顺,没能打破“六月不过罗布泊”的神话,将45岁的生命,永远地定格在荒凉的戈壁滩里。

余纯顺罗布泊遇难(自称吹着口哨就能轻松穿越罗布泊的余纯顺)(6)

徒步早期的余纯顺,迷彩裤、红马甲、回力鞋和牛仔帽是标配

余纯顺遇难,让所有人都百思不得其解。

那次穿越,所有条件都齐备,物资装备、生活用品应有尽有,沙漠车、发电机、GPS导航仪、水、食品、药品琳琅满目,连蔬菜水果、牛肉干、西洋参含片、油盐酱醋茶都备齐了,两名资深向导更是沙漠通,一个是新疆地矿局高级工程师赵子允;另一位是巴州旅游局资深导游彭戈侠。一位号称“沙漠王”;一位被誉为“罗布泊活地图”。所有穿越所需的软硬件条件都满满当当,难怪余纯顺自信满满,发下誓言,有100%的把握穿越成功。

余纯顺罗布泊遇难(自称吹着口哨就能轻松穿越罗布泊的余纯顺)(7)

余纯顺(左三)

机会难得,这么好的机会,不穿越就对不起任何人了,也对不起自己。当然,条件优渥之外,还掺杂着余纯顺的名利欲望。

他是徒步中国第一人,著名探险家、当代徐霞客、中国的托马斯,这些名头加在他身上,英雄的光环照耀着他,他怎能退缩呢!

况且,自从四月末参加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人到中年》节目以来,他的名气进一步扩大,被当成了英雄,被众星捧月,人人仰慕。

所以,当上海电视台找到他,与他商议拍摄一部他实地徒步穿越的纪录片时,双方一拍即合,定下了在六月徒步穿越罗布泊的计划。

余纯顺罗布泊遇难(自称吹着口哨就能轻松穿越罗布泊的余纯顺)(8)

余纯顺徒步到四川时,受到一群学生们的热烈欢迎

这次穿越,准备得非常充分,得到了新疆巴州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所有人员、物资都由赞助方提供。当地政府给了余纯顺一行人物质和精神两方面最大的支持,壮行会的规格、规模更是空前,在那种情况下,本就性格豪爽的余纯顺,激动不已,豪情壮志溢于言表,他发表了感人肺腑的演讲,发誓一定要成功穿越罗布泊,不辜负所有人对他的厚爱。

6月10日,纪录片拍摄完成后,余纯顺执意要再单独穿越一次,理由是,有摄制组跟着,这不叫孤身穿越,而是有水分的,他要维护纪录片的真实性、纪实性,必须要单独再走一遍。

余纯顺罗布泊遇难(自称吹着口哨就能轻松穿越罗布泊的余纯顺)(9)

1991年的夏天,余纯顺在青藏线上偶遇骑车穿越的陈俊成

自从1994年走完西藏阿里后,余纯顺坦言,人世间最难走的一段路已经走完了,从此他越发自信。而且,本次活动物资充分,6万元的经费,9人的后勤保障队伍,两台沙漠车,两部发电机,仅矿泉水就有200多箱,各种罐头50多箱,这么好的条件,不走就可惜了。

余纯顺不止一次公开表示,他吹着口哨就能成功穿越罗布泊。罗布泊只是牛刀初试,接下来他还要孤身穿越中国六大沙漠。至于当地人人人自危的“6月不入罗布泊”的箴言,他认为是危言耸听,夸大其词。

余纯顺罗布泊遇难(自称吹着口哨就能轻松穿越罗布泊的余纯顺)(10)

旅途中歇息的余纯顺

从上海动身去新疆的前一天,上海电视台门前广场上,红色条幅被徐徐拉开,余纯顺征服罗布泊新闻发布会召开,余纯顺在台上康概陈词,三弟余纯民则守在楼下报刊亭处。时间一到,新鲜出炉的《新民晚报》连载余纯顺徒步事迹的长篇报道,余纯顺嘱咐弟弟买100份,送给现场的观众。

摊开报纸,洋洋洒洒数千字,余纯顺所讲过的许多“名言”充斥其间:天空不留痕迹,鸟儿已经飞过。

余纯顺罗布泊遇难(自称吹着口哨就能轻松穿越罗布泊的余纯顺)(11)

余纯顺穿越罗布泊前,楼兰宾馆广场上的壮行会(右为编导宋继昌)

实际上,穿越罗布泊的最佳时间是在金秋10月。12年后,黑龙江人雷殿生就是在10月穿越成功的。他历时31天,从西至东横穿了罗布泊,总行程1100多公里。

但余纯顺固执己见,不听劝阻,不愿意更改日期,执意要在六月穿越,有好几个原因:

一是,他非常自信,对自己的实力深信不疑。毕竟自己已经徒步八年了,走遍了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无数次穿越黄河、长江,最难走的青藏高原都走过来了,还怕区区一个罗布泊吗?

余纯顺罗布泊遇难(自称吹着口哨就能轻松穿越罗布泊的余纯顺)(12)

余纯顺在藏民家中讲述他徒步探险的故事

二是,声势已经造出,各种媒体的大肆渲染,发布会、欢送会、壮行会一个接一个,他的众多女友也对他投来自豪、赞许的目光,家乡上海以及新疆巴州的各界人士、各级领导都对他寄于很大的期待,在这种情况下,余纯顺还有回头路吗?没有,他只能走下去,完成这个壮举。

余纯顺罗布泊遇难(自称吹着口哨就能轻松穿越罗布泊的余纯顺)(13)

父亲余金山为儿子的雕像揭幕

三是,1996年的6月下旬,我国将在罗布泊进行最后一次地下核试验,届时罗布泊将进行戒严、清场,任何人不得进入。所以,余纯顺必须要赶在六月中旬进行穿越。否则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了。

余纯顺罗布泊遇难(自称吹着口哨就能轻松穿越罗布泊的余纯顺)(14)

1996年6月1日,余纯顺与摄制组向罗布泊进发

四是,这次活动的各项条件都得天独厚,真是万事俱备,只欠他这个东风了!不管是人员还是物资,余纯顺徒步八年,都没遇到过这么好的待遇,因此他不能错过。

五是,余纯顺被名利缠绕,利益蒙蔽,头脑发热了。他高估了自己,低估了罗布泊的凶险。

不仅是他,连一开始持反对意见的彭戈侠和赵子允,也飘飘然起来,认为这次穿越的把握极大,成功率很高。

而且,路线制定好后,众人先乘坐沙漠车走一遍,沿途每隔7公里预埋下食品和水,做好醒目标记,途中的两个宿营点,再分别埋下各种应急物资,各项准备工作做得滴水不漏,又有何顾虑的呢?

余纯顺罗布泊遇难(自称吹着口哨就能轻松穿越罗布泊的余纯顺)(15)

余纯顺的穿越路线和遇难地点

不过,在众人情绪高昂、热血沸腾之际,几乎所有人都忽略了两个事实: 一是,余纯顺没走过沙漠戈壁,没有徒步沙漠戈壁的经验,他之前走过的所有地方,都是有参照物的,都是傍着公路、建筑物走的,都是有人烟的地方,不论是渡长江还是过黄河,亦或是中尼公路,都是沿着公路走,都是有人区。

二是,罗布泊极度炎热、干旱,余纯顺从没有在这种高温环境下走过,也没有经历过沙尘暴这种天气。而且,他不会用GPS导航,也懒得学,自我感觉凭历年来的徒步经验,认清路不在话下。

余纯顺罗布泊遇难(自称吹着口哨就能轻松穿越罗布泊的余纯顺)(16)

这是6月10日晚,余纯顺在篝火下写日记,第二天他就要独自穿越了

实际上,余纯顺最终惨死的原因恰恰是因为上述两点。

余纯顺在罗布泊里迷路了,没有找到预先埋好的物资,最主要的是矿泉水。在高温下,他像一只无头苍蝇一样来回折腾,始终没能找到预定的路线,自然也就找不到用来救命的水。而事实上,他错过了该右转西行的那个要命的T字路口,却沿着那两道车辙印一路南行,往罗布泊湖心处走了下去。他遇难的地方,距离那个至关重要的路口仅仅1.3公里,距离最近的一个埋水点,也不过3公里而已。

余纯顺罗布泊遇难(自称吹着口哨就能轻松穿越罗布泊的余纯顺)(17)

余纯顺正式出发前,向众人挥手告别

也许,他命该如此!在百密一疏中,余纯顺耗尽最后一丝力气,在绝望中躺进自己的蓝色帐篷里,静静地等待着死神来临。

他出发前说的那句话依然萦绕在耳边:“这次穿越如果失败,那真是天亡我也!

尽管编导宋继昌将拍摄主题改了两遍,从《走进罗布泊》改成《走近罗布泊》,再改为《走向罗布泊》,却依然未能挽救余纯顺一命,也许,这就是一个徒步者最好的归宿。

余纯顺罗布泊遇难(自称吹着口哨就能轻松穿越罗布泊的余纯顺)(18)

余纯顺生前参加上海电视台《人到中年》节目

那么,余纯顺的不幸遇难,上海电视台编导组有没有责任呢?

如果不是摄制组要跟踪拍摄,不是他们的怂恿、推波助澜,余纯顺会冒这么大的风险吗?据说,穿越前,余纯顺是签了生死合同的,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也免费为他提供了100万元的人身意外险。而上海电视台之所以要拍这部片子,是因为要参加当年9月在上海举办的电视大奖赛,他们正好缺一个素材。

余纯顺罗布泊遇难(自称吹着口哨就能轻松穿越罗布泊的余纯顺)(19)

倒塌的帐篷里,隐约可见余纯顺的遗体

看似好事连连,计划一步步实施,很顺利,实则是离死亡越来越近。余纯顺生前曾有过顾虑,他对余纯民说:“之前走过的都是公路、土路,对于‘天上无飞鸟,地上无寸草’的无人区罗布泊,究竟怎么样,我心中没谱。二是,我一直强调的是‘孤身徒步’,此行有摄制组跟随,会被质疑和争议吗?”

被名利缠身也好,被舆论绑架也罢,总之,一代探险家就这样止步于罗布泊无人区了,风儿吹过,一切都恢复了平静,仿佛他从没有来过一样。他那么多的所谓的红颜知己,在他出事后一哄而散,消失得比兔子还快,可能,这就是人性。

余纯顺罗布泊遇难(自称吹着口哨就能轻松穿越罗布泊的余纯顺)(20)

夕阳西下的余纯顺墓

而今,余纯顺已经遇难26年了,几乎没有人再记得他了。留下的,只是罗布泊湖心处的那个遇难标志,和一堆黄土掩埋的简陋的坟茔,墓碑被反复砸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