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彭加木

彭加木是生物学家、植物病毒学家,他失踪前是中科院新疆分院副院长、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共党员。

罗布泊彭加木失踪真相解密下(彭加木失踪余纯顺遇难)(1)

彭加木

彭加木是广东番禺人,1925年5月19日出生,1947年从中央大学(今南京大学)农学院毕业,先后在北大农学院土壤系、中科院上海生物化学所工作,担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1956年主动放弃去苏联学习核磁共振的机会,赴新疆考察,此后,他的一生都与新疆结下了不解之缘。

罗布泊彭加木失踪真相解密下(彭加木失踪余纯顺遇难)(2)

一望无际的罗布泊,到处是盐碱地

与新疆地矿局地质研究所野外探矿队的赵子允类似,他一辈子大部分时间都在新疆渡过的,毕生的青春和热血都奉献给了新疆。彭加木失踪前曾三次率队进入罗布泊科考,1964年一次,1979年第二次,1980年5月第三次。最后一次科考,彭加木任中国罗布泊科考队队长。6月17日,彭加木在科考过程中不幸失踪,国家多次组织大规模搜寻都无果,1981年10月13日,新疆自治区党委、政府作出关于《向革命烈士彭加木同志学习》的决定,1982年,上海市人民政府追认彭加木为革命烈士。

罗布泊彭加木失踪真相解密下(彭加木失踪余纯顺遇难)(3)

搜索队搜索彭加木,发现一具遗骨

彭加木是著名科学家,从1956年到1980年,他放弃大上海的优越生活,主动申请去遥远的西北边疆,此后就扎根新疆,为开创边疆科研工作倾注心血,为我国的植物病毒研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彭加木长期从事生物化学方面的研究,生前他的足迹踏遍云南、福建、甘肃、陕西、广东、新疆等十几个省区,协助组建中科院新疆分院,并出任副院长。60年代,中国在高分辨电子显微分辨率的测定方面,还是一片空白,彭加木通过研究和探索,掌握了铂铱位子法,测定了仪器分辨率。考察了十几种病毒的起源,首先发现了多种植物弹状病毒,建立了灵敏的植物病毒诊断标准,掌握了植物病毒的鉴定技术,他将有关技术和经验都无私地交给了相关科研单位。他也为植物病毒的诊断、预报预测、综合治疗都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

罗布泊彭加木失踪真相解密下(彭加木失踪余纯顺遇难)(4)

彭加木失踪处,如今已经树立起一块石碑用来纪念

在中国,彭加木是最早建立电子显微镜观察和界面电泳用于生化研究的生物病毒学家,他在病原鉴定、病毒分离提纯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他率领新疆化学所开展植物病毒研究,解决了哈密瓜病毒质粒的分离提纯问题,发现了北疆地区存在着短棒状、线状、弹状形态的麦类病毒质粒。彭加木失踪前先后发表了40多篇论文,有《新疆小麦花叶病、丛矮病原体》、《哈密瓜花叶病病毒研究》、《生态固沙试验》、《新疆罗布泊西南边缘的初步踏勘报告》、《原肌球蛋白和副肌球蛋白晶体的电子显微镜观察》、《桑树萎缩型及花叶型萎缩病原体的电子显微镜观察》、《新疆马脑炎病的电子显微镜观察》等。1979年,彭加木的《新疆小麦花叶病、丛矮病原体》、《哈密瓜花叶病病毒研究》获得新疆科技成果奖。

罗布泊彭加木失踪真相解密下(彭加木失踪余纯顺遇难)(5)

彭加木在做实验

彭加木创建了中科院新疆分院,培养了大批年轻科技工作者,鼓励许多的生物学家、化学家、生理学家来新疆工作。

罗布泊彭加木失踪真相解密下(彭加木失踪余纯顺遇难)(6)

彭加木

彭加木生前获得的奖项有:上海市共产党员学习标兵,中科院先进标兵,“革命烈士”光荣称号,中科院科研标兵,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中科院又红又专先进工作者,最美奋斗者等,彭加木还是中科院上海生化研究所党委委员,中科院新疆分院党委委员,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生理科学会理事,上海植物保护学会理事等。

罗布泊彭加木失踪真相解密下(彭加木失踪余纯顺遇难)(7)

当年的科考队成员

1980年5月,彭加木率领一支罗布泊考察队,第三次进入罗布泊考察,6月5日,彭加木率队第一次南北穿越罗布泊湖心,抵达南疆小镇——米兰,实现了中国人第一次纵贯450公里的罗布泊湖盆。科考队采集了大量的矿物化石,掌握了众多的第一手科学考察资料,为国家后来开发罗布泊做了前瞻性的准备。按原计划,本次科考到此结束,全队将沿着南疆公路北上,返回乌鲁木齐。

罗布泊彭加木失踪真相解密下(彭加木失踪余纯顺遇难)(8)

科考队前进路线

但彭加木考虑到来一次不容易,他提出再花20天时间,在返途中再进行一次新的东线考察,开辟一条穿越罗布泊的新路线。这就等于是放弃了平坦笔直的柏油公路不走,却从米兰东进,经东力克、落瓦寨、山兰子、库木库都克、羊塔克库都克、红十井、开元、新东一号,然后取道吐尔逊北上,再返回乌鲁木齐。这样一来,就往东绕了一大圈,要多走很多路,耽误很多时间,但这条路线,都是古代丝绸之路经过的地方,值得考察一番。实际上,他的提议一出,立刻遭到了大家的一致反对,毕竟外出也一个月了,考察任务也完成了,毕竟其他10名成员都各有各的事,不想再呆在这荒凉的罗布泊中,大家回去还有别的事要办。但彭加木坚持己见,因他是本次科考队队长,又是中科院新疆分院副院长,所以众人无奈,只得服从他的安排。

罗布泊彭加木失踪真相解密下(彭加木失踪余纯顺遇难)(9)

彭加木(左)在野外工作中

于是,大家再次回头,折返罗布泊,6月17日来到疏勒河南岸的库木库都克附近,当天就在此安营扎寨。但是,问题也随之出现,就是水所剩无几了,没有水,就无法生存。经过全队商议,大家一致决定向附近的驻军救助,但彭加木考虑到部队动用直升机送水,代价太大,要花费国家很多钱,于是他在第二天上午独自出去找水,这一去就再也没有回来。只留下了一张“我往东找水井去”的纸条。

罗布泊彭加木失踪真相解密下(彭加木失踪余纯顺遇难)(10)

彭加木留给众人的纸条

彭加木失踪后,国家曾组织过三次大规模的拉网式、地毯式搜索,但都无功而返,没有找到任何线索。彭加木就像人间蒸发了一样,杳无音讯,只留下了许多不解之谜和种种猜测。

二、 余纯顺

余纯顺是探险家(也有人不承认这个称号),他是地道的上海人,小时候家庭生活不幸,多磨难,他从1988年7月开始徒步中国行计划,至1996年,八年间他徒步四万多公里,首次完成了孤身徒步穿越川藏、青藏、滇藏、中尼公路全程,完成了征服“世界第三极”的壮举。他发表游记400多万字,沿途拍摄照片8千多张,作了150多场的演讲,曾11次过长江,17次渡黄河,走遍大江南北,祖国边陲。

罗布泊彭加木失踪真相解密下(彭加木失踪余纯顺遇难)(11)

余纯顺(左)

1996年6月17日,余纯顺在孤身徒步穿越罗布泊时不幸遇难。有人说他是个人英雄主义,逞能,有人说他是为名所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也有人说他是被逼无奈,明知这一去有可能回不来,但不得不硬着头皮前行。

罗布泊彭加木失踪真相解密下(彭加木失踪余纯顺遇难)(12)

徒步旅途中的余纯顺

余纯顺穿越前,上海电视台纪录片摄制组也来到库尔勒,为余纯顺穿越罗布泊制作一期节目,制作一部穿越罗布泊的纪录片。由于媒体的介入和大肆宣传,余纯顺还没成行,已经备受关注,所以就算他想临阵退缩,也是不可能的事,这是一次“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活动。余纯顺穿越罗布泊,是想打破六月份不能进入罗布泊的禁忌,打破“六月不进罗布泊”的魔咒,挑战“六月不过罗布泊”的神话,就像运动员要打破一项世界纪录一样,充满着激情和期待,当然,也充满着未知的危险和结局。但余纯顺只看到了一大堆的荣誉和名利在向他招手,却忽略了许多的未知因素。

罗布泊彭加木失踪真相解密下(彭加木失踪余纯顺遇难)(13)

徒步穿越中的余纯顺

在他穿越前、中、后,都衍生出太多的疑问和猜测,尤其是穿越前,多人多次劝阻过他,让他改变行程,最好在10月或11月再穿越,这样成功的把握更大,但一切劝阻都无效,余纯顺执意要在6月天进入罗布泊,而且他还私自改变事先制定好的穿越路线,绕行到更远的湖心处,他一心想创造奇迹,一心想证明自己,一心想轰动全国,也可以说他是一心想出人头地。说实话,如果不是徒步旅行,没人会知道余纯顺是谁,他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平凡人,扔在人群中不会惊起一丝一毫的涟漪。

罗布泊彭加木失踪真相解密下(彭加木失踪余纯顺遇难)(14)

余纯顺遇难时的帐篷

孤身徒步活动,可以说是被他选对了,他挣得“当代徐霞客”、“自然之子”的称号,有人称他是用脚丈量祖国大地的传奇独行侠,不管怎么说,他最终还是魂归罗布泊,他没能打破箴言,永远地长眠于罗布泊的盐碱壳之下。

罗布泊彭加木失踪真相解密下(彭加木失踪余纯顺遇难)(15)

余纯顺与女友徐金玉

余纯顺正式独自穿越罗布泊的那天,是1996年6月11日一大早,他随身带上4瓶矿泉水、2罐八宝粥和6包牛肉干,孤身进入茫茫荒漠。临行前,余纯顺还不忘表达一下豪言壮语:“我一定会成功的!我要给关心支持我的所有人一个交代,三天后我们在前进桥再会。如果此次穿越不成功,那是老天注定要亡我。”

罗布泊彭加木失踪真相解密下(彭加木失踪余纯顺遇难)(16)

罗布泊湖心处的石碑标志

中午过后,气温急剧上升,天气酷热难耐,气温高达50摄氏度,向导和摄制组左思右想还是不放心,又驱车追赶余纯顺。下午四时25分,一行人终于追上他,车表显示,余纯顺用时8个小时,徒步33公里,平均每小时4.125公里。此时的余纯顺,满头大汗淋漓,衣服和背包都被浸湿,黑红的脸庞,汗水止不住地流淌。大家跳下车,关心地问他能不能吃得消,劝他到车上休息一会,余纯顺挥舞着拳头大声说:“我没事的,身体这么壮实,绝对没问题。从出发到现在,我一次没休息,一口气走到现在。你们都回去吧,我一定要打破六月份不能进罗布泊的神话!”假如此刻余纯顺后悔,还来得及。可惜,一切都没有假如。

罗布泊彭加木失踪真相解密下(彭加木失踪余纯顺遇难)(17)

余纯顺墓,还好有菊花相伴

三、 彭加木与余纯顺,谁的死意义更大呢?

其实,这个问题不是问题,答案很明显,彭加木的失踪,意义远大于余纯顺的遇难!二者不可同日而语,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有天壤之别。彭加木是著名科学家,他进入罗布泊是做科学考察的,他独自离队是去为队伍找水而失踪的。余纯顺是探险,所谓的“探险”也是五花八门,14、5岁的少年进洞冒险也叫探险,刘银川进入羌塘无人区也称作是探险。探险几乎没有多大实际意义、现实意义,也是一种猎奇心理在作祟。

罗布泊彭加木失踪真相解密下(彭加木失踪余纯顺遇难)(18)

当年公安搜寻彭加木时的情景

近年来,很多人进行野外穿越、探险、旅行,事故频发,他们这样做根本就不值得提倡,出事后也不值得同情,比如鳌太穿越、九老洞探险、无人区旅行,还有那个西藏冒险王冰川冒险等,都是毫无意义的冒险活动。

罗布泊彭加木失踪真相解密下(彭加木失踪余纯顺遇难)(19)

当年组织的大规模搜寻彭加木活动

余纯顺就是被名利所困,他无法后退,只能勇敢地去“赴死”。他的遇难毫无价值,说是轻于鸿毛也不过分。换句话说,假如他是在罗布泊失踪,估计只有民间救援组织会去搜救,政府部门是不会为他劳民伤财的。他穿越罗布泊,纯粹是自我行为,是为博人眼球而进行的冒险行为。

罗布泊彭加木失踪真相解密下(彭加木失踪余纯顺遇难)(20)

余纯顺留给后人的最后一个背影

而彭加木是公事,说直白点是为国家找矿,科学考察的最终目的还是为国家做贡献。所以二者不可同日而语,起点、内涵、眼界、格局都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