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广安日报-广安在线

大学互动游戏惩罚(校园周边抽奖游戏)(1)

小卖部外摆放出琳琅满目的商品吸引过往学生购买。

“仅仅4天时间,我儿子就在学校旁的一个小卖部消费了200多元,感觉不正常,问他才知道这些钱都用在了小卖部抽奖。”近日,市民尹女士向记者反映自己的小孩沉迷“抽奖游戏”。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尹女士儿子消费的是一种类似于“赌博”性质的实物抽奖券,该抽奖券在各中小学周边的小卖部流行,不少学生沉迷于这种“学生”,影响学习和身心成长。

学生沉迷“抽奖”

花销大幅上涨

10月16日,记者在广安区希望小学外见到了市民尹女士。尹女士告诉记者,15日,她翻看手机消费记录时,发现自己的小孩这两天开销较以往大幅提升,仅4天时间就消费了200多元且均来自同一家小卖部。这引起了她的警觉。

“孩子平时买文具、零食一般就1—2块钱,大笔的消费都会回家跟家长商量。”尹女士说,自家孩子今年10岁,为方便孩子日常支出,便在孩子的电话手表上绑定了自己的支付宝账号,出于对孩子的信任,没有设置金额上限。

最近这200多元是如何消费的?尹女士儿子告诉记者,他是在一家小卖部抽奖时用掉的。“每张奖券5角钱,抽奖规则就是根据奖券上的中奖号码进行相应的礼品兑换,通常情况都是买10张5元钱,或者买20张10元钱,只抽一次的情况特别少。”尹女士儿子说,抽奖获得的奖品包括玩具手枪、耳机、手电筒等。

当记者问到是如何接触到“抽奖游戏”时,尹女士儿子说,班上很多同学都会玩“抽奖游戏”,他是在同学的带领下参与进去,中奖时的快乐让他对这种游戏方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甚至无法自拔。

“学习专用”奖品

属于“三无”产品

“抽奖游戏”实际情况如何?记者跟随尹女士一起来到了该小卖部,并见到了该小卖部老板唐女士,唐女士对尹女士儿子在此消费的事实并不否认。

唐女士表示,她店里开设的“抽奖游戏”,在模式上类似“赌博”性质,但这种游戏只针对孩子,成年人不会来玩。

而在翻看尹女士儿子获得的“抽奖游戏”奖品时,记者看到奖品由耳机、内存卡、MP3以及2个盲盒组成,在外包装显眼处还印有“学习专用”四个字,但关于产品的生产日期、生产编号等信息均未看见。对此,唐女士表示自己并不知情。

针对该情况,记者向广安区市场监管局进行了反映,广福市场监督管理所工作人员来到现场,认定该小卖部涉嫌销售无厂名厂址的商品,并依据《产品质量法》第十八条规定,向该商户出具了《实施行政强制措施决定书》,表示将对该小卖部作进一步调查处理,同时,还现场对“抽奖”奖品、奖券进行了查封。

采访最后尹女士表示:“我觉得学校周边的小卖部应该净化一下,这种类似于‘赌博’性质的游戏会让孩子上瘾,在学校边不应该有。”

记者感言:

中小学正是孩子培养正确价值观消费观的阶段,由于此阶段的孩子自制能力差、辨别能力差,一旦被“抽奖游戏”所吸引,就容易养成不良消费习惯,产生不劳而获、以小博大的思想和投机心理,对孩子的成长有非常大影响。作为学生家长,应当密切关注孩子零花钱的动向,发现异常立即介入,积极引导孩子,以免误入歧途;作为商家,应当保持正确的职业操守,担负起社会责任,不能为追逐利润触碰道德底线;市场监管部门也应该行动起来,加强监管,为广大消费者营造一个健康、安心的消费环境。(广安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毓然 文/图)

本文来自【广安日报-广安在线】,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