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排名的地方,就有争议。李世民登基称帝之初,钦定了大唐开国功臣名单,房玄龄和杜如晦等人名列开国第一等功臣行列。这份名单的排名,一经公布就引起了极大的争议。别的人有意见,都是藏在心里,唯独一个名叫李神通的家伙,当着李世民的面,直截了当的对李世民说:“高祖刚刚太原起兵,我就发兵响应了。如今陛下钦定第一等功臣没有选我,却让杜如晦那样的刀笔之人排在高位,我非常不服气!”(此事典出《新唐书.宗室列传》,李神通的原话是:“义旗初起,臣率兵先至,今房玄龄、杜如晦等刀笔之人,功居第一,臣且不服。”)

隋唐逸事李世民结局(李世民打了叔父一巴掌)(1)

李世民剧照,感谢原作者

李神通何许人也,他居然敢对李世民这么说话?李神通的爸爸名叫李亮,李亮的爸爸名叫李虎。没错,就是那个追封的大唐太祖景皇帝李虎。李神通的爸爸李亮和李渊的爸爸李昞是亲兄弟,换句话说,李神通就是李世民的叔叔。李神通仗着皇叔身份,当着一众大臣的面,公然质疑李世民的功臣名单,这是赤裸裸的不给李世民面子。李世民面对这么一个长辈,实在没办法,只好当众反击李神通了。

隋唐逸事李世民结局(李世民打了叔父一巴掌)(2)

李渊剧照,感谢原作者

李世民对李神通说:“父皇义旗初举,叔父就率兵响应,这件事情,朕是知道的。但是,叔叔除了响应之功以外,可曾在战场上立过大功吗?当初父皇让叔叔去打宇文化及,结果叔叔让窦建德抓住机会,打了一个全军覆没。再后来,刘黑闼作乱,叔叔又被刘黑闼打得满地找牙,朕没说错吧?(义旗初起,人皆有心。叔父虽率兵先至,未尝身履行阵。山东未定,受委专征,建德南侵,全军陷没;及刘黑闼翻动,叔父望风而破。)”

都说打人不打脸,骂人不揭短。李神通人生的两大黑点,一个是被窦建德活捉,一个是被刘黑闼打得望风而逃。这两件事情,是李神通一生的痛。李世民面对邀功请赏的叔父,一出手就抬出这两个大招,一下子就从气势上镇住李神通。李神通被侄子皇帝李世民怼得哑口无言,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当然了,李神通毕竟是李世民的叔父,李世民也不能让他下不了台阶。李世民接着对李神通说:“今计勋行赏,玄龄等有筹谋帷幄定社稷功,所以汉之萧何,虽无汗马,指纵推毂,故功居第一。”

隋唐逸事李世民结局(李世民打了叔父一巴掌)(3)

李神通剧照,感谢原作者

打仗不是小孩子过家家,打仗打得是钱粮后勤,打得是谋略。前方的将士,一刀一枪拼死拼活,他们的风险大,但是立的功劳也比较容易让人看到。那些管后勤的文官,兢兢业业的完成任务,但是功劳不容易让人看到。有道是“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前方的将士,只知道要吃饭,要武器装备,却不知道后勤的官员筹集粮草装备的难处。

那些总揽全局的帝王,却知道后勤的重要性,所以他们论功行赏的时候,就会给那些后勤的文官重赏。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汉高祖刘邦重赏萧何和张良。当时的一众武将不服萧何,刘邦对武将们说:“夫猎,追杀兽者狗也,而发纵指示兽处者人也。今诸君徒能走得曾耳,功狗也;至如萧何,发纵指示,功人也。”

隋唐逸事李世民结局(李世民打了叔父一巴掌)(4)

房玄龄剧照,感谢原作者

打仗,从来都是斗智斗勇,斗智排在斗勇前面。战争的胜利,谋略比勇力重要。冲锋陷阵的武将,他们的功劳肯定比出谋划策的谋士更容易让人们看到。谋士们在后方出谋划策,他们的功劳,比较容易让人忽略。汉高祖刘邦建国之初,重赏张良,有人不服。刘邦说:“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子房之功也!”

房玄龄和杜如晦是李世民身边重要的文官谋士,李世民抬出张良和萧何的典故,就是把他们比作汉之张良和萧何。李神通听李世民这么一说,被怼得无话可说。李世民把叔父怼得如此狼狈,他知道不能让叔父下不了台阶,就赶紧给叔父发胡萝卜了。李世民接着对李神通说:“叔父于国至亲,诚无所爱,必不可缘私滥与勋臣同赏耳。”

隋唐逸事李世民结局(李世民打了叔父一巴掌)(5)

杜如晦剧照,感谢原作者

把李世民的这句话翻译一下就是说:“叔叔是我的至亲之人,大唐朝有你的股份啊。那些功臣排名再高,还不是给咱老李家打工吗?叔父又何必跟他们争功劳呢?我虽然尊重叔父,但是不能把你和功臣们一起犒赏啊!”

李世民怼叔父李神通这番话,先是揭短打了李神通的脸。然后引经据典,说明他赏房玄龄和杜如晦是有理有据的。再然后又表示“叔父于国至亲”,给了李神通台阶下。打一巴掌,给个甜枣,李世民的帝王心术炉火纯青,难怪能成为千古一帝啊!

参考书目:《汉书.张良传》《汉书.萧何传》《新旧两唐书.宗室列传》

《隋唐往事》系列贴文,由王福星原创,码字不易,请尊重原创,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本人已经和维权公司签约,委托维权公司代理维权。未经授权转载者,维权公司会代表本人投诉维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