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次看新闻,新闻是个悲伤的故事,,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断舍离是什么思想?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断舍离是什么思想(断舍离的精髓是什么)

断舍离是什么思想

我有一次看新闻,新闻是个悲伤的故事,

说的是一个女子,生了个有自闭症的儿子,这个孩子经常打人,智力低下,

不能和人正常玩耍沟通,在学校时不会表达自己的想法,不怎么会说话。


这个妈妈艰难带孩子到三岁,

老公上班养家,

孩子三岁后,她很不容易才找到一家幼儿园肯接受(之前试过两家都被拒绝),

然后这个妈妈就去上班了(因为之前一直在带孩子做康复治疗,所以家里不富裕),

公公帮忙接送孩子上幼儿园。(新闻采访视频里没有出现婆婆,不知道有没有婆婆)


结果孩子读了几个月幼儿园,经常被老师和其他家长投诉孩子不正常,老是打人。

幼儿园倒是还好,还是愿意努力的接纳孩子的,奈何其他家长不乐意,投诉到教育局,一定要这个小孩退学。


这个妈妈真的崩溃了,当时她道歉认错,还把孩子接回家,她当时已经怀孕了二胎几个月了。

最后她选了一条不归路:

(她前面几年都是苦苦支撑,不停的带孩子去做康复的。这已经是她承受的极限了)

趁公公半夜熟睡,老公上夜班,她和孩子在自己卧室烧炭自杀。

老公白天下班回来才发现,真的好惨,打开才发现。

悲剧一个。唉。好惨,真的好惨。


我要说的重点是,

当时记者去他家采访,了解情况。

然后电视新闻里播出的视频里,可以看到客厅堆满了十几个很大的红白蓝行李袋,记者问这些都是两位逝者的东西吗?(这个新闻视频我找不到,因为我是在电视上看的,网上没有这段视频)

那个公公和老公,对记者说,

“这些都是他们两母子的东西,要拿去扔掉烧掉的。”

那时,才不过是事发后几天。


那一刻,我内心简直是震动!受到很大冲击!

我不能说是震惊,

因为我从小就知道中国人的习俗,

我也不知道其他地方是怎样的,但是我老家那边的风俗,

就是,

人走了过世了,所有这个人用过的锅碗瓢盆衣服鞋袜、所有东西大大小小的、全部整理出来、扔掉烧掉的。

我一直都知道,但是我从来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也没有因为从小见过的这一幕幕,而产生任何震动。

但是,我看这个新闻时,内心忽然间受到很大冲击,很大的震撼,我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一幕之前的那个事故太过悲伤,才会这样。

这两母子的东西都扔掉了,这个家里仿佛从来没有过这两母子来过这个世上的痕迹。

才几天呢,就迫不及待地一股脑地扔掉啊,

生前都是至亲至爱,我知道习俗,我知道是为了给逝者带上路,我知道是为了还在世的人继续好好活下去,

总之,基于种种理由,逝去的人的东西,是全部一股脑地扔掉烧掉了。

这个世界再没他们的痕迹了,再没有了!

从此就活在亲人的回忆里了。

等到亲人都渐渐离世,或者亲友慢慢的忘记他们,他们就彻彻底底地消失了。

我从小没想过这些问题,快三十年了,才第一次思考这个问题。

(我没有谴责新闻里那位老公的意思,他只不过是遵循他们的习俗。我这里对所有习俗都表示尊重。)


然后平时看新闻,

看到那些盗墓的,考古的,那些几百几千年前那些王侯将相死的时候陪葬那么多金银珠宝财物精美首饰,

生前享受那么多,买那么多珠宝财物,死了也要带着,

过了这么多年,几百年几千年过去了,坟墓被人挖了,财宝被盗了,自己的子孙都不知道是哪个了。。。。

还有很多新闻都说有不少收藏家自己收藏了一辈子的古书或者什么物件,是一辈子的心血,

死了之后,后代根本不想接手,完全没兴趣,只想着尽快腾空屋子卖掉或者住进去。

至于那些物品,他们可能知道价值也可能不知道,也有些人可能就不在乎

(有些人是真的有钱所以不在乎,有些人是不喜欢所以不在乎),

那些物品命运好一点的可能会被贡献给国家收藏

(但是实际上博物馆也不一定愿意收,首先要占地方,又要人力物力去看守整理,而且未必有商业价值,所以一般人也不愿意一屋子物品藏品全部接收)。

所以时不时看到有新闻报道说,有一些人的后代出来发愁、呼吁,看谁能帮忙解决一下先人花尽一辈子心血收集收藏起来的满屋子的书、各种奇奇怪怪值钱或者不值钱的东西。


我在想,万一真没人接收,这些对于逝去那个收藏者来说付出了一辈子心血时间精力财力的藏品,其实最终去向是不是大部分走向垃圾堆?

(因为很多人只是收藏平常物件,未必个个有财力收藏珠宝古董。比如很多人就收藏一屋子的啤酒盖这种。)


感觉一切都是空虚空无的,

人生在世,争这争那,人死如灯灭,一切如云烟。

所以你在世的时候,你珍视的珠宝首饰财物,你买的奢侈品包包手表化妆品漂亮衣服,只对你有意义。

你死了之后,你的子女会不分青红皂白一股脑用红白蓝胶袋装起来扔去垃圾场。

以前我还会买贵重的手表,首饰,衣服。

后来发现这些东西其实没什么意义,我死了,我儿子也不会戴这手表(老公的男款手表),了不起也就是儿子收藏起来当个纪念。

但是我儿子收藏了,他的孩子那代呢?可能也不会重视,说不定一股脑就扔了。。。

还有我以前总是收起一些有纪念意义的东西,比如车票,书籍,日记本,照片,信件,

其实这些东西只对我有意义,然后时间长了,自己也不会翻出来看看,基本上都快忘记了。

其实时间过去了就是过去了,那些所谓的纪念其实意义不大,活在当下最重要。

想通了这一点,我感觉我对物质的欲望降到了最低,

并且开始把家里的东西分类,只留下必要的物品,扔掉大部分东西。


因为:与其等我年老或者死后,我的后代或者旁人亲属扔掉我的东西,还不如我自己亲手扔掉。真正走的时候不留一丝牵挂。

并且从此我很少买东西。很少买衣服。

其实真的现在的人不缺衣服穿,衣服太多了,年年买年年扔,还不如少买。还有很多东西也没必要买。

理性消费,想清楚到底是不是非常需要这些东西,经常用的很实用的才买,买了不用收起来,其实并没有意义。

家里东西少了,人也没有整天想着要买这些那些,感觉整个人都清晰了很多,没有以前那种混混沌沌,连时间都好像能自己控制了一样。

有人说,死后的事情不管那么多了,只要自己在世时享受就够了。

所以吃喝玩乐衣服鞋子等各方面物质不应该亏待自己。

人一世物一世,有今生没来世,我觉得有一定的道理。

但是反而恰恰正是因为这样,我有一个更深的感悟就是,正正因为有今生没来世,我不想把我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物质欲望中去。

舍弃一些物质,可以让我更去看清楚活在这个世界上,什么才是更重要的。


又有人说,那是因为你买的那些不是黄金房子这些硬通货,,,

这里我要说我的感悟是,比如古时候的长安,古都等,那时候是国家中心了吧?

那时候肯定也有不少人生活在京城,那时候买个房子买地建房,肯定也是一件了不起的事。

在任何时代,在首都中心买房置办家业都是要花不少钱,肯定有不少皇宫贵族也有不少于一套的房子,但是那又怎样?

历史的车轮,时光的巨轮,还不是碾碎了这些房子?

现在全部都变成了钢筋水泥了,不知道易主几手了,时代更迭,自己的子孙不知道是做乞丐还是做将军了。

连秦始皇也梦想着世世代代传下去,但是,万里长城今还在,只是不见秦始皇。更不要说他的后代了。

长城倒是流传下来了,保留下来了,但是他的皇宫呢?宫殿呢?


我不是说完全不去置办这些物质,而是觉得人要稍微控制一下自己的欲望,

比如,饭够吃就好,房子够住就好,钱够花就好,不要一直追求物质好像永无止境一样,用有限的生命去不停的消费消费,有点浪费。

不如降低物欲,静心思考一下活在这个世界上,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才是值得花心思时间精力去维护的?


有不少人说本来买那些首饰衣服,就是为了让自己开心,哪里想着子孙千秋万代?

我并不是想着“因为不能流传千古,所以才不买”,

而是觉得很多物质的东西真的只是商人强化的消费主义。

我不想自己继续做物质的奴隶。

我想把有限的生命去看清想清什么才是最重要的,从而把时间精力钱财用在这些方面。


后来,我整理了储物间,

1,把孩子0-4岁的衣物玩具鞋子奶瓶餐具书籍全扔了,

以前总想着要么留给亲戚,要么留着生二胎,从而放了三四年,一个都舍不得扔。

其实首先生二胎是遥遥无期,

第二,现在的人都不喜欢别人的旧衣物用具,好多家庭生了孩子,别人亲戚朋友和自己买新的都来不及,更不要说收别人的旧衣物。

第三,就算自己生二胎,也可能宁愿买新的,而不是翻箱倒柜找出来,又是尘又是细菌,还要清洗。

关键是这中间好几年天天对着这些垃圾,简直是心情堵塞。。。。扔了五六个红白蓝行李袋的东西。

第二,读书时的书,读书时的衣物,用品。

我是一个非常重感情的人,我很念旧,所以什么东西都留着。

就连十几年都没见过面都没联系过的读书时代的好友送的公仔娃娃,我还留着。

其实大家都已经各自向前,各安一方,美好生活。

重新见面联系其实也会非常友好聊天来往。

但是现在天各一方所以才会联系少。

我以前总是留着这些东西,后来我想通了,人要活在当下,以前很美好,以后也很美好。但是当下最重要。

一屋子过去的东西堆塞在这里,其实我十年都没有打开过箱子,没有翻看过。

最美好的已经留在了心底,未来也可期,那为什么要负重前行呢?

所以我一口气把所有读书时代的东西连箱子都没打开,直接扔了,扔了近十箱。

第三,首饰,手表,贵重物品。

拍拖时互相送的手表,和老公各自两三只。

买的戒指,钻戒有三只,对戒两只。

还有项链什么的。这些加起来好几万上十万了。

直到有一天,我晾衣服时,把一只钻戒的钻石勾在衣服里但是我没发现,然后一甩衣服,那颗钻石就不见了!!!!心疼死了。

从那之后就把所有首饰收起来不戴了。

手表也是换了电池后时不时慢个一两分钟,后来嫌拿去修,麻烦,慢慢的也不戴了。

然后老公有一次把结婚戒指掉在游泳池里,虽然后来找回了,但是也不戴了,怕再丢,毕竟也不便宜。

然后这一堆东西,就静静的躺在家里抽屉几年。

根本发挥不出它的价值。扔了肯定可惜,还没败家到这个程度。

卖了,谁会要?留给孩子后代?他们还不一定喜欢这些款式。

再说了,钻石想通了其实就是商人的营销,就碳元素,

我还买过锆石,几块钱一颗,表面看没区别。。。手表,放了几年机芯都坏了,戴又不会戴的,扔了又可惜。。。

所以我想通了,这些东西真的不值得买!

它其实什么意义都不代表。

如果两个人真的感情好,根本不需要这些东西。

同理还有婚纱照。

真的花好几千上万拍的婚纱照,其实根本从没摆过出来,自己也没看。

所以这些首饰和婚纱照,我已经用箱子装起来了,我给自己的规则是:

只要超过一年没用过没碰过没翻开过的,就扔掉。

这些东西,除了那几件黄金首饰之外的所有其他东西,我相信在我过世后,我的孩子肯定会全部扔掉烧掉的。

对于我来说,这些东西或许有意义,有感情,有不舍,有价值,但是对于我的孩子来说,只是没有意义的物品。

所以其实从一开始我就根本没必要买这些外在的东西。

还不如把钱花在更有意义的地方,

有些人为了置办这些东西拼命工作加班加点,连家人孩子都不陪,没空探望父母,或者搞差身体。

如果想通了根本不需要这些外在的物质,

那省下的时间和钱是不是可以更好的去看看这个美好的世界?更多的陪伴爱人,孩子,父母?

是不是能活得更从容,更实在?

第四,家里的杂物,各种装饰,去繁就简。

尽量做到少而精。

我只要超过半年没用或者一年没碰过的东西,现在都扔了。

而且现在买东西,我一定思前想后,绝不轻易买东西。东西买回来不经常用,才是最大的浪费。

少而精,活在当下。随时减轻负重,不留一丝牵挂在身后,不留物品给自己孩子造成负担。


很多人都说,“反正到时候我死了,啥都不知道,我只要我活着时随兴开心就好”。

但是我觉得留下一屋子东西杂物给孩子,对孩子来说真的是个负担。

首先他肯定要花时间去整理,

其次,如果是一些字画或者收藏品,花费了逝者一辈子的心血的东西,不可否认有一定价值,但是对于后代来说真的很多时候是一个负担。

扔掉,后代肯定(可能)于心不忍。

转让,也许是转换成金钱,

但是逝者生前对这些东西那么不舍,后代自己却转手卖掉换钱花,这钱花得心里不安。

放着不管,又占地方。

关键是后代的后代对这些物品的感情就更淡了,难道还要把难题留给后代的后代?

所以我个人是倾向于自己处理这些物品。

既然最终都是要处理,那一开始就不要随便进去买买买~扔扔扔~买买买~的消费循环中。

尽量不要冲动买。

已有的物品定时清理,要做到少而精。

将来走的时候也不要给子孙后代留负担。


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就是,人活在这个世上,除了如何自处之外,到底还应该给身边人带来什么?

就是这个世界以及身边这些人会因为自己的存在而怎样?

我不奢望我能给身边人带来快乐,正能量,正面积极的影响,更不敢奢望有什么精神流传千古。

我只按最低要求自己:

不给身边人带来麻烦和烦恼,负担。


至于断舍离的精髓,我个人认为就是:

跳出商人的消费主义,不要陷入买买买的陷阱,生活中做到少而精,精神上做到定期清理,活在当下,不要过于沉湎过去。

断舍离不是简单的扔东西,首先精神上要断舍离才能物质上断舍离。

精神上没想通,实际上你扔了,后面依然还会买回来,还会觉得当初扔了是浪费,后面还得买回来。

如果是这样,确实不适合断舍离。

单单扔东西,只是一个形式上的断舍离。


(注:这里说的不给身边人带来麻烦或者负担,与前文一开始的新闻事例并无映射关系。

我并不是说前文那对母子那么多杂物在走后要亲人清理是麻烦。

也不是说她两母子在世时没有断舍离就怎样怎样。

其实她俩的事情和断舍离没什么直接关系,

但是当时我看这个新闻采访播出来那个画面,就是满屋子的行李袋,以及公公和老公说的那句话“都是要拿去扔掉的”

(我感觉真的很无情,才这么几天,就这么快收拾好。一般人都没这个心情去收拾吧?这也是我受很大冲击的原因。)给我很大冲击。

在此之前,我也隐约知道很多地方的风俗也是要这样,但是没想到这么彻底。

所以我真的有一种霎时间发现物质的东西真的没必要那么看重。

然后后面又陆续思考了很多,最后就变成现在写的答案这样子长的描述了。

我也觉得那对母子好可怜(´;︵;`),太不值,也不应走这个路。

但是我们不是当事人,很难真正体会她的难处,可能对她和孩子来说也是个解脱吧。

希望她们在天堂或者来世安好幸福。)


很多人反驳说,人都死了,还管那么多干嘛?

那我再举个例子,

我看《今日说法》有一集,

讲的是一个老人好像七八十岁了吧,买了一屋子的收藏品(都是被人骗的,都是一些低价值的物品,不值钱,也卖不出去)花了180万。

那些卖东西给他的公司当初都承诺会回收,代卖,会升值,能退货。

那个老人临终前几个月得了重病,希望能卖一部分藏品换钱看病。

他就联系那些公司,那些公司要么倒闭,要么不接电话,要么不回信息,要么说“我们公司从来不负责回收代卖退货。”

那个老人真的死不瞑目,临终前一刻,眼睛睁着,到最后还要孩子拿来纸笔写下遗言“处理藏品”,详细列明哪些是哪些公司的然后多少钱买的。

要孩子去处理。

到最后咽气时始终还是没闭眼。

之后孩子就去告那些公司,去报警。

。。。。。

我在想,这180万这老人好好的拿着安享晚年,好好的和自己家人吃喝玩乐不好?

最后换来一堆低价值藏品,还要孩子去处理去打官司。


前段时间看了《我的姐姐》这部电影,

里面那个角色姐姐,因为父母死了,留下一个弟弟,这个弟弟和她没什么感情,她父母从小重男轻女要拼生儿子,要她扮残疾,扮不好还打她,

她长大后基本和父母没什么联系,

父母最后生了个儿子,

弟弟和她相差十八岁,

父母因为车祸死了,她弟弟还在读幼儿园,所有亲戚都叫她养他,

她要追求自己的生活,不愿意承担。

她父母在她弟弟出生前,我忘记是因为什么原因,把房子转户到她名下,

所以她家房子一直她是户主。

父母死后,她家亲戚都要她把房子给弟弟然后养她。

她不愿意,她要找个好人家送出去养。

房子她要买卖掉然后拿着钱去北京读研究生。

卖房子时,她收拾那所房子,所有东西,一股脑地全部扔到垃圾袋,所有家里的东西,包括玩具、衣服、杂物、相片、家里乱七八糟的厨具、各种物品,

一点都不留,

一点都不心疼,

这里不是谴责她,

也不评论她送养弟弟对不对,她父母生前做得对不对,也不评论她卖房子对不对。

就说她扔家里所有的东西,

我想,不管她父母对她怎样,不管有没有重男轻女,我相信大部分子女后代对待上一辈留下的房子,基本就是这个态度,

要么是腾空全部扔掉,然后卖掉,

或者腾空然后装修再住。

生前房子主人所有珍惜的一切甚至一只没意义的胶袋、或者喜欢的珍爱的定情信物,尤其是如果主人是突然意外死亡的,那就更加不可能收拾好,提前准备好所有这些物品去处,

最后就是一股脑的被扔进垃圾桶。


有部分小伙伴跟我当初看到那个画面一样,受到很大震撼,忽然间开始思考这个问题。

也有小伙伴本来就是这个念头,来这里看这个回答是寻找同路人。

剩下有一部分小伙伴,持反对意见。

他们认为:人活在世上,应该享受当下,世间万物为我所用,我死后,后人扔不扔的,要不要的,不关我时,只要我在世时物尽其用就好了。反正死后我也享受不到,活在世上只走这一遭,干嘛委屈自己?我就喜欢包包,金银首饰,珠宝,啥啥啥的,我这么努力工作挣钱,我还不能犒劳自己?我有点兴趣爱好还不行?要是一个人一点兴趣爱好都没有,那干脆就问一句:反正人都是要死的,为什么还要活着?

所以这些小伙伴非常反对我的整篇文章的中心思想。

我认为这些小伙伴,说得非常对,非常有道理。我完全没有说这种活法有什么好或者不好。我认为人在世上,没有资格去评论别人的活法,不管是评论好还是评论不好。

但是我想说什么呢?

我想说,这些小伙伴误解了我的整个中心思想,

认为我是叫人超然脱俗(物),还不如人人去做和尚遁入空门。

不不不,我不是这个意思。

我其实要想表达的是,人不为物所控制,不应让物成为我们的主人,而是应该是控制物或者物欲,不应该为了物,而去耗费一些或者全部心力(生命、时间)。

有人说,那难道活在这世上,啥也不能享受?那还活着干什么?

对,这个才是问题的重点。

活着是为了什么?

每个人有不同的答案。

我不是说文中这种说法就是对的,也不是说那种生前享受当下是错的。我没有这个意思。

我意思是各有各的活法,比如有些人他就是顿悟了,觉得物质没那么重要,他就是想过一些简单的生活,不要车不要房不要珠宝首饰不要大城市的繁华,他要回农村陪父母过一种“日食三餐,晚睡一床”,“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这种生活(只是举例,请不要杠)

有些人也是顿悟了,人一世,物一世,做人最紧要开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