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流行语往往是社会的一面镜子,它不仅仅只是语言范畴上的现象,更是社会现象的一种综合反映,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深圳流行语?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深圳流行语(网络流行语应成为良性的革新力量)

深圳流行语

网络流行语往往是社会的一面镜子,它不仅仅只是语言范畴上的现象,更是社会现象的一种综合反映

日前,由有关单位主办的“汉语盘点2016”评选结果揭晓,2016年度十大流行语、十大新词语和十大网络用语等悉数出炉。揭晓仪式上,著名作家、文化部原部长王蒙表示,特别反感“小鲜肉”、“颜值”等网络词,“汉语盘点2016”活动专家祝华新也表示,“实在不忍看到‘撕逼’、‘逼格’这样粗鄙的文字招摇过市”。

网络语言的是非在学界一直受人争议。网络语言虽符合于结构语言学和功能语言学中口语型语言的所有特点,但它在社交网站上却无法以实体有声语言表达,而必须通过想象的口语化的文字来呈现,它必须要克服文字阅读中的信息过剩,又要保全口语语言的形象与简洁,这使网络语言有一种内生性的驱动力,这一驱动力的目标在于使习惯用语在组合及词意上发生改变。善引导之,它就是良性的革新力量;放任之,它有可能成为破坏力。这也是为什么有人赞美网络语言丰富了汉语,有人却斥之拉低了汉语的品位之缘由。

而从符号语言学的角度看,网络流行语不仅包括短词短语,也包括流行的“表情包”,还包括文字叙述或讲述方式,甚至包括没有文字的声音,如2015年流行的“duang”。符号语言学揭示了网络流行语为大众喜怒哀乐之共认的表达,从网络流行语中体察民情社意,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社会诊断方法。如在“正能量”旋律上扬之时,“宝宝不哭”“洪荒之力”等用语也随之流行。从这一角度上看,网络流行语往往又是社会的一面镜子,它不仅仅只是语言范畴上的现象,更是社会现象的一种综合反映。

网络流行语尽管用起来显得时尚,但其生命力却比较脆弱。统计表明,近十年以来,网络流行语的流行寿命高于三年的几乎少之又少,大都如一阵风,来得快、去得也快,有的则一路坠落。如今年是“我晕”,明年就成了“我倒”,再后来就成了“我靠”,愈来愈粗俗化了。如果认真研究网络流行语在多大程度上丰富了汉语的内涵,实在难以找到一个持久流行、意思恒定的词语,反而在粗鄙方向上却在无下限运动。

当前语言工作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如何把好的网络流行语及时“固化”成正式语言。这一工作相当于把民间习惯法升格为制定法,需要有一番认真和严谨的“立法活动”,使好的网络流行语及早“入编入典”。每年或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涌现大量的网络热词,这些网络热词不可能全部被吸收,不能见到就叫好,而要有一个价值观的判断和语言发展观的正确指引。任何语言都需要新陈代谢,都需要大量的新词的补充,汉语也不例外,但不是所有新词都是符合新陈代谢意义上的语言资源。

原标题:网络流行语应成为良性的革新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