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施雯
神舟十三号发射圆满成功。直播画面中出现了一支盒子,外观样式与杭州余杭中泰紫荆村的竹笛礼盒十分相似,这支“上天”的盒子里装的很有可能是中泰竹笛。
看不清?再放大画面!
无独有偶,早在今年九月份的《开学第一课》中《太空课堂》环节天地连线视频,航天员聂海胜就曾在神舟十二号上展示他所携带的竹笛。
当时就有细心的中泰人发现,这支竹笛在外观上与中泰紫荆村竹笛十分相似!
“上天”的竹笛,大概率来自中泰
为什么中泰人这么有自信这支“竹笛”大概率来自中泰呢?中泰竹笛礼盒制作相关负责人展示了中泰紫荆村竹笛礼盒。
直播画面中的笛盒
中泰紫荆村的笛盒
从盒子的色彩(白底 金色)、中间的烫金标志腰封、“笛”纹饰区块分布、中泰竹笛之乡六字的字体位置四大细节对比,为“中泰竹笛上天”增添了一份可信度。
仅仅是看盒子细节,这就格局小了。我们还要看规模。
中泰素有“中国竹笛之乡”之称,有自元代以来伐苦竹制御笛的文化传统,现有苦竹面积约3万亩,是浙江省苦竹之乡、全国苦竹定向培植示范园区,竹笛产品占全国份额的85%左右。
以中泰竹笛产业份额来计算,“上天”的竹笛自然“十之八九”是中泰竹笛。
打造创新花园,筑梦竹笛之乡
中泰街道紧紧围绕“创新花园 竹笛之乡”定位,以“三横三纵”具体工作思路为抓手,通过产业发展、人才培养、文化传承等多方举措,擦亮“竹笛”这张金名片。
中泰街道紫荆村是中泰竹笛制作技艺的发源地。中泰街道大力支持竹笛产业发展,从1985年村集体开办竹器厂到1987年成立上海民族乐器一厂,目前紫荆村有竹笛加工户160余家,带动200多家农户“富起来”,竹笛制作产业从业人员1000余人,紫荆村也成为中泰街道首个亿元村,竹笛产业如雨后春笋般壮大。
苦竹定向培育国家级标准示范园区
中泰竹笛制作技艺因中泰的苦竹而得名,也是做中国竹笛的最佳材料。中泰街道注重对竹笛制作技艺的保护与传承,2011年,中泰竹笛制作技艺被列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技艺类),目前中泰街道培育有1名省级传承人、3名区级传承人、1家余杭区级技能大师工作室。
今年的竹笛制作大赛
为加快推进中泰竹笛“出圈”,街道推动成立杭州竹笛行业协会,参加非遗展示、文化产业博览会、交流活动等100余场次,参观人员10000余人次。而且,街道组织开展两年一届“铜岭竹音”中国竹笛艺术展演、一年一届竹笛制作比赛,积极搭建竹笛制作培训交流活动平台,累计培训新型农民人员100多人,让中泰竹笛奏响共同富裕的新乐章。
中泰街道整合苦竹栽培、竹笛制作、民乐文化展示、竹乡生态旅游等要素,多措并举,全产业链打造竹笛产业文化集聚区,正在打响“中国竹笛第一村”品牌。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