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闲来无事翻起作家王朔的文集,读他的小说感觉很过瘾,就像听他讲话吐槽一样。

王朔主义曾在知识界引发众多讨论,一些知识分子不能接受王朔式的反讽性话语,也不接受王朔在小说中所塑造的反讽性人物。他在民间受欢迎的同时,也成了最富争议的人物。

陪伴王朔的三个女人(王朔过把瘾婚姻中)(1)

《过把瘾就死》这篇中篇小说讲述的是新婚男女之间的感情纠葛,男主人公和女主人公杜梅的婚恋喜剧,一方面嬉笑怒骂、玩世不恭,一方面又含着反讽话语的精心掩饰起来的感伤和爱欲。

男女双方的游戏性贫嘴,戏剧性地反讽了各自的心灵痛苦。在了解他们的感情经历中,我也看到了感情中常常常被隐藏的弱点。

女主人公杜梅为了赢得婚姻安全感不断向男人发问「 你爱我吗?」、「 我能相信你的话吗?」、「 咱们这是爱情吗?」、「 如果有一天,你不爱我了怎么办?」。

她像爱一个东西那样去爱他的丈夫,这种强烈的占有欲,使得两个人由热烈的爱情变成相互的抱怨指责,抱怨指责累了,他们的感情也就破裂了。

陪伴王朔的三个女人(王朔过把瘾婚姻中)(2)

01 爱情不是相互占有,而是彼此成就

一天到晚怕我不爱你,盯贼似的盯着我思想上的一举一动,稍有情绪变化,就会有焦虑重重,捕风捉影,旁敲侧击,公然发难,醍醐灌顶,寸草不生,一网打尽。你对我太好了,好的简直让人粉身碎骨无以回报。而你又是一个不要求回报的人。

小说中的男女主人公邂逅、交往、恋爱、结婚。男主人公是普通的职员,女主人公是医院的护士,他们看起来很相配、他们自己也觉得彼此很合心意,之后很快地走进了婚姻。

杜梅经常会因为一点小事情和男主人公吵架,看到丈夫和自己的女同事多说了几句话,杜梅就开始吃醋。丈夫和好久不见的朋友在家里喝酒,杜梅生气把丈夫的朋友赶了出去。杜梅每次生气总是会拿起屋子里的东西开始摔。

陪伴王朔的三个女人(王朔过把瘾婚姻中)(3)

又哭又闹之后,杜梅又用柔情和温存来祈求丈夫的原谅。「 不是因为爱你,而是怕失去你 」这样强烈的占有欲使得对方无力挣扎。

很多人都看过,三毛和大胡子(即荷西)的一次对话:

结婚以前大胡子问过我一句很奇怪的话:「 你要一个赚多少钱的丈夫?」

三毛说:「 看得不顺眼的话,千万富翁也不嫁;看得中意,亿万富翁也嫁。」

大胡子说「 说来说去,你总想嫁有钱的。」

「如果跟我呢?」大胡子很自然地问。

三毛说「 那只要吃得饱的钱就算了。」

三毛坦诚,他们俩结合的当初,是希望结伴同行,双方对彼此都没有过分的要求和占领。

在其它地方,三毛也说过:「 无论哪一种感情,无论哪一种,占有心太强,都是痛苦的源泉。」

太强的占有欲,会毁掉感情。

在小说结尾,杜梅把丈夫用绳子绑在床上,拿刀逼着问丈夫:「 你爱我吗?」、「说你爱我」。

陪伴王朔的三个女人(王朔过把瘾婚姻中)(4)

02 吵架是发泄,也是彼此的毁灭

吵到最后,我们什么都骂出来了,就像一对不共戴天的仇敌。我们互相太熟悉了,因而我们刺向对方的刀刃格外锋利,弹无虚发,沉重打击了对方。

相互了解的两个人吵架时,因为气愤,会把最伤人的话抛向对方。这样的目的不是希望重击对方,而是用来发泄自己心里的怒气。

夫妻吵架是很常见的现象,吵架的过程你一言、我一语,相互攻击和谩骂。在发泄怒气的同时一不小心也重伤了对方。

陪伴王朔的三个女人(王朔过把瘾婚姻中)(5)

杜梅嚷着正在看书的丈夫说「 摆什么臭架子,就你有情调?一个小职员,挣的钱还没我挣得多呢!」

「 你少啰嗦 」杜梅看丈夫气的脸都白了。

男主人转怒为心酸,连声冷笑:「我这种没本事的人,便还有赖上门来的,我也就不明白了,你这种人怎么傻成这样?」

「离婚!我还不信天下没有对我好的人,是个人就比你强」

他们在吵架中伤害了彼此的自尊,夫妻双方吵着吵着就把离婚说出了口。

陪伴王朔的三个女人(王朔过把瘾婚姻中)(6)

提一次离婚可以用来威胁对方,但是两三次之后,对方如果没有挽留,那婚姻很可能因为冲动而结束。

前几天和一个好朋友聊天的时候,她说她自己离婚了,虽然她和丈夫闹过几次离婚,当时也是因为小事吵架,说的是气话,后来丈夫认错了,两个人就和解了。但是这次,她把这句离婚说出口时,丈夫同意了。两个人堵着气,谁也没有给谁台阶下,最后离婚了。

就这样一句话,因为彼此的冲动,三年的感情就这样不欢而散了。

相识纯属偶然,有太多的因素可以使彼此失之交臂。纯粹是一念之差,邂逅了,认识了,进一步发展了。而在两人付出努力经营的家庭,就这样画上句号了。

吵架的意义是解决问题,而不是相互伤害,相识本不容易,组建婚姻也很不易,且行且珍惜才对得起彼此的感情。

03 小说的表现手法—— 埋藏在话语狂欢中的痛苦

在王朔的小说里,更大的痛苦总是埋伏在话语狂欢的终点,伺机给主人公以致命性的一击。

让我的肠子肚子流一地,卑鄙下流流一地。我躺在地上,又把我的杂碎们、我的卑鄙们塞回肚子,自个儿缝了起来。站起来,我说,再来一次。 ——《过把瘾就死》

「杂碎、卑鄙、下流」言语中有些粗暴,充满自虐的倾向,玩世不恭和扭曲的道德痛苦互相交织在一起,王朔笔下的人物,是那个时代的独特生物。

小说中的言说和行为具有强烈的反讽特征,他的语言和知识分子的语言截然不同,王朔在这种颠覆性的语言中获得复仇的快感。

我躺在黑暗的床上,旁边传来杜梅入睡后均匀的呼吸,我情绪激荡,亢奋异常。那些曾经羞辱过我的人,脸孔一张张在我眼前浮现,我想象着他们落入我手中后的情景,咬牙切齿的体验着复仇的快感。

王朔这种咬牙切齿的复仇,回荡在小说的缝隙里。他的话语复仇,源于来自对他的「身份仇恨」。他的作品中洋溢着反叛、戏虐、互相作践又自我作践的光辉。它成了文学和影视写作的内在动力。这是一个奇怪的现实,它改变了正谕文学体系的色彩,令其散发出反讽的狂欢气息。

陪伴王朔的三个女人(王朔过把瘾婚姻中)(7)

王朔的履历正是1980年代社会转型过程中的一个写照:

他从一个骄傲的士兵,复员后成了国营公司的职员,继而辞职成为小贩,游荡在中国这个庞大的交易市场,他的身份在不断转移与变化,正是这种大院的败落、身份创伤和尊严流走,诱发「 身份过敏-焦虑综合症」,并点燃了王朔们的焦虑、怒气。

王朔笔下的塑造的人物似乎都是痞子,没有高远的理想,整天地吃喝玩乐,没心没肺的模样,胡天胡地地调侃,就像《过把瘾就死》小说中的男主人公,他在一副满不在乎的外表下,藏着一颗敏感的内心。但他骨子里是个严肃的人、自尊心很强的人。

《顽主》中的社会青年,做着不靠谱的职业,但张嘴闭口就是弗洛伊德。

陪伴王朔的三个女人(王朔过把瘾婚姻中)(8)

他们可以容忍别人对他们的谩骂、攻击,容忍别人怀疑他们的品质,哪怕贬低人格,但他们绝不容忍别人对他们能力的怀疑。

我们一直相信只有正面的英雄形象才有时代感,才能激励人民,才有宏大的哲学意识,而王朔所塑造的人物不也是时代的发人深省的人物吗?他们同样有真实的情感,有自己的生活,有自己的理想。他们也是大多数的存在者。

结语:

《过把瘾就死》这部小说,后来被改编为电视剧《过把瘾》,由王志文、江珊主演。

陪伴王朔的三个女人(王朔过把瘾婚姻中)(9)

《过把瘾》海报

小说中的爱情是失败的,但是却塑造了完整的人物形象,讲述了真实的青年男女的感情故事。他们通过失败的感情而剖析了自我的内心世界。

杜梅之所以在爱情中表现的那样强势,是因为她的原生家庭;而男主人公之所以工作上不上进,是因为他没有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

相爱的两个人如果没有走入彼此的内心,又谈何理解彼此,一起共度人生呢?就像最近热播的美剧《我们的一天》中,凯特和未婚夫决定要结婚时,未婚夫坦诚的告诉了凯特他有过抑郁症的经历,而未婚夫也要求凯特告诉他,凯特和父亲的去世有什么关系?

想要在爱情中获得安全感,不是占有对方,也不是沉默回避,而是是需要彼此坦诚相待,坦诚地面对自己的缺点和对方的缺点。

婚姻让两个经历不同的人去过同一种生活,这两个人对于文艺思想人物事情,必有不同的反应。兴趣爱好,必然不能保持同一性。如果两方相互迁就,互相体谅了解,经过时间的操练,婚姻也就美满了。

文 | 书海识途

图 | 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