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九龙壁,大家应该都知道这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三子代王朱桂府前的照壁。而对于这位代王朱桂,可谓知之甚少,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这位“愣怔代王”。

明代王朱桂

大同代王府是修复的吗(大同代王府的愣怔代王)(1)

朱桂的影视形象

朱桂生于明洪武七年(1374年)七月,比他的四哥永乐皇帝朱棣小十四岁。兄弟二人娶的都是明朝开国大将徐达的女儿。所以,朱桂与朱棣既是兄弟,又是连襟,关系更亲密于其他兄弟。

朱桂与蜀王朱椿、谷王朱橞为同母所生,母亲是朱元璋的郭惠妃。朱桂的王妃就是后来的仁孝文皇后(朱棣的皇后,朱桂的四嫂)之妹。

就藩大同

明朝早期,朱元璋对儿子们实行“封藩”政策,派自己的儿子作为驻守各地的最高军事、行政首领,称为“藩王”。

朱桂出生时,明王朝已经建立七年,可以说他是在相对和平的环境下长大的。与他的父亲朱元璋和几位年长一些的皇兄相比,朱桂没有经历过战乱年代艰苦生活的磨练,更没有经过带兵打仗的军旅生涯的考验。

明朝建立初期,他的父皇忙于剿灭元朝残余势力,整肃朝纲,剪除异己,没有多少时间教育培养朱桂等一些年少的皇子。而且朱桂性格暴躁,就藩大同以后,不仅无所作为,反而骄横跋扈,为害百姓,纵戮取财,做为皇子和一代王爷却在大同留下了不好的名声。

朱桂的代王府

由于朱桂特殊的身份,他在朝内外均有一定实力,实际上他在大同也起着地方“小皇帝”的作用。所以,作为这样一位王爷,代王府的建筑规模之宏大、气势之雄伟,从如今仅存的九龙壁就可见一斑。

大同代王府是修复的吗(大同代王府的愣怔代王)(2)

明正德《大同府志》卷首所列的“代王府图”

从明正德《大同府志》卷首所列的“代王府图”中可以看出,代王府坐北朝南,呈长方形。四周有高大的围墙,四面各辟一门,其中,东曰东华门,西曰西华门,北曰后宰门。

整个建筑沿三条轴线铺开,中轴线上,前有九龙壁隔和阳街与裕门相对。进裕门(正前门)依次为端礼门、承运门、承运殿、崇信门、存心殿、长春宫、广智门(后宰门);东边轴线由南向北依次为广赡仓、长春(寿)宫、望亲楼、清暑殿、宗庙、燕居之殿、后殿等;西边轴线,先进入戟门,右有社稷坛,左有风云雷雨山川坛,接着是大成之殿(左右均有配殿),过穿廊为谨德殿及后殿等。

代王府整个建筑金碧辉煌,豪华壮丽,廊庑联接,屋宇错落,前堂后寝,两厢配房,殿宇深邃,回廊曲折,是一组完整的王城府邸。

大同代王府是修复的吗(大同代王府的愣怔代王)(3)

朱桂与九龙壁

传说朱桂有一次去朱棣王府,看见王府门前新修了一座琉璃九龙壁,吵嚷着也要在大同的皇宫前造一座讲究讲究。

半年以后,九龙壁建成。端礼门外张灯结彩,鼓乐齐鸣。代王朱桂、老将军徐达及其女儿王妃徐氏登上城楼凭栏观赏,果然高大雄伟,辉煌夺目。

大同代王府是修复的吗(大同代王府的愣怔代王)(4)

阳光下壁顶的琉璃瓦光彩耀眼,正脊上的两条金色卧龙,栩栩如生;壁面上九条琉璃彩龙,或盘曲回绕,搏浪嬉珠,或昂首奋身,吞云吐雾;巨大的须弥座,上面中腰雕刻着狮、虎、象、鹿、狗、麒麟、飞马,有的奔腾如飞,有的翘尾回首,还有的款步而行,形象十分生动。

一会儿,浓云密集,天空阴沉,下起雨来。代王命人秉灯点烛,不一会红烛高烧、宫灯齐亮,透过雨帘,彩壁上九龙浴水,扑朔迷离,别有一番情趣。

代王又叫了一声好,忽然空中电闪雷鸣,接连三声霹雳震耳。朱桂一惊,酒杯失手落地。他仿佛看见从天上下来一黑一黄两条飞龙,在壁前吐水如泉。原来,龙壁上的龙以假乱真,引来了天上的巨龙送来了甘霖。

“楞七勘正”难辨真假

朱桂这个人是个用大同话说“楞七勘正”(方言,意思是混蛋、糊涂脑子不够用)的呆大王。

上了些岁数以后,朱桂仍然不守本分,常常带着几个不学无术的儿子,身着便装游荡于街市之中,衣袖中暗藏锤斧,随意袭击路人,成了大同的一害。朱桂有几个儿子也纵容下属,滥杀无辜。

后来,朱桂父子们的恶行引起了公愤,屡屡有人上告至朝廷,永乐皇帝才不得不下旨,罗列了他的三十二条罪状,召他入朝,接受处罚。但朱桂并没有把这位皇兄和连襟的圣旨放在眼里,抗旨不去。永乐帝再次下诏他才迟迟动身,惹恼了永乐皇帝,责令他中途返回,革除了他的三营护卫军和官属,直到永乐十六年(1418年)才又恢复。

大同代王府是修复的吗(大同代王府的愣怔代王)(5)

大同代王府是修复的吗(大同代王府的愣怔代王)(6)

现残存的明大同代王府北门广智门,已快要辨不清字迹

朱桂死于明正统十一年(1446年),终年七十一岁,死后葬在大同东北十里的采凉山。朱桂这样的一个王爷,在政治上却未出大错,当别人在政变中纷纷王冠落地时,他却寿终正寝。朱桂到底是真傻还是装傻,我们就不得而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