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前茶这可能是女儿上中学之后,第一次说“谢谢爸爸”,他差点流泪,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以前有惊喜盲盒现在怎么没有了?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以前有惊喜盲盒现在怎么没有了(原来盲盒不盲啊)

以前有惊喜盲盒现在怎么没有了

◎明前茶

这可能是女儿上中学之后,第一次说“谢谢爸爸”,他差点流泪

朋友王灿家里养了十年的猫,得急病去世了。

这件事让家里的气氛由阴转雨,特别是孩子,近一个月没有任何笑容,饭量减少一半,眼见着脸颊塌陷,下巴都尖了。老公张平使劲安慰劝说都没有效果,不免怪罪王灿当年为何要给女儿买猫。没想到,这一回王灿倒没有反唇相讥: “其实,猫死不能复生这件事,孩子难道不明白?她现在需要的,是我们可以接纳她的悲伤,可以对她的失落与思念感同身受。而不是天天呼吁她放下这些没用的怀念,赶紧去学习。”

张平有点焦急:“你说的我都理解,可是,怎样才能对她的失落和思念感同身受?你倒是出个主意啊。”

王灿就想到了学生们庆贺新年时互送的礼物——对了,能不能弄一只盲盒送孩子?毕竟如今00后玩盲盒,是一股潮流。王灿想起来了,手机里还存着猫的不少照片,也许,去江边捡一块鹅卵石,在石头上细致画猫,最后封入盲盒,可以让女儿获得意外的安慰?

说干就干,张平与王灿做了分工,王灿负责找石头、找木盒,张平主动早点下班回家,捡回自己的美术功底,躲在阁楼上画猫。

很快,家里的爱猫故去七七四十九天了,这一天,孩子收到了盲盒。木盒打开,就听到孩子发出了尖叫声,继而热泪盈眶,她手握石头,让妈妈来看——石头上的猫,一只眼开、一只眼闭,毛发蓬松、纤毫毕现,神情与故去的爱猫一模一样。孩子把这块石头端端正正放在了她的书桌上,她喃喃说:“没想到,猫回来看望我了,我会好好努力的。谢谢爸爸。”

这可能是她上中学之后,第一次说“谢谢爸爸”。张平差点流泪,他私下里没头没脑地对王灿说:“原来盲盒不盲啊。”

以前,张平靠送外卖养家,牢骚甚多,觉得孩子不懂事,自己每天风里雨里跑12小时,回家时带着点心与饮料,小心翼翼放在女儿的书桌上,她都懒得说谢谢。一次,在为成绩发生冲突后,女儿还声泪俱下地吼过:“你们做的所有事,都只有一个目的,让我好好学习,提升成绩与排名,好像除此之外所有的事,都不在你们的眼里。可我是一个人,我的喜怒哀乐,你们理解吗?我的梦想,你们理解吗?我一说长大后要像岸本齐史那样画出《火影忍者》,你们就要笑我,我一说长大后也可以成为汉服设计师,你们也要笑我——为什么我感兴趣的路都是不对的,只有你们为我选定的路,才是对的?”

现在,看着孩子打开盲盒时的表情转换,看着她从难以置信到欣喜安慰,张平意识到,孩子不是不懂感恩,而是不想依照父母的逻辑去感恩;孩子不是不要上进,而是不想依照父母安排好的道路去上进。同样,她也不是不要安慰,只是,她需要的,是一种在“我懂你”基础上的安慰。

第一只盲盒送出后,王灿两口子与女儿的关系改善了很多。甚至,女儿也同意在自己考上大学前,家中不再养猫,因为“爸爸妈妈的工作很忙,没工夫当铲屎官;我忙于上课、补课,也没有这个精力”。

这样的提议让王灿都觉得意外,孩子,仿佛是一夜之间长大了、懂事了。后来,互相赠送盲盒成为王灿一家人表达“体谅、领会与关爱”的特殊方式,一年多时间里,女儿收到的盲盒里,包括火影忍者的各种手办、夸张妩媚的陶瓷小猫摆件、做压花用的细腻绵纸,以及各种文创文具。

当然,盲盒就像生活中不按常理出牌的一只手,当孩子已经习惯收到各种陶瓷或橡胶手办的时候,她居然收到了汉服的外套、汉服的发带、汉服的扇子。当然,她也收到过名师推荐的五年三模练习卷。打开盲盒,不仅是那些精美的扇子与发带令她眼神雀跃,连五年三模练习卷也让她愣怔一秒,继而哈哈大笑。

赠送盲盒的意义就在于:它不仅让双方都开启了心明眼亮的沟通旅程,而且消解了父母之间、父母与子女之间诉苦式、咆哮式或互怼式的沟通,它像随风潜入夜的春雨,化解了父母与孩子成长路上必有的焦渴、板结与压抑,悄悄地、微妙地湿润了你的心田,将“你永远被接纳”的承诺,送到你的手里。

送出一只盲盒,就是送出一份“只有你可以开启”的信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