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头诗的第N种解法(十)

本期我们继续秉承着对于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态度,独家解读一下李淳风的《藏头诗》。接上期的“扫除海内而太平焉”。

太宗曰:太平之后又若何?

淳风曰:九十年后,又有木葡之人出焉,常带一枝花。太阳在夜,太阴在日。紊乱山河,两广之人民,受无穷之祸。不幸有贺之君,身带长弓。一日一勾,此人目常在后,眉常在腰,而人民又无矣。若非真主出世,天下乌得文明。

译文:李世民说:太平之后又会怎样?李淳风说:90年后,又有造反之人出现,曾居于国外,率众结社,众望所归。朝廷的统治逐渐衰弱,造反之人声势浩大,天下陷入混乱。广东和广西的百姓,接连被战祸所困。此乃朝廷之不幸,造反者中有追随之人乃是能力超群的武将,每天忙于起事,既有幕后策划之能,也有冲锋陷阵之勇,战祸蔓延,人民又难以安生了。如果不是有圣明的君主出现,天下如何能变得文明呢?

李淳风藏头诗详解十二(李淳风藏头诗详解十)(1)

“九十年后”实际并非是又过了90年,上一段中提到“然八十年后”是作者欲盖弥彰之词,上下两小段的时间联系,实际是间隔10年,也就是说所谓的“九十年后”就是八十年又过了10年而已。《藏头诗》全文并不严谨,很多朋友都会纠结于“八十年后”、“九十年后”,其实没有任何意义。如果非要在时间上较真,前面讲武则天的时候就是完全错误的,后面的又如何可信呢?这不过是作者自保的小伎俩而已。

“木葡之人”被很多朋友解读为“木葡萄”,指空心的人。这种解法有点莫名其妙,完全是乱解。“木葡”并非一个词,而是两个字,各取其意。“木”根据《说文解字》木,冒也。冒地而生。东方之行,从草,下象其根。也就是说“木”字可以表示为于东方落地生根,开枝散叶的意思。“葡”《说文解字》中没有相关解释,根据《国语辞典》“葡”即指葡萄。葡萄为果实,其特点就是成串,葡萄并非中国原产,来自西方,原产自西亚和欧洲,为外来水果,属舶来品。文中称“又有木葡之人出焉”,为什么要用“又”字呢?这说明文中一定曾出现过“木葡之人”,我们来找找看会是谁呢?

根据“木”和“葡”的解释,东方生根,开枝散叶,源自西方,开花结果。在此之前唯一符合的就只有太平天国的洪秀全了,其吸收西方基督教教义,秘密结社创立“拜上帝会”,在广西发动反清起义,建立“太平天国”。如此说来这一段的“木葡之人”定是与洪秀全有类似经历的人。联系前面讲得“八十年”和“九十年”的10年间隔,前文的上一小段的内容为清末的1900年左右,又过10年,也就是1911年左右,从时间点上看一定与辛亥革命和孙中山有关,对比一下孙中山与洪秀全,两人颇为相像。孙中山受西方近代民主思潮的影响和西方民主政治得失之启发,创立了“兴中会”,组织策划反清。团结反清力量建立“同盟会”,发动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

文中的“木葡之人”显然就是指孙中山。“常带一枝花”指“木葡之人”孙中山在美国“开花结果”创立“兴中会”,“花”算是双关,即可指“木葡”开枝散叶,开花结果。也可指美国,因为美国当时被称作“花旗国”。孙中山不但在美国创立了“兴中会”,而且多次前往美国旅居,辛亥革命发生时,他人就在美国。

“太阳在夜,太阴在日”,“太阳”指清廷,至阳的统治者。“夜”指阴,这里指衰败。“太阴”指革命党(同盟会),至阴的造反者。“日”指阳,这里指强盛。意思就是:统治者清廷日趋衰败,造反者革命党日渐强盛。

李淳风藏头诗详解十二(李淳风藏头诗详解十)(2)

“两广之人民,受无穷之祸”指清末在广东、广西发生的多次反清起义。“不幸有贺之君,身带长弓”,“贺”附和之意,取响应,追随的意思。“贺之君”指黄兴,意为黄兴追随孙中山投身革命。“身带长弓”指黄兴主要从事武装起义。“一日一勾”,指黄兴策划、组织、执行一系列武装反清起义,同盟会的反清起义几乎都是由黄兴策划、组织、参与的。“日”就是天,指每天,也就是经常的意思。“勾”可理解为勾魂摄魄,引申为上阵杀敌,具有非常大的威吓力量。

“此人目常在后,眉常在腰”指黄兴具有出色的策划、组织和执行能力。“目常在后”指有敏锐的观察力和策划能力。“眉常在腰”,指黄兴身先士卒,执行力强。“眉”指剑眉,这里以眉代剑。正常人的眉毛怎么可能长在腰上,对于古代将军而言,腰间佩戴的一定是宝剑。这一句有“目”有“眉”,实际是取“剑眉星目”之意。古代“剑眉星目”一词是用来形容将军的相貌,也代表行事作风正大光明,这与历史上的黄兴完全契合。至于有些网络解读,涉及奇谈怪论、教派邪说,完全是危言耸听,纯属乱解根本不可信。

“若非真主出世”所谓“真主”,是指领导辛亥革命成为临时大总统的孙中山。“天下乌得文明”指推翻封建帝制,建立共和。文明也与上一段中的“人皆头顶五八之帽,身穿天之衣”相呼应,前文讲过这里强调的“人”为留学生。为什么一定是留学生呢?因为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以及后来的同盟会,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成员都是留学生。当年孙中山在日本成立“同盟会”,除甘肃省没有留日学生外,关内17省均有留学生代表出席。这些戴礼帽、穿西服的洋学生回国后成为了反清起义的骨干力量,以至于同盟会发动的“辛亥革命”也被称作是“留学生革命”。所以说,这两小段是相互联系、承接的,目的就是为后面的“辛亥革命”作铺垫,当然这也是根据历史的时间顺序进行的叙述。

清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年),孙中山在美国檀香山向华侨、留学生等宣传革命,并创建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民主革命团体“兴中会”。旨在推翻清廷的封建帝制,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清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孙中山回国带领“兴中会”在广东广州发动“广州起义”,结果起义失败,陆皓东等多名成员被捕牺牲,孙中山被迫流亡海外。此后,“兴中会”于海外建立分支机构,以壮大声势。清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兴中会”在广东惠州发动“惠州起义”,大败清军,起义军迅速扩大到2万多人,因从日本订购的军火未能到达,弹尽援绝起义最终失败。

清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合并,在日本东京17省留日学生代表出席,创立了“同盟会”,推举孙中山为总理,黄兴为执行部庶务长,协助总理主持本部工作。孙中山提出十六字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同盟会”以广东作为武装起义的主要地区,发动了潮州黄冈起义、七女湖起义、钦廉防城起义等多次起义。广西与广东相连,受革命浪潮的影响,广西境内也爆发了多次武装起义,如:会党起义、镇南关起义等。各地频繁爆发的武装起义使得清廷的统治岌岌可危。

李淳风藏头诗详解十二(李淳风藏头诗详解十)(3)

黄兴作为“同盟会”的核心人物,不但协助孙中山管理“同盟会”事务,而且亲身参与策划、组织、执行武装起义。钦廉起义、黄花冈起义等均由其亲自指挥。“武昌起义”时,更是身先士卒率军夺取武汉三镇,率领起义联军迎来辛亥革命胜利,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黄兴让贤推举孙中山成为首任临时大总统,黄兴自己则出任陆军总长,辅佐孙中山。民国的成立,正如文中所讲,天下也算得了文明。

《藏头诗》本就是清末民初的民间宗教,编造的传教工具。作者将已经发生的历史用惊悚的词语编写出来,以达到恐吓民众入会,实现敛财的目的。说它能“预言”未来那是真的、真的、真的不靠谱,此等糟粕万万不可相信。

上一期:李淳风《藏头诗》详解九,头顶五八之帽,身穿天之衣的真正含义

【藏头诗的第N种解法】连载中,下一期继续,欢迎大家点赞,评论,收藏,您的支持是我们继续的动力,谢谢大家!

本文出自“藏头诗的第N种解法”由头条号“昇斗闲人”原创,发布于头条号平台,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