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高宗绍兴三十年(1160年),福建长汀发生了一起大冤案。举人刘亮因为向朝廷告状,地方官横征暴敛,遭到地方官报复。不仅刘亮自己,连同一千多名平民遇害。一切皆因盐价太高而起。

福建土地贫瘠,交通不便,地方财政收入主要靠食盐。南宋时期福建食盐由官方垄断经营,官盐质量低劣,缺斤短两,甚至无法食用,百姓们都不愿意购买。相反私盐质量好价格公道,导致官盐销路不好,这样一来地方财政收入就大为减少。为了卖盐,地方官想了个办法,百姓只要交了盐钱(拿不到食盐),他们购买私盐时,地方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再追究。

卖盐钱官员们都有提成,以长汀县为例他每年的销售额度大约是24万斤,每卖一斤县令就能得到一文钱,那么县令一年大概能拿320贯盐钱。一个县令每年的俸禄不过20贯而已,几年下来县令就发财了。从转运司(省)到州(市)县,层层扒皮各自收取自己的盐钱。除此之外还有产盐钱,契盐钱……花样繁多。官差胥吏们也能从中渔利,卖盐钱大部分落入贪官污吏手中,小部分才归地方财政收入。

有一年福建盐的收入高,宋高宗知道了就让福建每年上交国家三十万贯盐钱。

地方官吏的收入不可能减少,为了完成任务就会增加盐的销售量,压榨百姓。比如福建建州浦城县,原来卖五纲半(纲是每次运输食盐计量单位,大纲十万斤,中纲六万斤,小纲三万五千斤)就足够地方财政支出。现在盐钱还要上交国家,盐的销售量就增长了三倍之多。

官盐价格也就水涨船高,最高达到一百八十文一斤盐,而私盐的价格不过四十几文一斤,宋孝宗时期修水利工程的民工工资是150文,而。宋高宗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米价最低为每斗(一斗等于现在13.4斤左右)120-130文。一斤盐相当于一个人一天半的工资。按照贵州省最低工资每月1800元大概估算一下,相当于一斤盐90元。关键是百姓即使交了钱也拿不到食盐。

官盐价太高百姓承受不起,自然不愿意购买。地方官就按人头摊派,强制百姓出钱购买。百姓不买官盐,这些如狼似虎的官差就鞭打怒骂百姓,拿走百姓的生活用品,抓百姓坐牢,有的百姓甚至被活活打死。百姓只能卖儿卖女卖房子付钱。

长汀百姓实在忍受不了就到省城告状,转运使(相当于省长)王时升也是既得利益者,盐钱他也有份拿。另一方面下面的官吏是为了完成皇帝的任务才这么做的。皇帝要的钱要是收不上来,王时升自己的官帽就要保不住了,相比之下百姓的疾苦算得了什么。王时升大骂百姓无理取闹,吩咐差役就把百姓赶了出去。

宋朝大将被冤杀(一千平民遭冤杀宋高宗如何处置涉事州县官员)(1)

宋朝参加过贡举考试合格的举子称为举人,享有免丁役的特权。长汀县举人刘亮在当地很有威望,他看见乡亲们让官吏们逼得家破人亡,走投无路。作为一个有良知的读书人,他有责任帮助乡亲们申诉。既然省里不管,那就只有到京城告状。

刘亮在京城有些人脉关系,于是他找到了主管财政的户部申诉。户部官员虽然接受了刘亮的申诉,却是按照程序办事,返回原地汀州处理。刘亮很无奈,汀州官员和长汀官员是穿一条裤子的,否则他们也不会越过汀州,到省里京城告状。他们知道去汀州告状也没有用。

果然汀州知州又交给长汀县处理,刘亮只能硬着头皮去找县令陈梦远。县令陈梦远很生气,小小举人敢越级上告,想要断我财路,得给你一点厉害尝尝。不容分说县令陈梦远就把刘亮囚禁起来,百般侮辱。

正赶上巡检(军官)张士先来催收租税,乡亲们得知刘亮的遭遇气愤不已,刘亮有个朋友叫赖福高带着乡亲们找张士先理论。乡亲们人多势众,扣住巡检官张士先做了人质,用来交换刘亮。争执过程中不小心打死了一个士兵。

这下县令陈梦远逮住了机会,你们这帮刁民敢闹事,还打死了官差这还了得。他污蔑长汀县赖福高领头造反,上报到知州孙祖善那里。孙祖善派将军谢宣,带着刘亮去平“乱”。赖福高见谢宣带来了刘亮,以为是来交换人质,就释放了巡检张士先。谢宣一是恼恨百姓们上京城告状,断了自己的财路,二是想借机冒领军功升官。可恨谢宣动用大军,不容分说杀了赖福高,刘亮以及一千多无辜百姓。这些军人趁机抢劫百姓的财产,为了不留证据他们还烧毁了几百间百姓的房屋。

学谕(相当于教师)叶

宋朝大将被冤杀(一千平民遭冤杀宋高宗如何处置涉事州县官员)(2)

椿知道了此事,他是个有正义感的人,心想一千多百姓不能背着反贼的罪名,平白无故冤死。他领头带着百姓到知州孙祖善那里告状。知州不知有意还是无意,把案件交给了通判(副知州,七品)向士俊审理。向士俊和长汀县令陈梦远关系匪浅,这两个贪官串通一气,污蔑叶椿和刘亮是一伙的也是反贼,要判叶椿死刑。

眼看叶椿也要受冤枉,又站出一位有正义感的人,他就是录事参军(管监狱,有纠察诸曹官的权力,从八品)刘师尹。刘师尹三次写信给向士俊,不同意判叶椿死刑。无奈通判向士俊必要置叶椿死地,刘师尹作为下级官,不愿意和他们同流合污,在判决书上写上“我宁愿不当官,也不能陷人非命!”挂冠而去。

官员自愿辞职的事情不多见,一些有正义感的言官,将此事汇报给了宋高宗。由于此事牵扯到了军官,宋高宗将案件交给福建安抚司(管一路军事)审理 。安抚司查明了事实真相,证明死去的一千多人是冤枉的。由于涉及的州、县官员太多,怎么处理这些官员安抚司也决定不了。最终的裁决还要看宋高宗。

宋高宗的裁决是这样的,知州孙祖善、县令孙梦远降官三级,通判向士俊降官两级。而那个最该杀的将官谢宣,仅仅是降官两级而已。仗义执言的刘师尹继续做他的录事参军。那些枉死的百姓,宋高宗的处置是免去他们的赋税。没有任何赔偿,等于这一千百姓白白丧了性命。

宋高宗明白这些贪官污吏,是为了给自己收钱才这么做的。要是处罚官员重了比如免职,以后官吏们谁还拼命地收百姓盐钱,那皇帝每年三十万贯的收入就没了。至于这一千百姓的性命,在皇帝眼中又算得了什么!

孔子路过泰山,有妇人在坟墓前哭泣。孔子让子路问妇人怎么回事。妇人回答说:我的舅舅、丈夫、儿子先后死于老虎之口”孔子说:“那你们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妇人回答:“这里无苛政。”孔子感叹:“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南宋的食盐专卖制度害人比那老虎还要厉害。

宋朝大将被冤杀(一千平民遭冤杀宋高宗如何处置涉事州县官员)(3)

那刘亮、赖福高和那一千人就白白丧命了吗?倒也没有。刘亮已经走过了所有申诉程序,还是难逃一死。自此以后汀州百姓就放弃了正常途径申诉,有些强悍的人武装组织起来集体抗拒交纳盐钱,更多的百姓逼上梁山,真的造反当起了“盗匪”。史载“汀州多盗贼”,这一切皆因宋高宗放纵贪官污吏而起。

此事记载于李心传的《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以及地方志《临汀志》,仗义直言的刘师尹名列《临汀志》名宦篇。几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刘亮、赖福高青史留名,宋高宗孙祖善、谢宣、陈梦远、向士俊则留下千古骂名。

#真知新坐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