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克效应的实例(达克效应D-Keffect)(1)

达尔文(1809年2月12日~1882年4月19日) 英国生物学家,进化论奠基人

无知要比知识更容易产生自信。

——达尔文

1999年,两位美国社会心理学家Dunning(达宁)和Kruger(克鲁格)对达尔文的这句话进行了四项社会心理试验和研究,最后得出结论:“最缺乏知识和技能的人反而最无法认知自己的这种欠缺”。这种现象被人们称为“达宁-克鲁格效应(Dunning-Kruger effect)”,简称为“达克效应(D-K effect)”,与此同时“达克效应曲线”迅速串红,倍受人们推崇。

达克效应的实例(达克效应D-Keffect)(2)

达克效应曲线

通俗讲“达克效应”就是;无知者无畏,自信爆表,自我膨胀,自视甚高。而在学术上,“达克效应”的定义是:它是一种认知偏差现象,指的是能力欠缺的人在自己欠考虑的决定的基础上得出错误结论,但是无法正确认识到自身的不足,辨别错误行为。这些能力欠缺者们沉浸在自我营造的虚幻的优势之中,常常高估自己的能力水平,却无法客观评价他人的能力。

根据“达克效应”可以得知,若你看到自信爆表的人时,记得有两种可能的情况正在他身上发生:一是他确实是个专家,二则是他还不知道自己有多么愚蠢…

“达克效应曲线”仅通过 4 项心理研究所得,实验数据较为单一,有一定的局限性。后来学者们扩大实验顶、多方面获取实验数据,绘制出更完善、更科学的“达克效应曲线”。

达克效应的实例(达克效应D-Keffect)(3)

“达克效应曲线”诠释了如下问题;

  1. 不会开车/刚开始学车,畏手畏脚,谨小慎微:一个新司机会比经验老到的司机更自信。
  2. 在最开始,新手医生是谦虚的,对自己诊断正确率有比较正确的认识。但是在诊断了一些病人之后,这些有一定诊断经验的新医生高估了自己的诊断准确率,他们认为诊断准确率为73%,可实际上正确率还没有到达60%。
  3. 城市问题少年,胆大妄为,不计后果,危害社会最大。
  4. 专业人员往往瞻前顾后,不愿涉足专业领域的创业。企业创立者往往不是本专业人士。
  5. 贝特朗·罗素:我们这个时代让人困扰的事之一是:那些对事确信无疑的人其实很蠢,而那些富有想象力和理解力的人却总是怀疑和优柔寡断。
  6. ……

达克效应的实例(达克效应D-Keffect)(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