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倔强的史官

魏征性格刚正不阿,坚持原则,以敢于冒犯圣颜著称。在唐朝,名臣如云魏征以其谏臣之名位列唐太宗的二十四名功臣之四,贞观之治有魏征的一份功劳。

魏征说唐太宗十大罪状(魏征为何敢怼皇帝唐太宗)(1)

在民间还流传着关于魏征梦中斩龙王的故事。泾河龙王与一位卜卦者打赌,为了赢赌,私自改下了雨的时辰,玉帝要斩首。监斩者就是“武曲星”魏征。龙王到李世民那里求情,李世民便邀请魏征下棋想拖延龙王斩首的时间,结果魏征在下棋的时候睡着了,灵魂出窍,在梦中斩了龙王。这个故事体现了魏征刚正的性格,也充分表现了老百姓对魏征的爱戴。

魏征说唐太宗十大罪状(魏征为何敢怼皇帝唐太宗)(2)

其实魏征能成为一代谏臣与唐太宗的贤明是分不开。

马基雅维利在《君主论》中说伟大的君主须兼狮子的凶残与狐狸的狡诈。唐太宗李世民便是这样的君主,他雄心勃勃,机警狠辣,甚至不无猜疑。为夺取皇位发起玄武门之变,杀死俩亲兄弟。可谓伴君如伴虎。

唐太宗亲身经历过隋朝的灭亡,想要以此为鉴。从马背上打得天下后,有着自己的野心和蓝图,那就是要力保江山传得久远,最好是世代流传。唐太宗励精图治,用人唯贤,不论对方出身、地位,只要有才,就纳为己用。他手下的很多人才都来自敌方阵营,魏征就是其中之一。魏征之前虽效力于李建成,但他有经世之才,胆识超群。他遇到一个踌躇满志,一心要做尧舜般贤明君王的唐太宗,才得以被信任和重用。如果李世民是个殷纣王那样的昏君,魏征恐早已身首异处了。

当然魏征的劝谏也很注意说话技巧和艺术性,这点很重要。魏征经常用尧舜二帝和忠臣,良臣言论为自己劝谏之路的做铺垫。

魏征说唐太宗十大罪状(魏征为何敢怼皇帝唐太宗)(3)

魏征对李世民说,臣愿陛下要臣做良臣,不要做忠臣。

李世民很是吃惊,人们都是说要做忠臣,还没有听说过要做良臣,不做忠臣的。便问他,二者有何区别?

魏征说稷、契、咎陶是良臣,龙逢、比干是忠臣。良臣,自身得美名,君主受显号,子孙世代相承,福庆相传无穷;忠臣,自身受祸被杀,君主陷于昏暴,国破家亡,仅取空名。这是两者的区别。

李世民顿时明白过来: 稷、契、咎陶是舜时的臣子,龙逢、比干为夏桀、殷纣时的臣子。后者皆因劝谏被杀。魏征话中有话,是要自己做个舜一样的君王,不做夏桀和殷纣王。

李世民继续问魏征,人主如何才能明辨是非,怎样是昏庸糊涂?魏征答,君所以明,兼听也;所以暗,偏信也。接着魏征就举尧、舜为例,说尧舜大开四门,眼明能视四方.耳聪能听四方,虽然有共工、鱼玄,也不能蒙蔽他们,好听的言词荒谬的行为,不能将他们迷惑。秦二世身居深官,偏信赵高,天下散乱而不得闻。还有梁武帝、隋炀帝。梁武帝偏信朱异,侯景即将攻城却不知道;隋炀帝偏信虞世基,盗贼四起而不知晓。

魏征通过这番言论,在劝谏过程中,让李世民即使是被他的言辞冒犯也不至于杀了他,因为他是要做明君的人。

魏征说唐太宗十大罪状(魏征为何敢怼皇帝唐太宗)(4)

在他的劝谏之路上还有一个人给予了他很大的支持,那人便是长孙皇后。

长孙皇后是一位相当贤德睿智的女人,她与李世民恩爱情深,相敬如宾。

李世民特别宠爱他和皇后所生的长乐公主。公主出嫁时李世民想要给长乐比其姑姑永嘉长公主多一倍的嫁妆。

魏征听说后认为此举逾越了礼制,上奏道,公主的陪嫁多于其姑姑,恐怕于理不通。愿陛下思量。

李世民把魏征的话说与长孙皇后,皇后叹息道,曾听说陛下看重魏征,不知道原因,今天听到劝谏,能以礼义来说服陛下,真是有益于杜稷的大臣。

为此事,皇后还特意赏赐了魏征钱二十万,绢帛四百匹。

?

魏征说唐太宗十大罪状(魏征为何敢怼皇帝唐太宗)(5)

魏征经常在朝堂之上与李世民据理力争,常常争得面红耳赤,弄的李世民很没面子。有一次下了朝,李世民盛气难平,余怒未消的说道,魏征总是当庭羞辱我,我要杀了魏征这个乡巴佬。长孙皇后听闻后,身着盛装去向李世民道贺。李世民不知为何,皇后说,臣妾听闻君明则臣直,如今魏征正直可见陛下是明君,臣妾怎能不恭贺陛下呢!李世民听后,很快觉悟了,并对魏征加以重用。长孙皇后对魏征大加赞赏,鼓励他继续直言。

所以在魏征背后撑腰,让他怼唐太宗的人竟是长孙皇后。

读者朋友,你猜对了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