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找春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脱、袄”等14个生字,会写“冲、寻”等9个字,会写“春天、寻找”等8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注意语气和重音。

3.能说出文中孩子们找到的春天是什么样的。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5.激发学生热爱春天的情感,调动学生主动去观察、发现。

【教学重点】

1.认识“脱、袄”等14个生字,会写“冲、寻”等9个字,会写“春天、寻找”等8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注意语气和重音。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难点】

1.能说出文中孩子们找到的春天是什么样的。

2.激发学生热爱春天的情感,调动学生主动去观察、发现。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观察下列图片, 猜猜下面几幅图是什么季节?(春天)

春姑娘藏在哪里呢?让我们一块儿去找找吧!

2.相关链接:春天又称春季,是一年中的第一个季节,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在北半球为公历3—5月份,而在南半球则从9—11月。气候学上以连续5天日平均气温在10℃以上为春季的开始。春天气候温暖适中,中国内陆大部分地区有降雨,万物生机萌发,气候多变,乍暖还寒。

二、初读感知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自读课文,出示自读提示: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努力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检查自读情况: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三、识字写字

1.出示会认字,引导学生识记、观察字形、读一读,并组词;

2.练一练,巩固学生字音的识记情况;

3.认识多音字,掌握不同读音所对应的不同含义;

4.检查识字情况:摘苹果;

5.理解词语:试着把词语和相应的意思连起来(不做重点,了解即可);

6.出示会写字,引导读一读,并组词、造句;

7.引导学生观察字形,观察特殊笔顺在田字格中的具体位置及书写的要点,指导学生书写;教师范写部分重点字形;

寻:上小下大,为了使上下对称平衡,结构紧凑,“寸”的横要稍微写长一点儿;

娘:女字旁的提收笔在横中线。“良”的最后一笔在书写时要收敛一点,不宜太舒展。

柳:“木”字作偏旁时,那要变成点,“卯”的第三笔是撇。

荡:第七笔的笔画名称是“横折折折钩”。

桃:左窄右宽,“兆”字先写撇再写点、提。

8.练一练,巩固学生对生字的掌握,能够正确书写。

四、指导朗读

1.读下面的句子,试试怎样读更好。(课后第2题)

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

春天来了!我们看到了她,我们听到了她,我们闻到了她,我们触到了她。

2.指导朗读:

(1)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

疑问句,朗读时,要读出孩子的天真、读出疑问的语气。

(2)春天来了!我们看到了她,我们听到了她,我们闻到了她,我们触到了她。

排比句,“看、听、闻、触”四个字要重读,读出节奏,读出愉悦、激动的感情。

五、课堂小结

初读课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

示例:初读课文后,我感受到了小朋友寻找春天的喜悦心情,春天的无限美好。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

复习导入:用摘苹果的方法复习上节课所学的生字词。

二、品读释疑

1.随文讲解,理解文意:

(1)“我们”去哪里找春天了? (串珠问题1)

我们几个孩子脱掉棉袄,冲出家门,奔向田野,去寻找春天。(“脱掉”“冲出”“奔向”连用三个动词,表达了孩子们要去寻找春天的急切、激动的心情。)

(2)“我们”从哪些景物中找到了春天?(核心问题)

“我们”从地下探出头的小草、早开的野花、吐出嫩芽的树木、解冻的小溪等景物中找到了春天。

①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

“探出头、眉毛”说明小草稀稀疏疏的,并不多。

疑问句,朗读时,要读出孩子的天真、读出疑问的语气。

②早开的野花一朵两朵,那是春天的眼睛吧?

“一朵两朵”说明野花十分稀少,很难发现,也表达了发现后的喜悦之情。

③树木吐出点点嫩芽,那是春天的音符吧?

“音符”形容嫩芽,说明嫩芽初发,非常小。

④解冻的小溪叮叮咚咚,那是春天的琴声吧?

“叮叮咚咚” 象声词,表现了小溪解冻了,让人感到很欢快。

(4)你找到的春天是什么样的?仿照第4—7自然段或第8自然段说一说。

示例:迎春花吐出黄色的花蕊,那是春天的眼睛吧?小燕子飞来了,那是报春的使者吧?

2.阅读方法解密:认识比喻句

(1)概念: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2)特点:常出现:像、好似、宛如等词语,但并不是出现此类词语就判定为比喻。

(3)表现手法:可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可感,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并使语言文采斐然,富有很强的感染力。使语言生动形象,还可以使深刻的、抽象的道理浅显、具体地表达出来。

3.“我们”找到的春天是怎样的?(串珠问题2)

孩子们找到的春天遮遮掩掩,躲躲藏藏。小草是她的眉毛,野花是她的眼睛,树木的嫩芽是她的音符,小溪的叮咚声是她的琴声。她在柳枝上荡秋千,在风筝尾巴上摇哇摇;她在喜鹊、杜鹃嘴里叫,在桃花、杏花枝头笑……

(1)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

“遮遮掩掩、躲躲藏藏” 写出了春天还很早,它的踪迹还很难发现。

(2)仿写:照样子,仿写AABB式词语。

遮遮掩掩 躲躲藏藏

(3)她在柳枝上荡秋千,在风筝尾巴上摇哇摇;她在喜鹊、杜鹃嘴里叫,在桃花、杏花枝头笑……

写孩子们在哪些地方找到了春天。

要带着惊喜之情,读出喜爱之感。

4.“我们”是如何感受到春天的?(串珠问题3)

春天来了!我们看到了她,我们听到了她,我们闻到了她,我们触到了她。

几个动词说明孩子们亲自感受春天气息的快乐心情。

排比句,“看、听、闻、触”四个字要重读,读出节奏,读出愉悦、激动的感情。

5.练一练:课文学得怎么样,把空填上才算棒!

春天来了!我们______到了她,我们______到了她,我们______到了她,我们______到了她。她在柳枝上__________,在风筝尾巴上__________;她在喜鹊、杜鹃嘴里______,在桃花、杏花枝头______……

6.主题延伸

我们还可能在哪里找到春天?

示例:油菜花吐出黄色的花蕊,那是春天的眼睛吧?小燕子飞来了,那是报春的使者吧?

7.写作手法:比喻

本文主要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本文4、5、6、7自然段,分别把小草比喻成春天的眉毛,野花比喻成春天的眼睛,嫩芽比喻成春天的音符,小溪比喻成春天的琴声,生动形象,让春天富有生机,把春天写活了。写比喻句,先要找到两个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再把一个事物说成另外一个事物。

(1)举例:

云彩像一朵朵洁白的羽毛,轻轻的飘浮在空中。

这句话把云彩比作羽毛,生动形象,把云彩的轻飘飘地感觉写出来了。

(2)练一练:

①秋天到了,看到纷纷落下的树叶,你想到了什么?

示例:秋天到了,树叶从树上落下来,像一只只多彩的蝴蝶,翩翩飞舞。

②下面的句子分别是什么句?请选择。

A.比喻句   B.拟人句   C.排比句

1.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 AB )

2.春天来了!我们看到了她,我们听到了她,我们闻到了她,我们触到了她。( C )

3.春天在桃花、杏花枝头笑……( B )

三、本课小结

1.课文主旨:本文描绘了“我们”去寻找春天的经过,展现了春天的美丽景色,写出了小朋友寻找春天的喜悦心情,赞美了春天的无限美好,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2.本课小结:这篇课文语言优美,充满儿童情趣和文学色彩。从我们的视角描写了初春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既写出了初春的特点,又激发了我们到大自然中寻找春天的强烈愿望。

四、结构图示

出示结构图示,引导学生复述课文内容。

五、拓展延伸

推荐阅读:《春雨》。

六、作业布置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和同学们说一说,你看到的春天是什么样的。

板书设计:

找春天试讲(部编版二年级下册找春天)(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