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诺克虽是一项国际化运动,但来自英国以外的球员要想脱颖而出,总会比英国本土球员面临更多的挑战,这类人成就最高、最具代表性的,便是澳大利亚人尼尔·罗伯逊和中国人丁俊晖。
文 / 大卫·亨顿,欧洲体育
2014年中国公开赛
1994年的世锦赛决赛依旧是球迷心中最精彩刺激的比赛之一。吉米·怀特夺冠好似是十拿九稳,结果他在决胜局打丢一颗黑球,让斯蒂芬·亨德利从此完成致胜清台。
如此吸睛的一场球,哪怕是只有12岁的小球迷也会看得入迷。但尼尔·罗伯逊却没有,因为在世界另一端的墨尔本,这场比赛都没有电视直播,他再想看也只能耐心等待,通过英国传来的录像体会延迟的快乐。
条件就是这么不易,不易到年轻的罗伯逊在刚接触英国电视频道时,还以为克莱夫·埃弗顿(斯诺克名记)和大卫·爱登堡(世界自然纪录片之父)是同一个人。
1994年丁俊晖也才7岁,还不知道斯诺克为何物,此时英国已是斯诺克运动的大本营,而这两位男孩——日后的顶尖选手,与这项运动结缘还要相当一段时间。
两人都将开启一段励志故事,为证明自己是英国以外的最佳球员而努力着。
各项斯诺克大赛的资格赛也都在英国举办,从前,全世界的斯诺克爱好者都要来英国朝圣,其中也不乏战绩傲人的选手,如加拿大人克利夫·桑本就在1980年成为世锦赛冠军。
澳大利亚的埃迪·查尔顿则是上世纪70、80年代的顶尖选手之一,来自南非的叔侄俩希尔维诺·弗朗西斯科、彼得·弗朗西斯科也是电视转播里的常客,马耳他人托尼·德拉高火力迅猛的球风深受球迷喜爱。
后来,泰国的詹姆斯·瓦塔纳和中国香港的傅家俊各有荣耀加身,当然,相比于走上成功之路的球员,倒在半路的人要多得多。
左起:斯蒂芬·马奎尔、保罗·亨特、斯蒂芬·亨德利、马修·史蒂文斯、傅家俊
10岁那年,罗伯逊开始在周末和父亲、兄弟们一起打台球,半年后,其父买下一家俱乐部一半的股份,小尼尔就开始更多地接触台球,进而了解到斯诺克,他并没有很认真,更多是以轻松、随意地态度体验下,但他着实擅长。
有一次周日赛,赢家可以获得一罐可乐和一块玛氏巧克力能量棒,这样的奖品对孩子来说还是很诱人的。被领进门的罗伯逊从13岁起,开始更加认真对待斯诺克,到14岁,他就成了全国最棒的青少年斯诺克选手,16岁便转战职业赛。
大洋洲锦标赛在他父亲的俱乐部举行,也就是罗伯逊在斯诺克上打怪升级的地方。打进半决赛便可获得职业资格,罗伯逊正好是四强,突然要去英国了,他既害怕又激动。
12场职业比赛,罗伯逊只赢下其中的3场,很快就从职业赛场降级,他设法冲回来,但在20岁生日当天又一次降级。他心灰意冷地回到澳大利亚,深感从业余迈向职业的这一步实在是太大了。
他去人才市场找工作,排队中他陷入思考:他热爱斯诺克,这是刻在骨子里的运动,是天赋,他知道自己有多棒,相信自己还能再努力一点。罗伯逊离开队列,下定决心要争取一次。
凭借2003年斯诺克U21世界冠军,罗伯逊再次站上斯诺克职业赛场,带着500英镑现金和一张救急用的信用卡就去了剑桥,这刚刚是顶尖之路的起点。
丁俊晖与父亲
前一年(2002年),丁俊晖在同一项U21赛事中夺冠。他是在8岁时接触到台球,故事源自他那个作为台球狂热爱好者的父亲丁文均——带儿子去了台球厅,又在一场比赛中去了趟卫生间。
等老丁回来时,小丁已经拿起球杆上场把球赢了下来。发觉儿子在斯诺克上天赋异禀,丁俊晖的父亲带他跑遍全国各地拜师学艺,省吃俭用,为了台球梦牺牲颇多。
丁俊晖15岁时赢得亚锦赛冠军,2003年转为职业球员,仅两年后便取得突破让人刮目相看。这次突破属于丁俊晖,也属于斯诺克,成了斯诺克运动全球化进程的关键一环。
斯诺克中国公开赛曾在1999年至2002年间举办,显然有丁俊晖的作用,该项赛事在2005年决定再办一年。
丁俊晖是职业球员,本该先在英国参加资格赛,为了更稳妥地确保在祖国大地主场作战,他选择退赛,随后以外卡选手的身份参赛,由此便可保证在中国出战。
这个决定很明智,结果也很美好。他以5比0淘汰彼得·艾伯顿,然后淘汰斯图尔特·宾汉姆和傅家俊,又横扫了肯·达赫迪,与斯蒂芬·亨德利会师决赛。
2005年中国公开赛
在比赛那一周迎来18岁生日的丁俊晖热度已经爆表,有一场他的比赛被错误地说成是3号台,一大群人入场翘首以盼,才得知其实是1号球台,甚至有两个人为了争座位拳脚相向上演“全武行”。
丁俊晖的赛后发布会更是变成粉丝见面会,让不少中国记者同行争相恐后的不是向他提问,而是索要签名。一位新星就此升起,激动人心。
决赛9比5力克亨德利,丁俊晖掀起了中国的斯诺克热潮,更是表明他身上巨大的潜力。
从那一年开始,中国的斯诺克赛事逐渐增多,而现在,在巴里·赫恩的管理下,斯诺克的数量和奖金水平不断触及新高。
丁俊晖不甘落泪
丁俊晖肩负的压力大了许多,但欲戴其冠必承其重。他移居威灵堡,只是年纪尚小,性格还很内向,英语还不算流利,还会坦言想家了。
2007年,他在大师赛决赛被一位不友好的观众扰乱心态,最终不敌罗尼·奥沙利文,留下不甘的泪水。他的确是一名优秀的球员,但在异国他乡就是一个外人。
罗伯逊在这点上可以共情,丁罗二人最终换来满身荣耀却也牺牲良多,尤其是和家人分隔两地。罗伯逊的母亲艾莉森从未能在现场看他打球,直到罗伯逊在2010年世锦赛半决赛对阵阿里·卡特时,才订了飞往英国的航班。
《龙斗台球》截图
她落地时,儿子已经确保了决赛一席,最终罗伯逊击败格雷姆·多特夺冠,她在克鲁斯堡挥起澳大利亚国旗。
丁俊晖在本国热土夺冠受到全体球迷的拥护,红到还有以他为原型制作的动画片(《龙斗台球》),罗伯逊在澳大利亚却很少得到媒体的关照——远不及以他的功绩理应得到的。
2006年以来,他每个赛季都至少会赢得一个冠军,至今已有18个排名赛冠军,还有大师赛和“冠中冠”赛等重要邀请赛的冠军。
丁俊晖则有14个排名赛冠军以及大师赛冠军,两人都曾登上过世界第一宝座,而中国丁唯一缺的就是那个象征王者的世锦赛冠军。
2010年世锦赛,母亲艾莉森为罗伯逊披上国旗
2013/14赛季是两人的巅峰,丁俊晖成为亨德利之后第二位促成单赛季排名赛五冠的球员,罗伯逊也创造了单赛季103杆破百新纪录,各项成就足以证明他们是最成功的两位非英球员。
多年征战,丁俊晖的英语水平大幅提高,温婉谦卑的他也能让喜欢他的球迷带来更多温暖,很难估量中国有多少球员是受他影响进入了斯诺克这一行,他是中国军团的“发起人”,优秀后辈源源不断地涌现,但他始终是中国第一。
罗伯逊是个骄傲的怪人,自得其乐,了解自己,自尊自爱。他也是斯诺克最真实做自己的球员之一,开诚布公谈论自己的生活。
我们知道他的伴侣米莉饱受焦虑症和抑郁症的折磨,还知道他对游戏成瘾以及其他心理问题,旁人对于类似问题往往三缄其口。
男孩成长为男人,他们如今在英国都不是外人了,也都当了父亲,是来自世界不同地区的、志同道合的男人。
一项赛事举行颁奖仪式圆满落幕,你能在冠军奖杯底座上看到他的名字,但却看不到他们为了这个瞬间付出的其他无数个瞬间:在机场航站楼里奔走、住条件感人的含早旅舍、忍受破电梯和难吃的食物、抵抗孤独、按捺思乡之情、缓解疑虑和忧心以及捱过漫漫长夜。
对非英球员而言,以上种种带来的体会只会成倍增加,罗伯逊和丁俊晖比其他任何人有资格笑谈往昔。
他们并非在英国的斯诺克文化熏陶下成长,靠着天赋、自律和强大的意志力走向顶峰,成为斯诺克运动中不一样的瑰宝,激励了全世界,告诉下一代:要敢梦、敢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