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临沂临港区茶叶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茶叶品质的不断优化,口碑逐渐在全国叫响,而这背后,源于无数临沂临港茶农的辛勤付出。本期,就让我们走进其中的一位茶农——刘秀兰,听听她与这片片茶叶的故事。

“小时候跟着爷爷、爸爸喝茶水,一直很好奇这一小撮干枯的叶儿却可煮饮生香,成为大家的所爱。”说起茶叶,刘秀兰瞬间打开了自己的世界。

1990年刘秀兰开始炒茶,因自己没有种茶、也没有茶基地,她只能从茶农手里收购茶叶,可她始终觉得这样制出的茶叶与自己的要求还有些差距。

1993年,她开始成立了自己的茶厂——云蒙山茶厂(后改名为杰青茶业有限公司)。凭着一股干劲,短短几年,她的茶厂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处处彰显出努力与拼搏的痕迹。1998年,她炒了10吨茶。当所有人都在为这感到高兴的时候,她遇到了人生中第一个大门槛。

由于之前市场狭窄,10吨茶叶积压在家里。她回忆说:“我当时觉得自己的产品还是不错的,但付出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有些失望。家里人也开始反对,劝我放弃,而且我看到别人挎着小包整天高高兴兴、漂漂亮亮的去上班,自己则天天蹲在地里晒的黝黑,心里很不是滋味。”

而刘秀兰是个遇强则强的女强人,在很快调整好状态后,她背着茶叶,和销售人员开始去北京、上海、济南等全国各地跑市场。“他们一听说沂蒙绿茶,表示‘没听过’,但品尝之后则称赞‘味道不错’。后来在我们不懈地努力下,市场慢慢打开了,也打出了自己的品牌。”也是当年,她的茶叶获得了临沂十大名茶荣誉称号。

临沂临港乡村振兴(临沂临港区不忘初心)(1)

她始终觉得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对于刚刚走出困境的刘秀兰来说,顾不上太多的欢喜,每每看着茶厂里的小品种,越想越不满意,她总觉得“远方一定有好诗”。

有一次喝到了大白毫,刘秀兰顿时激动起来,兴奋地在心里盘算着:“这大白毫炒出来的茶叶香气又高、味道又好,如果我能把它引进来,培育出适合北方生长的‘北大毫’肯定香气更高。因为南方大多是湿润温暖的天气,而北方不仅冬冷夏热,昼夜温差大,白天气温高,茶树进行光合作用强,而晚上气温低,植物的呼吸作用弱,消耗也就少,所以留存的有机物就多,这就决定了北方比南方在气候上具有先天优势,所以茶的香气更浓郁。”

事非亲历不知难。“2004年我开始引进福鼎大白毫,刚开始它有点害羞、认生。”刘秀兰笑着说,大白毫刚来,还不太适应这里的生长环境,成活率比较低,达不到30%。在2005年建立大白毫育苗基地的时候,刚培育的新苗也出现发芽率、成活率低的情况。看着茶苗,她蹲在地头不停地问自己“从南方费那么大的精力把它们引进来,一冬天都很精心细致的培育,到了春天发芽率怎么就这么低呢?”为此她废寝忘食,多次出去学习,并邀请市里技术专家上门指导,慢慢培育出适合北方的大白毫,发芽率才逐渐上升。如今,基地里的大白毫发芽率已达到95%以上。

在大批量采摘大白毫之后,因用北方传统工艺炒制的成品茶却没有南方的那种香气,她就去南方学习晾青、杀青、揉捻、烘干、提香等制作工艺,最终炒出了从口感、汤色更有大白毫味道的茶叶。“永远不要闭门造车。”这是刘秀兰多年来信奉的理念。

2006年刘秀兰在跟随市领导学习红茶制作时得知,用大白毫炒制的红茶无论是汤色、浓郁还是甜香度上都会更佳,她因此也萌生了制作红茶的念头。“刚开始小批量生产的红茶发酵度不够,略带涩味,但口感也还行。”后来在经过市农业局聘请老师来指导后,刘秀兰再将新炒出的红茶拿给之前的顾客品尝,终于收到了不错的反馈。“好在每次的探索都能取得一小步的胜利,这给了我很大的动力。”刘秀兰经常比喻自己是个战士,越战越勇。“每年从春天3月炒茶时就停不下来,一直到10月底,这6个月的夜里2点之前几乎没睡过觉。”

随着基地育苗成活率逐年提高、茶叶品种的不断增多,刘秀兰想到了茶农们,她准备带着大家共同发展。据了解,茶农们之前的茶叶春天产量还可以,但秋天却不高,而刘秀兰家的茶叶芽肥叶壮。2008年,她成立了杰青茶叶专业合作社,当时就吸引了200多户社员加入合作社,后来逐渐增加到460户,合作茶园达6000多亩。“从合作社里面引进品种,统一管理、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收购、统一炒制,现在茶农一亩地纯收入10000元左右,小小的叶子切实变成了致富的‘金叶叶’。”

长江不择细流,故能浩荡万里。如今,刘秀兰凭着不懈地坚持,已拥有600多亩茶园,300亩大白毫基地,200亩育苗基地,茶叶也获得山东省著名商标等多项荣誉。随着茶叶销售渠道逐渐多元化,由最初单一市场扩展到微信、淘宝等渠道,每年订单绿茶达10吨,红茶6吨。

人生如茶,茶如人生。这一路走来,刘秀兰有艰辛也有欢乐,但她庆幸她最初的选择,也会为之坚持下去,继续将“杰青金针”“沂蒙红茶”等临港茶品牌推广出去。(徐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