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的生命和未来(哈佛新鲜人人生很长)(1)

1.文字

“在莫里斯的课堂中,我重新拾回好奇与热情,对周遭世界及人与人行为的基本假提出疑问与反省。每回走进教室,就兴奋地期待新的观点、新视野;下课后,整个人热呼呼的,既有充实而愉悦的快感,又有欲望不被满足的饥渴。”

作者是斯坦福大学英美文学硕士及教授,所以本书的文字描写很有张力,在心理描写和场景重现方面很牛。

说实话,我很爱写作。我最大的两个弱点一是把握不好宏大的场景,二是词汇量不够而无法贴切的描写。

场景宏大,贾平凹、毛主席、福尔摩斯都值得学习。但是我现在宏大的书籍读的太少,需补充。

词汇量的问题,其实就是细节的把握,如何“精准的写出场景”。贾平凹、龙应台、小四都是佼佼者,scott也不错。《协奏交响与独自沉迷》是蓝莲花大人的夏洛克同人文,描写也很精准,前3遍我都哭的不行了,现在存在手机里,一有空就看,品味和学习。

大和小就像矛与盾,两个都好很难,但只有达到这个程度才能算好的作者。有思想和远见卓识才能算伟大的作者。

努力中。

2.内容

“如今,正进行到 统计法和贝叶斯定理(bayestheorem);上周传授的是博弈理论(game theory);再上个礼拜主要是讨论经济学的概念,包括编辑理论(marginalism)、帕累托最优(pareto optimality)、成本效益分析(cost /benefit analysis)等。

本书是作者进入哈佛法学院深造第一年的结晶,书中用类似日记的方式详细叙述了one L的所得、所思、所感。因此在内容方面也颇有可以管中窥豹之处,比如这段写课程的话。在目前我的知识水平里,都是空白领域,所以摘录来扩充知识面,希望有天能全部知道。

3.思想

“接二连三,陆续听到相同的论调:担忧自己被学校教育限制住,压抑感情,被改造成冷冰冰的纯理性动物,所言所思,虽然合乎高度抽象的理性标准,却与感性经验无涉,距离从前丰富旺盛的生命愈来愈远。”

作者作为一个已经取得一定社会地位的“文科生”,本身的价值观已经成熟,这也是非常值得一提的:悲天悯人,众生平等,善良温和,总结起来就是“坚强善良的文艺青年”。这也是我非常欣赏的一点。

他在这本书里呈现了被法学院改造的痛苦、挣扎和找到平衡的过程。类比起来就是“我被楚文哥改造的过程”。

柔软与锐利。怀疑与相信。感性与理性。文科与理科。甜蜜而粘稠的慵懒与干脆利落的行动。

冰与火。

在被不断训练成“怀疑的人”的疯狂的过程中,他沉沦自暴自弃逃避堕落,但一直在思考,平衡自己的生活。

最后的抗争结果,是保持自己的纯真。

从他1年的过程中,我看到的是一个灵魂的成长。

4.远见、卓识

“在学校里,不被平等看待,像是无知无能的菜鸟,每天都要承担老师的威吓;个人的价值信念抛在脑后,自我尊严荡然无存。当你屡屡被外力踹倒在地,你会学习不再站起的本能。哈佛法一的历练,让许多同学知道,明哲保身乃生存之道,无声无息爬完全程才是最聪明的选择。”

“内心冲突挣扎的来源,即在于一方面得以客户的权益为最高原则,另一方面又必须在提升客户权益的同时设下限制,避免造成不理性、不公平的结果。···目前的法学院的帮助也极为有限。学生被引导学习专业文化,但是没有接触到投身律师行业的问题。···除了少数非正式的“临床”课程会直接传授职业技巧,学校不曾教导学生,律师执业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意义在哪里?

种种道理,实在不应该想我一样,整整花上15年的时间才明了。

法学院是训练法律学者的地方。尽管口号漫天响,然而法学院并不是教导学生思律师只所思,而是思教授之所思。···法学院构建出与现实脱节的世外桃源。

他在这本书里,对哈佛的光环、学校的教育、律师行业的意义,都提出了深刻的反思与见解。

5.最后的感慨

在书里,他所构造的哈佛世界里,他们一样面对着未来选择工作还是考研的问题,面对加入组织的问题,面对考试的问题。

他们的每件事情都比我们高大上一些。

在这两句话中间,我避免用连接词。因为一旦用了“但”,就一定会分出重点。这不是我的目的。

他们的生活很丰富多彩很高大上,但是他们烦恼的事情和我们一样。

他们和我们烦恼的事情一样,但是他们的生活很丰富多彩很高大上。

不论你在哪里生活,人生的本质都是一样的。都会有幸福美景朋友伤心无奈焦虑。

人生的本质都是一样的,但是生活的地方决定了你level。所以不能停止努力,不能停止探索的脚步。因为河南跟广西不一样,广西跟沈阳不一样,沈阳跟深圳不一样,深圳跟美国不一样,美国跟英国法国荷兰不一样。

走出的每一步不一定都有意义,但是每一步都能扩张自己的境界。

而且,我不是一个能自我约束达到一个虚无梦想的人。由每次都是期末才学习和宠物事业的事就能看出。我的技能是没有痛感,可以充满激情的向着外部的清晰目标努力,并且将每一次伤害转化为自身的power。

我的人生很长,我的路很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