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让这些谣言继续在流传(别说你没遇到过)(1)

衡阳小学生器官被挖

谣言类别:失实报道

谣言内容:

一则为“湖南衡阳2小学生器官被取,取完后放在路边”的视频在朋友圈广为流传,同时,近期也出现多则“衡阳县西渡两小学生今天被人发现肾被偷了”、“衡阳县洪市两学生眼睛被挖”、“衡南县小学生回家路上被挖肾”等小学生被挖器官的消息。

真相:

关于“衡阳小学生被挖器官”传闻,衡阳市公安局已发布权威消息进行了辟谣。散播谣言者也已被拘留处罚。而上述谣言实际是衡阳县大安乡S210水寺路段发生的车祸现场。

类似偷肾、挖眼睛这种偷器官谣言也不是第一次出现了,虽地方不同,但内容却大致相同。许多地方也都进行了官方辟谣,只是谣言还是层出不穷。

点评:

偷肾传闻何其多 ,全部皆为冒牌货。器官移植是一门技术活,任何一个罪犯,都没有必要费那么大的功夫去拿陌生人的肾,除非是要做炒腰花。

姚明吸毒被抓

昨天下午,一段“姚明吸毒被抓”视频在微博和微信中流传。视频中,姚明身穿灰色短袖衬衫、牛仔裤和白球鞋,双手一直背在身后,身旁簇拥着大批警察。随视频一同转发的文字表示:“姚明吸毒被抓,真的可惜,名誉扫地,影响下一代深远!”以下为谣言视频的部分动态截图:

不要让这些谣言继续在流传(别说你没遇到过)(2)

真相:

经核实,姚明吸毒被抓一事纯属子虚乌有。

这个谣言属于典型的"移花接木"。视频内容描述的真实情况是,6月27日,姚明曾观看全国青年篮球锦标赛绵竹赛区的两场半决赛,今年6月28日《成都日报》刊发《姚明观战青年篮球锦标赛 将为冠军球队颁奖》的报道,姚明当天着装为灰色短袖衬衫、牛仔裤和白球鞋,确实与网传视频中的着装一模一样。经过对视频与场景的甄别判断,也可以确认视频拍摄地点为四川省绵竹市体育馆。只是视频中姚明在安保人员陪伴下离场这个片段,被一些人恶意曲解成了"姚明吸毒被抓",利用了之前部分明星吸毒被捕的社会热点话题效应,造成该流言随后在网上流传。

而针对这个不实传言,上海东方大鲨鱼篮球俱乐部也对此进行了回应,表示视频拍摄为当天活动结束后,安保人员保护背着手走路的姚明离场,并非网传的“姚明吸毒被抓”,网上谣言断章取义,不可信。而背着手走路就会被传为被抓,作为名人,姚明也确实有些冤枉。

点评: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平时没什么事,走路就不要把手放身后了……

“一把粗盐+一把口水”能击破车

近日,一个“粗盐加口水击破车窗玻璃”的小视频在网络上疯传。视频中一名男子进行示范,往手中的一把“盐”吐口水,再抛向车窗,玻璃发出一声闷响,瞬间破裂。视频还配有文字说明称:“如今破车窗玻璃的方法又有了新技巧了,任何地方都可以随意的办得到。以下视频是被捕的小偷当场被迫现场示范。看完了以后,春节将至,谁把贵重或值钱的东西放在车内都要小心。材料:一把粗盐一把口水。”下图为谣言视频的部分

动态截图:

不要让这些谣言继续在流传(别说你没遇到过)(3)

真相:

“粗盐 口水”能击破车窗玻璃的说法并不属实。

这段视频实际上来自印尼,视频中的所谓的白色“粗盐”并不是真的粗盐 ,而是硬度极高的“氧化铝”制成的“火花塞”,是一种高硬度的白色固体,由于硬度极高,所以才敲破玻璃轻而易举。而吐点口水只是小偷的噱头而已,这个动作让大家误以为该视频中的白色物体是粗盐,所以信以为真并进行传播。

而为什么简单的一把颗粒,就可以轻易敲碎汽车车窗呢?

这是因为:汽车车窗都是采用的钢化玻璃,好处是破碎后不会形成尖锐的大块碎片,对人相对安全,也正是钢化玻璃的这种特性,使得视频中的现象得以产生。因为钢化玻璃做过热处理,内部存在巨大的应力,这种玻璃最里面的部分是高度“受拉”状态,而玻璃表层部分是高度“受压”状态,形象的说,整块钢化玻璃是处于自己跟自己“较着劲”的平衡态,也正是因为这个特性,一旦出现第一个破口,哪怕只是表层破损,整块玻璃的应力会集中释放而迅速“土崩瓦解”成细小碎片。

此外,专业人士也专门做过测试,事实证明用掺了口水的粗盐砸车窗,基本没有任何效果,也从另外一个角度证实了这是个谣言。

点评:

虽然“一把粗盐 一把口水”就能击破车窗的能力不存在,但盗车这事儿确实有,广大车主们还请提高安全防护意识,养成良好的车辆停放习惯,避免无妄之灾找上门:

1.在有人看管处进行停车,车辆避免停放到过于偏僻处;

2.车辆内不要存放贵重物品。

交警大队明天开始下农村抓骑摩托车无证驾驶

重要通知:交警大队明天开始下农村抓骑摩托车无证驾驶 抓住拘留。明天 、后天 、大后天晚上八点开始,全市区,县抓酒驾,无证,无牌。市支队带队,电视台跟拍,一直到17号,共计1200个酒驾任务,互相转告 ! 祝大家行车安全!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内部消息!发给自己有车的朋友!

真相:

“交警已到XX有1200个酒驾任务”消息并不属实。此谣言有“南京交警已经到淮安”、“济南交警已经到滕州”等各地方版本在全国传流,内容几乎是一样,并不定期反复出现,均已先后多次被当地交警部门辟谣。

相关地区交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1200个酒驾任务”这个说法纯属子虚乌有,"对危险驾驶行为的查处是常态整治行动,发现一起,严处一起,没有限额或指标,也不会有截止日期"。

点评:

这些貌似正能量的“友情提示”,实际是利用人们对交通法规的关注,把虚假内容掺杂在真实的法规中,变得真假难辩。交通行驶安全第一,我们还是要遵守交通规则,安全驾驶,杜绝各类危险驾驶行为。而关于对于道路交通安全法及实施条例等相关信息,还请大家关注新闻媒体对地方交规的报道,或直接登录交管网查询,不要盲目听信网络传言,以讹传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