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类脚步的扩张,在我们的身边,在这个广袤的地球上,已经越来越难见到真正的荒野地区,也越来越少存在从未受到过人类影响的纯天然环境。

以前在荒野中肆意生长的各种生物,如今会是什么样的呢?

翻开《荒野守望:野生世界观察笔记》一书,我看到了澳大利亚充满野性的自然环境中的那些仍然生机勃勃的野生动植物。

旅行中的野生动物(与大自然做朋友)(1)

三位澳大利亚作者从小便热爱观察和记录野生动物,也将此作为他们终生的职业,数年如一日地与这些野生动物做朋友,记录下它们成长的姿态。

在澳大利亚这片野外环境占了大部分面积的广袤大陆上,也几乎没有可以被称作“荒野”的地方了,到处都或多或少留下一些人类的痕迹。

但是在澳大利亚的自然界中,仍然生存着一些没那么容易受人类影响的生物,保持着它们的野性,在大自然中肆意成长。

旅行中的野生动物(与大自然做朋友)(2)

书中展示了几位作者常年以来观察和记录下的野生动物,有千姿百态的野生鸟类和昆虫世界,以及澳大利亚特有的国宝级动物袋鼠和一些可爱的小动物,也展现了澳大利亚大自然的奇异世界,可以说是一本值得珍藏的野生世界观察笔记和澳大利亚野生动物鉴定指南。

有各种鸟类在天空中飞翔、在树林里啄食、在水上游弋;各种昆虫在泥土里筑巢,在枝叶间觅食,在花间采蜜;萌萌哒的袋鼠带着小袋鼠在丛林间奔跑,在草地上嬉戏,在岩石上攀爬跳跃;还有一些大胆的鸟类勇敢地走进人类社区,在人类的环境里活出自己的自然姿态。

书中非常细致专业地记录了这些野生动物的类别、特点、生活习性等内容,有很多鸟类的名字我甚至都从未见过,真是涨知识了。

旅行中的野生动物(与大自然做朋友)(3)

旅行中的野生动物(与大自然做朋友)(4)

同时还配有大量由作者们亲自拍摄的精彩奇妙的野生动物照片,灵动细致,充满生机与活力。

要拍下这些照片并不容易。作者要长期进入野外生活,在恶劣的环境中耐心蹲守,仔细观察野生动物们的表现,要确保在不破坏它们的生存环境与状态、不打扰它们原有生活习惯的情况下,有技巧地拍下它们的一举一动。

特别在早年时期,摄影器材还没有像如今这般高级先进,可以远距离控制和拍摄并获得良好的效果。拍摄者必须尽可能地靠近拍摄对象,但是又不能打扰到它们。

作者为了拍摄鸟类,经常要在野外专门设置的“隐蔽屋”里生活和蹲守,跟鸟类一起生活数日,并花费一个多星期慢慢地向鸟儿挪近以便拍摄。

旅行中的野生动物(与大自然做朋友)(5)

除了有大量生动真实的摄影作品,书中还有一些作者手绘的自然画作。看着画面上栩栩如生的鸟儿,我都有点疑惑了,这究竟是照片还是图画?太逼真了!

要画出如此逼真生动的动物画作,必然要在长期的细致观察和深入了解的基础上才能进行创作,才能将这些动物的特征、神态、眼神、动作、毛发等都精细逼真地绘制出来。

要创作这么一份关于野生动物的作品,也必须要心怀热爱,才能做好这一切。

旅行中的野生动物(与大自然做朋友)(6)

旅行中的野生动物(与大自然做朋友)(7)

作者们在书中也提到,他们都曾受到父母的熏陶和支持,从小就接触许多野生动物,对它们有着特别的喜爱和亲近之情,也从小就产生了观察和了解野生动物的热情。

其中一个作者彼得·斯莱特的母亲,即使在经济不宽裕的情况下,也坚持为孩子们提供一定的资金供他们喂养小鸟。

第二位作者拉乌尔·斯莱特,是彼得·斯莱特的儿子,不用说,从小就受到热爱大自然的父母亲的影响(已经去世的母亲是一位高产的博物类著作作者)。他小时候周围就有许多小动物在一起生活,仿如一个大家庭,十几岁时就“子承父业”开始进行自然摄影。现在他也有了自己的孩子,也在努力地进行大自然教育。

第三位作者萨莉·埃尔默的童年曾在山区里生活,她的父母甚至还买了一小片雨林。她从小便接触了许多野生动物,帮父亲饲养小动物。绘画成为她了解和学习周围荒野的方式、捕捉大自然美妙一刻的有力工具。

家庭环境的熏陶和父母的教育多么重要,从小进行大自然教育是多么的有必要。

旅行中的野生动物(与大自然做朋友)(8)

现在很多人对大自然往往缺乏必要的敬畏和尊重,甚至肆意破坏大自然、伤害动植物。这些行为也必然会遭到大自然的反噬。

当我看着一张张生机勃勃的野生动物照片和图画时,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感动,这就是充满活力与无限可能的生命啊!

当我看到作者拍摄的闪闪发亮的蜻蜓时,不禁想起以前我也曾拍过这些蜻蜓。它们小小的身躯轻盈地站立在荷花尖上,阳光温柔地洒在它们薄透晶莹的翅膀上,那是一幅多么和谐美妙的大自然画面啊!

旅行中的野生动物(与大自然做朋友)(9)

对大自然保持尊重与热爱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持有的一种态度。与大自然做朋友,我们才能感受到它的神奇与美妙。守望荒野,也是守望地球上的宝贵生命。

旅行中的野生动物(与大自然做朋友)(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