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天人合一的思想孟子?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天人合一的思想孟子(孟子您对人没好处)

天人合一的思想孟子

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

陈昌文解读:这个雪宫,是齐宣王的离宫,也就是休闲度假玩耍的地方,相当于现在城市里的有钱人,在城市中心有一套豪宅,在几环外,还有一套别墅。这个别墅,主要任务,就是游玩,接待客人,或者彰显自己的。人有了钱,有了宝贝,有了财富,总想炫耀,不然有什么意思呢?这齐宣王也不例外,他向孟子炫耀,我有一处豪宅,好玩的,好吃的,各种乐趣都有很快乐。然后就问孟子,有道德的君子贤者,也有这样的快乐吗?如果仅仅是做为一个富家翁,这样炫耀,到是情有可原。而他是齐宣王,他需要的是为天下人的快乐考虑,而不仅仅是自己的快乐,如果只有自己快乐了,老百姓的日子过不好,不能与民同乐,他其实风险很大,另外,真正贤能有道德的人士也不会追求他这种肤浅的快乐。真正有道德,贤能的人士,一定是与民同乐,老百姓乐了,自己才会乐。而不是仅仅自己乐。

孟子对曰:“有。人不得,则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陈昌文解读:孟子说,贤者当然有这种快乐。不过,如果您不让他们得到这种快乐,他们就要埋怨国君,非议国君,说国君的不对了。只有国君享受,其他人享受不到,贤者,以及老百姓,就要议论国君了。当然,您可以说,您得不到快乐,享受,就非议,埋怨,这是不对的,但是,国君要理解这个事情,这就是人心。他就是如此。作为国君,您不能做到与民同乐,也是不对的。做国君的,以老百姓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老百姓就会以国君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就是国君为老百姓考虑,老百姓就会为国家考虑。国君以老百姓的忧愁为忧愁,老百姓就会以国君的忧愁为忧愁,跟着天下人一起快乐,一起忧愁。与民同乐,也与民同忧。这样的国君,如还不能王天下,从来没有这样的事。也就是说,要王天下,您只需要完全为老百姓考虑就行了。老百姓也自然会为国君考虑。这样天下所有人都会归附于国君了。

昔者齐景公问于晏子,曰:‘吾欲观于转附、朝儛,遵海而南,放于琅邪。吾何修而可以比于先王观也?’

陈昌文解读:从前,齐景公问了晏子一个问题,说,我想到转附山、朝儛山等地去游玩,然后巡着海岸线向南方,一直游玩到琅邪。这齐景公想出玩啊,很多人都想出去玩,不过齐景公提了一个大问题,就是我拥有什么样的修为,才能向以前那些受人爱戴的圣君一样呢?估计齐景公琢磨着,以前那些圣君,出去老百姓夹道欢迎,大家都非常喜欢。我出去游玩,有没有这个景象呢?而不是出去了大家还讨厌,或者不搭理我,我灰溜溜的一个人玩了一圈,又回来了。这是一个好问题啊,下一节晏子也精彩的回答了齐景公,大意就是您给大家带去利益大家就夹道欢迎,您游玩,只是为了穷奢极欲,还给大家带去灾难,大家就不欢迎。

晏子对曰:‘善哉问也!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春省耕而补不足,秋省敛而助不给。夏谚曰:‘吾王不游,吾何以休?吾王不豫,吾何以助?一游一豫,为诸侯度。’

陈昌文解读:齐景公问晏子,说我想出去巡游啊,怎么才可以像古代圣王那样受到天下老百姓的爱戴?晏子说,您这是个好问题。古代天子巡游,他的主要目的是什么?首先什么叫着巡狩,就是巡视诸侯守的疆土,诸侯去朝见天子,他是去干啥的?是去述职的,就是报告工作内容。不管是巡狩,还是述职,都是为了工作,而不是出去旅游,游玩,狩猎。主要工作是什么呢?春天下去巡狩,主要是看看耕种情况,缺少种子,缺少耕牛,缺少人丁的赶忙想办法,给补上。秋天去巡狩,主要是看看收成情况,收成不好的地方,我们就要想办法救助,补给了。所以,夏朝有谚语唱到。我王不出来巡游,我们怎么休息呢?意思就是大王可以帮我们啊。我王不出来走走看看,我怎么能要到补助呢?出来游一游,看一看,我们就能得到恩惠,帮助,天下诸侯都跟我王学学吧。这一段到底什么意思?意思就是,您别天天想着旅游,玩,狩猎,您以为古代天子巡游四方是为了旅游?玩?狩猎?选美?不是的,他们是为了工作,为了体察民情,为了布施恩惠照顾老百姓。您要是有这个心思,您到哪里都受老百姓夹道欢迎,您只顾您自己旅游,狩猎,游玩,选美,老百姓避之不及,怎么会喜欢您?夹道欢迎呢?您对人没好处,随便您是谁,都没人喜欢您。

今也不然。师行而粮食,饥者弗食,劳者弗息。睊睊胥谗,民乃作慝。方命虐民,饮食若流,流连荒亡,为诸侯忧。从流下而忘反,谓之流;从流上而忘反,谓之连;从兽无厌,谓之荒;乐酒无厌,谓之亡。先王无流连之乐,荒亡之行。惟君所行也。’

陈昌文解读:今天的情况圣王出游的样子。今天君王一出行,就开始兴师动众,到处去抓壮丁,抢粮食。饥饿的老百姓得不到食物,劳苦的老百姓得不到休息。老百姓看到这种情况,对君王出行的队伍都侧目而视,心怀不满,随时准备推翻君王的统治。君王的出行队伍如此违背天命虐待老百姓,浪费食物如同浪费流水一样,而劳苦的老百姓可能只能饿死。流,君王从上游游到下游都忘记了回家。连,君王又从下游游玩到上游游忘记了回家。这叫着流连忘返。荒,打猎勒此不彼,不知道疲倦。亡,喝酒也不知道节制。经常是酩酊大醉。这样的行为,连诸侯们都忧心忡忡,若有所思,是想着造反呢?还是继续跟随呢?那些圣君先王可没有这样流连荒亡的行为,鱼肉百姓,只图自己乐的行为啊。大王,您要选择那种行为出去游玩呢?晏子的意思是,反正我都告诉您了,先王的游玩是为了工作,本质是照顾老百姓,只是借着游玩这个名号巡狩。现在有些君王的游玩,是真游玩,还劳民伤财,害苦了百姓,百姓怎么可能夹道欢迎呢?您要选择那种游玩方式,您自己选择吧,我都给您讲明白了。晏子是很聪明的,摆事实,讲道理,怎么选是君王的事情。只要这个君王不是超级混蛋,他也知道应该选圣君的出行方式。一个君王天天只顾自己伤害了老百姓,老百姓怎么可能喜欢您呢?

景公说,大戒于国,出舍于郊,于是始兴发补不足。召大师曰:‘为我作君臣相说之乐。’盖《徵招》《角招》是也。其诗曰:‘畜君何尤?’畜君者,好君也。”

陈昌文解读:齐景公听完晏子的话,大为高兴。于是在国都做好了充分的准备,然后兴师动众出城驻扎在郊外。于是,马上开始拿出钱粮救助穷人。不过更高兴的事情发生了,招来主管音乐的太师,要为自己歌功颂德了。齐景公这人,听了晏子的话,晏子的意思是让他巡狩天下,做圣君做的事情,其实这是工作,非常累的,当然不是享受,齐景公以为自己听懂了。立刻假惺惺地出城做赈济老百姓的动作,老百姓拿到的钱粮还没捂热呢,他马上就招来太师做音乐给自己歌功颂德了。他这纯粹是自娱自乐,自我表演,没人拍他的马屁,他自己都要拍自己的马屁,真正圣王的工作,他也是不去做的。他让太师给他做什么音乐呢?君臣同乐的音乐,歌曲。这个歌曲的就是《徵招》《角招》是也。歌词说啥?说,晏子啊,能帮助君王阻止他不正当的欲望,这是爱君王啊。这太师还知道隐晦一下,为了表现齐景公的圣君之行,说是晏子能阻止,估计这齐景公连这个也明白不了。他就是找人夸自己,为自己歌功颂德,还想传唱下去。但其实,他只是找了几个贫穷老百姓来做秀。身为老百姓的圣王,怎么好意思这样做秀呢?每一个动作,都是真正帮助老百姓的,而且,出去工作, 也是真正呕心沥血的这里涉及到一个下实在功夫与作秀功夫的问题,作秀,只能是自己做梦,以为自己是圣君,但实际上不是,也就不可能有圣君的功业。而下实在功夫,太累了,但是,老老实实地做,当然能有圣君的功业,也会真正受到老百姓的喜欢。显然,齐景公不愿意下实在功夫,只好作秀了。可能齐景公也不懂真正的做事与作秀的区别吧,他还是听不懂晏子的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