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晚报讯 昨日,家住青山区的胡女士在自家菜园里种菜时,被一只黑色小虫叮了一下,胡女士拍掉后并没有在意。4月19日,胡女士发觉被叮咬的部位出现局部皮肤红肿、瘙痒不适,于是来到武汉市九医院皮肤科就诊。

夏天被虫叮咬后红肿一般是什么虫(被这种虫子叮咬要注意)(1)

胡女士的皮肤镜影像报告。通讯员胡惠清 摄

当班医生胡惠清用皮肤镜检查患者皮肤后,发现其右下腹部确有一只黑色虫子,头部钻入皮肤,诊断结果为:蜱虫叮咬。随后,立即用烟头灼烧蜱虫尾部,抬高其尾部使其与皮肤接近垂直,再顺势轻轻拔出口器。完整取出虫体后,随即用活力碘进行局部消毒,并嘱咐患者按时用药。

据了解,蜱虫也叫壁虱,鳖吃,俗称草扒子、狗鳖。通常蛰伏在浅山丘陵的草丛、植物上,或寄宿于牲畜等动物皮毛间。每年的4月到10月,都是蜱虫叮咬的高发期。

武汉市九医院皮肤科主任刘斌介绍,随着天气渐热,蜱虫也变得特别活跃,虽然只有芝麻粒大小,咬起人来不疼不痒,但其毒素可使皮肤局部出现红斑、丘疹、瘀斑、水疱、结节等,还能传播致死病毒,危害极大。

刘斌说:“一旦发现自己被蜱虫叮咬,不要硬拔出,最好找专业的医务人员进行处理。绝大部分蜱虫咬伤患者,经过妥善处理,一般不会有后遗症,不过也不可大意,因为蜱虫传播的感染性疾病有1-2周的潜伏期,临床表现为持续高烧、乏力、头痛、恶心、呕吐、厌食、腹泻伴有心肝、肾多脏器损害等症状,起病急,严重时可致死。”

对于如何预防蜱虫伤人,刘斌建议,外出玩耍时,应尽量避免在草地、树林中长时间坐卧,如果要进山或下地劳作时,尽量穿着面料光滑的浅色长袖衣服裤子,并扎紧裤腿,使蜱虫容易被发现,不易附着。外出前涂抹花露水、风油精等驱避剂,以减少蜱虫叮咬。如果携带宠物外出,回家后要仔细检查宠物体表是否有蜱虫附着。(长江日报实习生张越 通讯员胡惠清 刘颖栗)

【编辑:费吟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