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些马列主义革命者的心目中,有时候列宁比马克思还重要。马克思虽然创建了一套社会制度理论,提出了阶级理论,以及消灭资本主义等革命目标……可是马克思并没有具体参与任何革命活动,他是文化人、理论家、握笔杆子的。而列宁却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了,一手笔杆子,一手枪杆子,通过组建列宁式政党等手段,最终革命成功,建立了一个强大的苏维埃政权。

俄国现实主义之父(俄国马克思主义之父)(1)

那时候世界各国革命者,为数不少的人其实没怎么研究过马克思,但一定要研究列宁的革命斗争经验,研究列宁式政党的组织架构。后来的社会主义国家阵营基本都采取了列宁政党模式,成功经验摆在那里,不学不行。连孙中山改组国民党,都是按照列宁政党模式改造的。

所以说,列宁绝对称得上是后来革命者们最实实在在的导师。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其实列宁导师也有导师,他就是被称为“俄国马克思主义之父”的普列汉诺夫。

俄国现实主义之父(俄国马克思主义之父)(2)

普列汉诺夫(1856年-1918年)原本是一个民粹主义者,但它很快发现民粹主义存在严重的反智倾向和政治恐怖主义。大约在1878年普列汉诺夫接触到马克思主义,并被深深吸引,从此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

1882年,普列汉诺夫将马克思的《共产党宣言》翻译成俄文出版,马克思本人甚至亲自为俄文版写了序(马克思是1883年去世的)。普列汉诺夫是第一个将权威的、完整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带到了俄国,他之所以被称为“俄国马克思主义之父”就是这样来的。

俄国现实主义之父(俄国马克思主义之父)(3)

普列汉诺夫出版《共产党宣言》后,沙俄当局当然恨透他了,要抓捕他。普列汉诺夫行动更快,赶紧跑到了瑞士,从此开始了流亡生涯。

在瑞士,普列汉诺夫继续宣传马克思主义,在日内瓦成立了“劳动解放社”,这被认为是“俄国首个马克思主义团体”。有趣的是,俄国首个马克思主义团体却不在俄国,形势所迫没有办法的事。

俄国现实主义之父(俄国马克思主义之父)(4)

注意,这时候的“劳动解放社”还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政党,而是一个学习、宣传、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组织团体,就像1920年成立上海共产主义小组那样的情况。

1898年,“劳动解放社”发展为“俄国社会民主工党”,这就是正式的政党了。列宁也是这个党的党员,奉普列汉诺夫为导师。他们也是亲密战友,还一起创办了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报纸《火星报》。

俄国现实主义之父(俄国马克思主义之父)(5)

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召开第二次代表大会,这次会议使党产生了分裂,形成了以马尔托夫为首的孟什维克(少数派)和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多数派)。

当时普列汉诺夫基本上还是支持列宁这边的,但后来慢慢的普列汉诺夫反对列宁提出的政党军事化,以及暴力革命等主张。普列汉诺夫认为俄国还不具备建立共产主义社会的条件,强行暴力革命夺权只会情况更糟,只会让俄国坠入更加危险的深渊。普列汉诺夫认为要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改良俄国社会,总之就是这事急不得。普列汉诺夫写文章批判列宁布尔什维克暴力革命的想法是“既有害又疯狂的企图”。

俄国现实主义之父(俄国马克思主义之父)(6)

显然,普列汉诺夫后来已经倒向了孟什维克那边。他们的看法是,俄国不仅受资本主义的苦,还受资本主义发展不足的苦,因此要先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当资本主义高度发达之后才能进入到共产主义社会。列宁和他的布尔什维克则认为,孟什维克的这种看法简直是反革命。

俄国现实主义之父(俄国马克思主义之父)(7)

由于俄国社会民主工党里面布尔什维克是多数派,普列汉诺夫这个创始人却跟多数人意见不合,导致他在党内地位急剧下降。1905年后普列汉诺夫实际上已经丧失了领导地位,他本身就是学者,于是转到书桌上研究哲学和历史,从而渐渐淡出了革命。

1917年十月革命后普列汉诺夫回到了俄国,流亡35年终于回归故里。即便布尔什维克的革命成功了,普列汉诺夫仍然是反对的,只是他早已没有权力,也就没人把他的反对当回事了。1918年普列汉诺夫去世了。

俄国现实主义之父(俄国马克思主义之父)(8)

普列汉诺夫去世后,列宁对这个曾经的导师还是很尊敬的,予以了高度评价。普列汉诺夫写的那些马克思主义思想的著作仍被积极推广,成为了苏联和社会主义阵营国家的主要读物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