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性越大的城市,越是要失去它的方言,这似乎是个铁律。

2009年,上海《新民晚报》刊行文章,将陆家嘴说普通话的外省精英与黄河路上卖宵夜的上海阿姨作对比,引起了上海市民的极大反感:“方言不是没文化的表现!”

最终,此事以编辑停职才得以平息。

重庆最难懂的方言是什么(重庆方言传承率97.5)(1)

凤凰网截图

同年,广州市承办亚运会,广州电视台将原先用粤语播报的“午间新闻”改为普通话,收视率一年内便从 0.34 滑落至 0.09。广东市民也曾高喊:“没有方言的城市是可耻的!”,“广州在粤语在!”

重庆最难懂的方言是什么(重庆方言传承率97.5)(2)

广州本土网截图

可现在怎么样了呢?

根据方言爱好者@神样胡桃的统计调查,粤沪两地的方言均面临着传承乏人的尴尬。重视本地精神的广东省,有30%的本地年轻人不能熟练使用方言;而在上海市,能熟练使用吴语的,只有20%左右。

重庆最难懂的方言是什么(重庆方言传承率97.5)(3)

制图:神样胡桃

看来情怀是情怀,故乡爱是故乡爱,在这背后,有更多的因素在塑造我们的语言选择。

而仔细看过统计图,我们又有了另外的发现:以97.5%的熟练使用率雄踞榜首,重庆的年轻人从父辈的手中几乎完整无缺地接过了重庆的方言。

重庆最难懂的方言是什么(重庆方言传承率97.5)(4)

小学生之间以方言交流

2019年,国家大力推广普通话的63周年,可重庆的年轻人开心时还是说“安逸惨老”、赞同时说 “对头”、使坏时“弯酸别个”、原谅了就“不存在”。

的确,作为新一线城市,重庆市外来人口的比例肯定低于北上广深,说普通话的需求也相对少些。但是,重庆有着浓郁的方言氛围,这一点却不容置疑。

不过,为什么重庆的方言氛围那么浓呢?

1、北方方言容易被听懂

重庆地处西南,说的是“西南官话”,但重庆话,却是地地道道的北方方言。

2009年,莱顿大学曾在中国选取15个典型地区,调查了方言间的互通性。与重庆话十分相似的成都话,在面对非母语者时,有着60%的互通率——也就是说,只要说慢点,说清楚些,外地人便能听懂大部分。

重庆最难懂的方言是什么(重庆方言传承率97.5)(5)

方言在全中国各地区的平均互通率

重庆距河北承德(普通话标准音区)很远,又不属于中原文化圈,加上少数民族所带来的南方方言的影响,使得重庆话与标准普通话相距甚大,但这种差距又比不上真正自成一系的吴越方言。

重庆人不需学普通话也能使人听懂,方言的氛围,也许和这一点“得说且说”的惰性有关。

2、重庆人对城市的强烈认同

乡里人来到城市,多半要学当地话;城市人去乡村,却还要保持城市口音。

在北方的某些城市,说方言已与“土气”划上等号;但在重庆,即使不用热爱这个词,市民们是绝不以说方言为耻辱的。

重庆最难懂的方言是什么(重庆方言传承率97.5)(6)

重庆话与普通话对比

根据北京外国语学院李函柯的调查,在普通话与重庆话之间,重庆人爱说方言,是因为觉得方言更好听,也更亲密。

但在同一份调查报告里,李也对重庆人使用方言的场合进行了调研,透过这张图,我们还能看到重庆方言传承的最大潜在危机:只有48%的家长,面对孩子会说重庆方言。

重庆最难懂的方言是什么(重庆方言传承率97.5)(7)

不同场合下的语言选择

这是中产阶级异军突起的时代,教育变成了严肃重大的投资。打开家长群,就看到211、985、学区房、择校费等词,教育焦虑不可谓不严重。

重庆最难懂的方言是什么(重庆方言传承率97.5)(8)

从小学好普通话是否更有利

南京大学的研究者王玲曾在南京抽样305户家庭,对其家庭教育策略进行了调查。

有81.4%的家长认为,父母没有必要将自己的母语传授给自己的子女。91.4%的家长认同普通话的功利性。认为在小学学好普通话和英语,对孩子未来的发展与成长大有好处。

重庆最难懂的方言是什么(重庆方言传承率97.5)(9)

与孩子交流是否用方言调查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愿意与孩子说方言的家长,势必会减少。家长不教、学校不教,孩子便不会。

同时,随着交通设施愈发便捷,户籍政策愈发宽松,与所有的大城市一样,重庆的“本地人社会”将会进一步瓦解。

当越来越多的外省人来到重庆定居,做菜贩子、店老板、服务生、出租师傅;当他们与重庆本地人发生联结,当说普通话的人成为本地人的伴侣、朋友以及兄弟姐妹时,为了便于交流,互通性更高的普通话会自然地替代重庆方言。

重庆最难懂的方言是什么(重庆方言传承率97.5)(10)

说重庆话的市井菜市场

既然这种迭代是自然的,那我们为何还要谈论这个问题呢?

诚然,我们不应该执着与某种“正宗”的重庆方言,一种更实用、更富于表现力的语言的推广,本就是顺乎自然。

“捧旧踩新”有些缺乏理智,若是古旧的事物不改进、不变化,就会沦为遗憾的仿古建筑。我们所说的方言保护工作,应当更多集中于“记录语言”,而不是以人为手段限制其发展变化。方言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内化外部世界的各种影响。

重庆最难懂的方言是什么(重庆方言传承率97.5)(11)

老街里新修的“仿古建筑”

王小波曾说:“在中国,已经有了一种纯正完美的现代文学语言,剩下的事只是学习,这已经是很容易的事了。我们不需要用难听的方言来写作。”这是很尖锐的看法。

当然,我们可以质疑“基于普通话的现代文学语言”是否担得起纯正完美的褒奖,但我们却不得不承认,用方言创作的好作品已越来越少,几近消失了。

重庆最难懂的方言是什么(重庆方言传承率97.5)(12)

西南官话的文学创作:死水微澜

如果要复兴方言,只有一个方法——用这种语言来进行创作。

当然,方言也不会听凭自己消失,生动的方言会自动地对人形成影响,风靡社交媒体的重庆话表情包就是好例子:

重庆最难懂的方言是什么(重庆方言传承率97.5)(13)

看到这样幽默、亲切的方言表情包,谁不想转发使用呢?目前看来,我们距离重庆人不说重庆话的那一天,还很遥远。

参考资料:

[1]李函柯.从方言认同视角看重庆方言的保护[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9(03):79-83

[2]陈瑾昱.浅谈重庆方言和普通话的差异及重庆人的普通话学习方法[J].新闻研究导刊,2018,9(15):85 111.

[3]文洋.近20年重庆方言研究综述[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8(12):162-164.

[4]王玲.语言意识与家庭语言规划[J]. 语言研究(1),2016 112-120.

[5]网易数读. 越来越多中国家庭,正在放弃方言. (20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