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过分夸大课堂的成语(不可过分夸大课堂)(1)

不可过分夸大课堂“抢答器”的作用

王营(特约评论员)

“准备好了吗?抢答开始!”在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薛峰小学的一节语文课上,三(3)班老师王栋话音刚落,32名学生争先恐后按下手中的电子遥控器抢答问题。据报道,目前该校在三四年级试行课堂“抢答器”系统,方便老师即时了解每名学生掌握课堂知识的情况。

据报道,课堂“抢答器”按照以下流程使用: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后,按下抢答器上的数字或字母进行“抢答”,答案随即显示在电子屏幕上,教师根据电子屏幕上的答案,决定是否需要讲解。

不可否认,在课堂上使用抢答器,确实在某种程度上调动了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与举手回答问题相比,抢答有竞赛的性质,学生有新鲜感,参与度高,还可以节省课堂上学生回答问题的时间。教师通过大屏幕随时了解学情,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和指导。但是,“抢答器”毕竟是一种教学辅助手段,不可过分夸大其作用。

不可过分夸大课堂的成语(不可过分夸大课堂)(2)

其一,不利于展现学生思考的过程。一般情况下,显示屏展示的是学生思考的结果,不能展现思考的过程。学生是怎样思考的,为什么会得出这一结果,不可能通过抢答显示出来。可能还有一部分学生为了抢答,根本没有思考问题,而是胡乱选择了答案。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科思维能力的主阵地。无论哪一学科,都需要培养学生动脑、动口的习惯。学生思考的过程往往通过课堂回答问题呈现出来,教师据此指导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课堂教学中,学生回答问题的结果并不重要,思考的过程才是最有价值的。若不重视思考过程,“抢答”和直接对答案其实并没有什么本质区别。因而,课堂教学在使用抢答器时,最好与学生的课堂陈述、展示思考过程结合起来。

其二,不利于师生课堂交流。课堂教学是师生相互交流的双边活动,具有高度的互动性和不可预测性,教师要通过学生听课的表情、回答问题时的表现、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等,及时调整教学安排和进度,以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课堂教学通常不是“直线型”发展,常常“节外生枝”,许多在备课时教师没有想到的问题,会通过师生的交流暴露出来。

因此,教师在设计课堂问题时,既要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又要通过循循善诱的启发,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通过有效的师生交流,处理好课堂教学预设和生成的关系,从而达到教与学同频共振的效果。使用抢答器回答问题,大多数情况下是一问一答,显然不能达到这样的效果。

不可过分夸大课堂的成语(不可过分夸大课堂)(3)

其三,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而提高学生说的能力,多是通过课堂回答问题实现的。因此,不论是语文教学,还是其它学科教学,都要多为学生创造说的机会,提供说的场景,让学生口头回答问题,培养学生想说、敢说、说好的能力。通过“说”,师生还可以进行情感交流,融洽课堂气氛,而使用抢答器回答问题,学生可能会失去表达的机会。

由此可见,学校在运用现代技术时,不能为技术而技术,盲目推广应用。就课堂使用“抢答器”而言,还要与传统课堂的师生交流相结合,借鉴其长处,避免其短处。教师可偶尔使用,但不能每节课都使用,更不能用其代替传统的课堂提问。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一些终端设备逐步走进学校、走进课堂,成为辅助教师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的工具。但也应当看到,任何技术的使用都是一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学校和教师不能排斥新技术,但也不可过分夸大技术的作用,技术无论多先进,也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学校和教师真正要做的是尊重教育规律。

(作者王营,蒲公英评论特约评论员。此为蒲公英评论网站首发作品,转载请务必标注来源,违者必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