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繁华的都市,很多人找到了栖身之所,都市也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各种便利,但是我总觉得,这里不是安放心灵的地方。
于是,我一直在寻找精神的家园,在久久地寻觅中,我邂逅了中国古典诗词。
那是一个多么美好、广大的世界。在那里,我与一个个诗人神交;我在瑰丽的山水间留恋驻足;我看到了人间的悲欢离合,也看到了无数士人的进退荣辱。
读诗读得久了,我也发现了自己的偏好所在。原来在那么多的古诗词中,田园诗才是我的挚爱。
萋萋芳草春绿,落落长松夏寒。
牛羊自归村巷,童稚不识衣冠。
——唐·王维《田园乐七首·其四》
隐居辋川别墅期间,王维应该是自由而愉悦的,因为他半官半隐,既不脱离现实社会,又让自己的灵魂找到了真正的皈依。
他说,辋川的春天,芳草碧绿,似乎在召唤着隐士的归来而辋川的夏天,松柏蓊郁苍翠,给寂静的山中带来了一丝凉意。
那些晚归的牛羊,走到村子里,不需牧童的驱赶,就各自踏上了回家的道路。
那些天真无邪的孩童们,在村落里尽情地嬉戏玩耍,他这个穿着官服的人从旁边走过,也根本没有人注意他。
这是一幅多么朴素宁静的乡野图画,它就是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人们在那里“不知有汉,无论魏晋”,“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它也是我所向往的那种上古社会,没有压迫,没有纷争,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宋·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农民们白天去田里锄草,夜晚还要在家中搓麻线,村中的男男女女都有各自的家务分工,那些小孩子虽然不会耕田织布,也在那桑荫下学着种瓜。
唐宋期间,写田园诗的人很多,但读来读去,还是范成大的田园诗最接地气,也更富有思想意义。
因为它不但描绘了四时田园的优美风光,还展现了农民起早贪黑地艰辛劳作。在对这种艰辛的描述之中,寄托的就是范成大对劳动人民深切地关怀和同情。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宋·翁卷《乡村四月》
山陵上满是绿色,平原上的水田反射着白光。如烟一般的蒙蒙细雨中,传来杜鹃的啼叫声。
乡间的四月,闲人很少,刚忙完采桑养蚕的事,又要到稻田里插秧了。
翁卷的这首《乡村四月》写得好美好美,读着这首诗,我觉得每一个字似乎都散发着春天的气息,每一个字都新鲜得像要滴下水来。
我猜想,那翁卷应该首先是一个画家,其次才是一个诗人吧。因为他的诗就像一幅湿漉漉的水粉画,他把四月江南水乡的风景,画得那样清新而淡雅。
翁卷应该还是一个音乐家吧,因为他是那样善于捕捉大自然中最悦耳动听的声音,那便是子规的声声啼鸣。
而最重要的,是翁卷融入了百姓的生活。他看到了农民的辛苦和繁忙,他愿意为农民歌唱,也愿意为那种热气腾腾、充满希望的生活而歌唱。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宋·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
1192年,杨万里正任江东转运副使,任所在建康。当时,在建康与临安之间有一处城镇叫“新市”,这里山环水绕,舟车便利。
杨万里每次途经新市,只要时间允许,都要在这里做短暂地停留和歇息,《宿新市徐公店》这组诗就是在这种情形下写的。
暮春时节,篱笆稀疏,一条小路伸向远方,树头的花儿刚刚凋谢,新叶长出还没有形成浓密的绿荫。
几个小孩子在飞快地奔跑追逐,原来他们在追赶蝴蝶,可是那蝴蝶飞入菜花丛中,一转眼就不见了。
这首诗所写的景物非常平常,人物的活动也司空见惯,但是就是这种平凡的乡村田园的图景,依然深深地打动了杨万里,让他不得不拿起笔来,将它描绘和记录下来。
因为对于南宋的人民来说,经过多年的战乱流离,他们终于能过上和平宁静的的生活,哪怕这种生活比较短暂,他们也觉得非常非常难得。
其实,不论历史如何地前进,任何一种幸福美好的岁月,都来之不易。所以,我们要永远学习的一门功课,就是好好地珍惜光阴,珍惜生命。
作者:张风莉,笔名雨枫,甘肃省白银市作协会员,《唐诗宋词古诗词》专栏作家。已出新书《生命的突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