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不仅拥有超高的军事才能,同时还是一个诗人、文学家,他所著作的诗词,我们在小学的课文中常有学习朗读。

尤其是在长征时期,写下了不少气势磅礴的诗歌,当有一些将军或战士立下功劳之际,毛主席也会亲自写诗词夸赞对方。

比如当年,彭德怀将军又一次立下了大战功,毛主席一高兴,就亲自写了一首诗夸赞他。

然而事后就有人就觉得奇怪,当时打赢这场仗的明明是林彪同志,为何毛主席却特别表扬了彭德怀,此事直到51年后,世人们才逐渐发现这件事情的真相。

此赞扬诗收录在《六言诗·给彭德怀同志》里面,毛主席写道:“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明明是林彪打胜仗(明明是林彪打胜仗)(1)

短短的四句诗词就把当年的战争环境抽象的表现了出来,还把彭德怀将军赞为义勇当前,唯一敢战的大将,可见毛主席给出的评价是相当高的。

赞诗的背景出处

该诗所关联的故事发生在1935年10月底,当时彭德怀同志担任陕甘红军支队的司令官,眼看国军攻势猛烈,步步逼近,彭德怀奉命带领第二、第三纵队抵达陕北的吴起小镇与毛主席会合。

次日一大早,两人正和部下讨论行军决策,突然消息传来,称蒋介石已经下达命令要力阻陕北红十五军和陕甘支队的大会师,目前已派遣东北军白凤翔所部三个骑兵团约两千余人,联合宁夏马鸿宾所部一同袭来,打算先把陕甘支队给包围剿灭。

战况十分危急,毛主席和彭德怀将军都身处陕甘支队,此战不容有半点失误,面对强敌,毛主席临危不乱,决定先发制人把国军骑兵团先打掉,避免他们跟着我军进入陕北的苏区根据地。

明明是林彪打胜仗(明明是林彪打胜仗)(2)

彭德怀和毛泽东

于是毛主席立刻和彭德怀展开了战术研究,最终决定让彭德怀将军全权负责该场战斗,务必要打赢这关键的一仗,以便让陕北的红军同志们看看陕甘支队的战斗力与诚意。

决策落定后,彭德怀令命而去,他亲自赶到一线考察地形布阵,通过得到的消息,认真琢磨国军骑兵团的优缺点,最终彭德怀看着吴起小镇的深沟,露出了喜悦之色。

他立马吩咐战士在此设防,将第一纵队安排在正面交锋点,以西南山为出发点对敌军发动袭击,第二纵队负责左侧攻击路线,提前在头道川潜伏,第三纵队于三道川隐蔽潜伏,时刻紧盯西南方过来的敌人,务必守住防线,让头道川的同志安心抗敌。此布局完毕,各纵队很快奉命就位了。

10月21号清晨,只听见遥远的山林传来喧闹声响,道路上一阵尘烟滚滚,宁夏军阀头子马鸿宾欲争战功,抢先带着第三十五师骑兵团疯狂冲杀而来。

我军战士毫不惧怕,耐心等待敌人进入潜伏圈,在号令响时,我军纵队的三十多架轻机枪、重机枪一起在隐蔽点射出无数的子弹,一场纵向的子弹雨直扑奔腾过来的骑兵。

此间,手榴弹轰隆声不断,一发发子弹射穿马背,打穿敌人的身体,大部分骑兵团由于冲得太快,毫无防备,瞬间被打得措手不及,方寸大乱。

然而更混乱的是受惊的战马,在轰隆声和子弹射得不停使唤。一些骑兵下马回击,可马儿骚动不止,自己就需要一手牵住马,一手举枪射击,难度非常大,精准度更不值一提。如此混乱战局中,我军占据了强大优势,就趴在潜伏线射击,最终马鸿宾的骑兵团损失惨重,战马四处乱跑,还踩死踩伤不少敌人。

明明是林彪打胜仗(明明是林彪打胜仗)(3)

随后,彭德怀同志又以同样的潜伏战术,将白凤翔的两个骑兵团彻底击溃,成功的斩断了这条跟随威胁着他们的“大尾巴”。

根据战后统计,该战役总过程耗时3小时左右,一共歼灭敌军一个团,击退2个团,打死打伤六百余敌军,俘虏敌军近700人,骑兵团的师长白凤翔还差点被我军生擒。除此外还包括有教骑马的军官、随军马医、马具工匠等等,以及一大批重轻式国军器械和一千匹战马等,均为我军缴获。这些物资和人员据悉在后来都悉数分配给了我军的新骑兵连队。

吴起镇战役的胜利意义在于,成功地破解了敌军的围剿,给老蒋一记漂亮的还击,同时给红十五军和陕甘支队的大会师除掉了障碍,提升了战士们的士气与决心。

故此毛主席对此战的胜利十分的开心,他忍不住喜悦之色,就当即挥笔给彭德怀将军写下了上面那一首赞扬诗。

明明是林彪打胜仗(明明是林彪打胜仗)(4)

那么此事跟林彪有什么关系呢?为何又说明明是林彪打下的胜仗?其实这源于一个历史性的错误。

革命打到最后,国军节节败退,我红军大举进攻,即将解放全中国。时值1947年,很多地区都开始写战报赞颂我军的革命功绩。当时的冀鲁豫军区的政治部也在办一个叫《战友报》的栏目,在8月1号当天,该军区政治部整合了一些红军老同志的回忆,用《毛主席的诗》做主题,首次公布了毛主席当年夸赞彭德怀同志的诗,诗名叫《六言诗·给彭德怀同志》。

当时,该主办方并没有向毛主席要原稿,怕毛主席忙,亦没有向他本人核对,就此把赞扬诗发到了《战友报》上供给大众欣赏。

而此诗正是毛主席根据彭德怀在“吴起镇战役”的功绩所写,可《战友报》的小编同志则弄错了,他们在写注释的时候,竟被该事的历史背景注释成“突破腊子口战役”后才写下的。

明明是林彪打胜仗(明明是林彪打胜仗)(5)

而腊子口一战,主要是林彪带队打赢的胜仗,这就让人误以为,明明是林彪打赢的仗,毛主席却写诗表扬的彭德怀同志。然而在这个时代,因为特殊背景的问题,该注释错误一些都没人来主动纠正,这就给了后来的人造成了更多的误会。

到了1954年,时隔七年后的建军节,我方《解放军报》同样在缅怀革命同志的辉煌事迹,于是参考以前《战友报》的原文和原来的错误注释,再次登刊了毛主席表扬彭德怀同志的这首诗。

“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字字豪迈大气,非常有英雄气概,令无数国人欣爱无比,可当时很多同志都没有发现其中的注释错误问题。

后来,这篇《解放军报》被彭德怀的军事参谋看到,他马上就发现了注释存在着不合理性,毕竟当年,打赢腊子口战役的是林彪,可是毛主席为何在此战后专门写了一首诗表扬彭德怀呢?这是不合理的嘛。

明明是林彪打胜仗(明明是林彪打胜仗)(6)

毛泽东与林彪

为此,参谋官百思不得其解,便拿着该文章去找到彭德怀老将军,想了解一下这诗的真实背景。彭德怀接过文章一看,当时也是傻了眼,发出爽朗的笑声道:“这是哪跟哪啊,完全不是一回事的嘛,打腊子口是林彪的一军团打的,我没有参与指挥,这诗其实是在第一方面军抵达陕甘苏区后才写的”。

于是彭德怀又再次向参谋提及了毛主席写该诗的历史背景与时间,主要是吴起镇战役后才写下的,目的是表扬自己在该战役里的功绩,跟“腊子口战役”完全不沾边,说明肯定是有人把注释搞错了。

然而,在新中国迎来全面大发展的年代,工农兵都忙着搞建设,包括彭德怀这些革命将士在内都没太多的时间去理会其他事情。所以当时彭德怀也没有对注释一事太上心,加上了解这诗词真正出处的人并不多,为此相关文化部门未能及时把注释错误纠正过来。

1957年2月份,新中国成立来到第八个年头,春风吹大地,全国人民沉浸在发展的亢奋与激情之中,浙江文联主办单位有一档叫《东海》的文艺书刊,当时该单位的编辑部门特别喜欢毛主席的“诗选集”。

明明是林彪打胜仗(明明是林彪打胜仗)(7)

经过领导的同意,便写信给毛主席,表示想刊登《六言诗·给彭德怀同志》。

信中内容大意为:

“敬爱的毛主席,自《诗刊》发表您的旧体诗词18首后,深受全国人民的喜爱,各地百姓都在传诵,最近还有一个退伍转业的军人寄来您在长征里曾写过的一首旧体诗,希望我们刊登出来。听闻,这是您为了祝贺彭德怀副司令带兵攻下腊子口后写的一份电报,很大地鼓励了当时的部队。自从解放以来,这诗就从未发表了,这次的《诗刊》也没列入,不知是何故呢?我们就想您写的诗可能还有不少散失遗掉的,所以我们想准备把这诗发在本月刊上,让更多的中国百姓看到,我们觉得这是非常有意义的,不知您是否同意发表呢?”

信虽有点长,但大体就是想把《六言诗·给彭德怀同志》给登在《东海》月刊上,还望毛主席抽空校对一下。

值得注意的是,《东海》的编辑部门写给毛主席的信中里,还是错误地引用着《战友报》的注释错误,把该诗写的时间定在打赢腊子口战役后所写,但包括毛主席在内,许多同志都知道,当年是林彪指挥打赢了腊子口战役,和彭德怀无关。

明明是林彪打胜仗(明明是林彪打胜仗)(8)

所以当毛主席看完此信后,可能是因为日常工作太忙,日理万机,不能太深入地回忆当年的往事,于是所给出的决定是,不想让这首诗在《东海》发表了,他为此特意给该文艺编辑部门回了一封信。

毛主席的回信内容:

编辑部的同志们:大家辛苦了。记不住了哟,似乎不太像,腊子口是林彪同志指挥攻打的,我当时也在前线,所以不会用这种方式打电报的,那几句嘛不宜发表,《东海》收到,甚谢。

信尾落款是:毛泽东。时间:一九五七年二月十五日

通过以上的来往书信,我们能充分看到毛主席是不想让《六言诗·给彭德怀同志》在浙江的《东海》文艺月刊上发表的。

然而无独有偶,《东海》错失刊登主席的绝佳诗句,但不久后《解放军文艺》杂志报刊却把这首诗在1957年的第四期发表了出来。或许是该杂志报刊编辑并不知道毛主席给《东海》寄信的具体内容吧,所以导致后面的注释错误,一直没能纠正,以至于今日的我们都有所了解。

之后,彭德怀在自己的回忆录《彭德怀自述》中,有提起这首赞诗的来源,他明确表示是毛主席在红军抵达陕北吴起镇后,我军勇猛击溃追来的骑兵团后,给他写的表扬诗(其实从诗中的意思一看便知)。

明明是林彪打胜仗(明明是林彪打胜仗)(9)

这时,真相才被揭晓,更多的国人慢慢意识到,这个注释的错误,并慢慢纠正了过来。说到底,这是一个历史的文刊注释错误,是当时的编辑工作者没有好好校对与核实,才引发的遗留错误。

两个诗词版本

其实毛主席赞扬彭德怀的这首诗,共有两个版本。

第一个版本是毛主席所写,被收录在《毛泽东诗词集》里面。还有一个版本是1962年,彭德怀在写给毛主席的信件里凭着自己回忆写出的版本,但与毛主席写的版本略有不同,彭德怀信里的版本一共有24个字,但其中有9个字不同,我国的一些诗词作者研究过后,发现位置还被改动了,认真来讲是有11个字不同。

首先来说下《毛泽东诗词集》的版本,该诗集中的版本受众非常广,很多军人都读过,正诗为: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明明是林彪打胜仗(明明是林彪打胜仗)(10)

然而该版本是注释介绍才是正确的,编辑者注释背景为:“红军大部队开赴陕北吴起镇之际,宁夏军阀马鸿宾、马鸿逵的骑兵团追上来了,毛泽东与彭德怀写下一份电报,主张对马氏骑兵还以一个重击,防止敌人跟进根据地,该电报写有“山高路远沟深”一句,后来打败骑兵团后,毛主席写下了这首诗词,所以诗开头的第一句,就写着山高路远坑深,把电报里的沟字改成了坑字”。

后来,彭德怀在自述一书里表示,当初自己收到这首诗词后,便把第四句:唯我彭大将军,改成了唯我英勇红军,足足改了四个字。从修改的部分看,彭德怀将军实实在在是一个谦虚的老同志,毛主席这样夸他,意为他在此战中功劳最大,彭德怀将军却把功劳给了英勇的红军。

毛主席给彭德怀写的这首赞诗,具体时间在1935年10月,可是该诗一直到1947年才得以公开,时隔12年,当中有着什么样的故事?

据了解,1947年的时候,彭德怀曾亲率20000西北野战军于陕北战区和胡宗南的二十万军队徘徊抵抗。五月份的时候,彭德怀所部成功消灭敌人的一个旅团,赢得蟠龙大捷。

八月份,彭德怀再次带兵出击,在沙家店把敌军的三十六师主力打败,到了西北战区后,彭德怀多次带领解放军取得胜利,故此当时捷报频发,多是表扬彭德怀的战绩。

《战友报》作为当时的革命报刊,自然想以此向广大百姓宣扬。于是,《战友报》就以毛主席的诗当主题,第一次公开发表了他夸赞彭德怀将军的六言诗。也就是因为这第一次的发表,相关编辑人员没向毛主席核对,就发表了,而注释时就产生了以上的错误,导致一直没有得到纠正。

彭德怀自述中回忆的版本为:山高路险沟深,骑兵任你纵横。谁敢横枪立马?惟我彭大将军!这是彭德怀凭记忆写下的另一个版本,有人则认为这更符合当时的历史事实。

明明是林彪打胜仗(明明是林彪打胜仗)(11)

彭德怀

毛主席把当年陕北的地貌用诗描绘了出来,将战士埋伏击灭敌人骑兵团的场景大体表现出来,彭德怀将军的英勇无双更是用诗词表达的淋漓尽致。在彭德怀的稍微改动下,只字的改动,更能体现出当时真实的写照,如第一句的坑深改为沟深。

当年的陕北地区确实有很多险沟,如红军战士成仿吾在回忆录里曾写着:“一出城就要过沟了,队伍集结在东门外面,等着下沟...队伍继续下沟...下到三四十丈的沟底,再行二三里路,才离开了沟”。可见山沟是又深又长。

《六言诗·给彭德怀同志》有毛主席的版本也有彭德怀的版本,两个都各有千秋,皆充分表现出红军革命期间的背景事件。

至于为什么扯到林彪,原来是一个历史的注释错误,本来是风牛马不相及的两件历史事情,只因刊登时,编辑人员没有好好校对与核实,最终让人误以为该诗是毛主席在腊子口战役过后才写的。

所以才联想到,“腊子口战役”不是林彪指挥打赢的吗?为何会夸赞到彭德怀哪儿去了。

当这个注释错误历经51年被纠正过来后,人们才明白真相原来是如此的简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