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虽是寒冬,但崇明区竖新镇的草莓大棚里却春意盎然,一颗颗刚刚成熟的“白美莓2号”挂在藤蔓上,白中带粉,长势喜人。春节期间,种植基地里的农技人员忙碌一如平时,面对天气变化更是丝毫不敢松懈。因为这里种植的“草莓宝宝”,是目前国内唯一有农业部新品种认证保护的菠萝莓品种,果香四溢的甜蜜产业孕育着我国种源农业的新希望。

好看且好吃的草莓(阿拉上海自主培育的)(1)

01

八年坚守,培育草莓界“白富美”

白中带粉,香味浓郁,轻轻咬一口,既有草莓的清甜多汁,又带有一些菠萝果香。正是丰收时,在位于竖新镇的上海喆畋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大棚里,一款应用植物杂交技术自主培育的白草莓珍稀品种——“白美莓2号”格外抢眼,堪称草莓中的“白富美”。而在其“少女心”的外表之下,是科研人员历时8年的努力。

好看且好吃的草莓(阿拉上海自主培育的)(2)

“白美莓2号”以西藏高原野生草莓为母本改良而来,从2013年开始,喆畋的技术团队对野生草莓品种不断进行筛选、驯化、杂交,期间走访各个国家和地区“取经”,不断改良种植技术,经过基因测序,能甄别自有品种,终于在去年12月30日正式获批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种源权认证保护。

“这是国内唯一有国家新品种权保护的菠萝莓品种。”上海喆畋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陈丽晔告诉新民晚报记者,从去年开始,“白美莓2号”在上海崇明、金山和浙江、江苏、江西等多个基地规模化种植,让草莓新品种走上了产业化的道路。

自主研发的草莓新品种意味着什么?上海市果品行业协会秘书长袁亚祥为新民晚报记者“划了重点”。他说,上海种植草莓品种主要为“红颜”和“章姬”,种植面积在2020-2021年度占到了总量的99%,但这两个主栽品种都是从日本传来的,从引进到示范推广已有15年以上,品种过于单一,存在种性退化等问题。“还有这两年受到市场青睐的白草莓,常见的‘京郊小白’、‘白雪公主’、‘雪兔’等也多为国外品种,缺乏中国人自主研发的新品种,‘白美莓2号’的出现填补了空白。”

如今,“白美莓2号”已经成为新零售渠道的“网红”水果。而在660亩的崇明基地里,除了它,喆畋还在进行多个新品种的优化和种植,未来市民能品尝到粉红、青红、橙色等多彩草莓。今年1月20日,上海市果品行业协会还成立了草莓分会,喆畋创始人陈丽晔当选为首届会长,希望以新品种带动上海草莓产业转型升级,深耕种源农业。

02

果在地里长,就不能离人

种源蕴藏着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芯片”,背后则是一群爱农业、懂技术、全身心投入土地的“绿领人”。大年初二的清晨7点,喆畋的草莓大棚里已经忙得热火朝天。

“果在地里长,人就必须在基地。”程金生是基地的“大管家”,已有数年没回黑龙江老家。他说,时间长了有感情,每年的11月到3月都是草莓生长的关键时期,离不开人,放不下心。

早上6点起床,先打开手机看看今天的气温,简单梳洗之后,他就走进了大棚。“这两天晚上的气温都在零下,我们提前把内棚的二膜放下来保暖,要确保棚内温度在5℃以上。”他告诉新民晚报记者,草莓是一种很娇贵的水果,种植、采摘、包装、运输时有恒温要求,特别是基地里种植的新品种,细心呵护的同时也要详细记录生长数据,以供进一步研究其习性,同时也为草莓种植的智能化建设提供更广泛更具体的数据支持。

好看且好吃的草莓(阿拉上海自主培育的)(3)

品控负责人王爱秋是浙江来的“崇明媳妇”,尽管小家距离基地不远,但春节期间依旧天天“早八晚八”。“这是‘白美莓2号’第一年批量上市,全国各地都有订单发过来,北至辽宁、南至海南,我们都要保证当天采摘的草莓当天发货。”

包装大棚里,她带着同事们快速分拣着草莓,剔除果型不佳或碰撞受伤的,一颗颗粉嫩可爱的小草莓被摆放进泡沫盒中,再覆盖上保鲜膜和透明盖,套上腰封后装箱。为了不影响草莓的口感,大棚里没有安装空调,但王爱秋说不冷,“春节发货量翻番,忙得很”。

好看且好吃的草莓(阿拉上海自主培育的)(4)

“90后”孟德建是湖南人,今年是他第一次一个人在上海过年。作为基地业务助理,各个环节都有他的身影。“我刚去把大棚的门打开了,通通风,不然湿度太大,对草莓生产不利。”他一边说一边走进了包装大棚,测量起了刚刚采摘下来的草莓甜度,“甜度达标,我们的草莓是酸甜可口、细腻软糯的口感”。

东北的酸菜饺子,湖南的小炒肉,当然少不了崇明的白山羊和土鸡汤,天南地北的“绿领人”因为一颗白草莓而聚在海岛之上,把年夜饭也吃出了混搭的味道。举杯庆祝虎年新春,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新年愿望:希望拥有中国自主专利的“白美莓2号”能从这里走向世界。

金海岸工作室(作者 张钰芸)

图片:张钰芸 采访对象提供

来源: 新民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