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管的《齐鲁周刊》上发布的全省各县、市、区2018年上半年GDP排名中,菏泽市定陶区的GDP和人均GDP分别位于全省的132位和130位,这两项指标在全省137个县、市、区中均属于倒数第6名。就算不跟全省其他市的县比,只和菏泽市的其他8个县区相比,定陶2018年度的GDP排在倒数第一,而人均GDP则为倒数第五。
谁能想到,这样一个面积不算太大、人口不算太多、普普通通、经济实力不算很强的鲁西南平原农业县,在春秋战国时期竟然有着“陶为天下之中”的称谓,被认为是天下的“中心”。正因为这个原因,才吸引了助越灭吴功成名就之后、携美女西施而归的范蠡到这里定居,并且在这里搏得“商圣”的称号,从而使自己成为了我国历史上的在政坛、战场、商场、情场中最为成功的男人。为什么这个地方在当时如此“逆天”(不是国都的地方竟然被称为天下之中,当然逆天了)?
从时代背景看政治中心弱化
整个春秋战国时代是个“去中心化”的时代。随着周室东迁,周王势微,春秋时代的开启,各诸侯国逐渐兴起,时不时有几个强者出来争争霸、会会盟,搞得风风火火、热火朝天的,虽然有周王以及强者的存在,但总的来说在周朝的版图上,还没有一个真正能称得起是“政治中心”的地方。当然由于洛阳有周王的存在,名义上的政治中心还是存在的,但众诸侯听从不听从其命令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春秋时期各国图
经济中心众多
政治中心不明显,那么经济中心怎么样呢?中国在有了国家的出现之后,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经过近2000年的发展,生产力得到了极大提高,促进了许多城市的繁荣,据《史记·货殖列传》记载全国当时有27处经济都会,其中山西7处、山东15处、江南5处。分别是:
山西的雍(凤翔县)、栎阳(临潼北)、咸阳(咸阳东)、杨(洪洞)、平阳(山西临汾南)、巴(重庆)、蜀(成都),山东的蓟(北京)、温(温县)、轵(济源东南)、荥阳(荥阳东北)、濮阳(濮阳南)、睢阳(商丘南)、阳翟(禹州)、陈(淮阳)、宛(南阳)、雒阳(洛阳)、涿(涿州)、邯郸(邯郸)、临淄(淄博)、陶(定陶)、彭城(徐州),江南的寿百(寿县)、合肥(合肥)、吴(苏州)、郢(荆州)、番禺(广州)。
要说明的是《史记》里所说的山西、山东不是今天的山西省和山东省,这里的“山”指的是陕西、河南两省之间的崤山,崤山以西为山西,崤山以东为山东,很显然,这里所指的山东大概包括今天的河北省、河南省、山东省、安徽省和江苏省的北部广大地区。所以山东的经济都会显得特别多。而在“山东”的这15处都会中,今天的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所在的“陶”是其中之一,并且是被称为“天下之中”的经济中心。
在政治中心不明显的春秋战国时期,“陶”以经济成为了中心,其意义和作用是非凡的,也是影响巨大的,甚至左右了许多国家的战略走向以及兴亡。
为什么称“陶”为天下之中地理位置上位于各国之中。以春秋战国时代各国覆盖区域来看,“陶”也确实位于各国的中心位置。在春秋时期,陶属于曹国,这个时期它东边有鲁、齐,北边有卫、邢、燕,西边有郑、周、秦、晋,南边有宋、淮河流域诸小国、楚、吴、越等国家。而在战国初期,它属于宋国,东有齐、鲁,北有燕、赵、西有魏、韩、秦,南有楚国、越国。无论在哪个时期,它都在众多国家的环抱之中。另外在地理学的角度上讲,它位于华北大平原的中间位置,无论是从东西方向的山东丘陵到太行山、嵩山一线,还是南北方向的燕山到大别山一线,都是在中间点上。
红圈之处即为今天的定陶
交通位于枢纽位置。古代交通的陆运往往会需要时间较长、运输货物较少、路上消耗物资较多、旅行体验感较差等缺点,因此那时候人们出门旅行、运输货物往往会选择水路,相对于陆路来讲,除了为了因为水道的蜿蜒而造成距离延长之外,其他陆运有的缺点水运都不存在,靠江靠河的城市往往会成为人员和商品集散地。
“陶”就是这些城市中的一个,并且它的位置很特殊,“陶”北边不远是济水,再往北则是今天的黄河当时称为“河水”。而它的南边不远处是淮水的支流泗水,淮水再往南就是今天的长江。河、济、淮、江四条河流在我国古代一直被称为“四渎”,在当时受地理知识以及人们视野所限,“四渎”就是人们所知四条最大的河流了。这四条河流中,淮水和长江之间有在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开凿的邗沟,济水本身就是黄河的一条分流或者支流,淮和江、河与济已经相连,如何把这四条江河连在一起,让水路交通连接四面八方?处于中间位置、地势低洼并且平坦的“陶”的附近,在当时生产力水平下的情况下就成了最佳选择,人们在济水和淮水支流泗水之间开凿了“菏水”,一下子就把河、济、淮、江四条江河连在了一起,位于连接处的“陶”自然就成了四方交汇的枢纽了。这也是被范蠡“以为陶天下之中,诸侯四通,货物所交易也。”是四通诸侯进行货物交易的最佳所在。
陶与诸水的位置示意图
位于富庶的物产中心。那时候,“陶”不仅交通是枢纽,它的周边也是物产特别富庶的地方。由于地处平原地带,近水灌溉方便,是重要的产粮地。战国时,魏、齐、楚三国瓜分了宋国,魏国得到了陶以西、济水上游一带的地方,苏秦游说魏王时,曾指出魏国:“地名虽小,然而庐田庑舍,曾无所刍牧牛马之地。”就是地方虽小,但是民居田地众多,连养牛马的地方都没有了。陶的东边是齐、鲁之地,也是膏腴千里的地方。可以说这些粮食的地区是西起魏国都城大梁、东到海滨的广阔区域,陶正处于其中心位置。
手工业中心。不仅农业是这样,临近的区域还盛产桑麻,周边的地区还发展起来了丝织品,像襄邑(今河南睢县)、临淄(淄博)两处更是丝织品加工的重要城市,并且分别位于陶的一东一西,陶成为手工业产品加工的中心以及集散地。
正是因为“陶”处于地理、交通方面的中心位置,周边还有丰富的物产,可以及时进行运输、交流,虽然当时陶并不是唯一的经济都会,但相对于其他地方性的经济都会来讲,能当得起“天下之中”称号的仅此一家而已。
“陶”的兴旺发达以及重要的战略位置引起了周边强邻的觊觎陶除了经济繁荣之外,还极有可能是战国时期极为重要的战略要地“午道”所在,午道有多么重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就可以看出来:
1、秦国进攻齐国,魏国守住午道,秦国就无能为力;2、如果秦国在进攻赵国的时候,预先控制了午道,就可断绝赵国的外援齐国;3、如果楚国控制了午道,也就控制了齐国。
虽然现在不确定午道究竟是哪个地方,但根据《史记·张仪列传》中记载的关于午道的描述:司马贞索隐:“’此午道,当在赵之东,齐之西也。午道,地名也。’郑玄云:’一纵一横为午,谓交道也。’”我国著名地理历史学家史念海先生判断:
一纵一横的地方当是指陶而言,因为济水、菏水分流正是一纵一横。陶在齐的西南,由此西通韩、魏,秦师向东侵略,魏国正好断绝他们的归路。秦兵侵赵,以一军控制陶,自可使齐人慑服,不敢再去援赵。陶既在齐的西南,则楚人可以通过对于陶的控制而使齐国就范。由当时交通的情形来说,以陶为午道是可能的。
战国时期的陶
一方面经济发达,另一方面更是战略要地,这样的地方对于任何一个有野心的大国来说,是必须要控制在自己手里的,因为这样才最让自己放心。陶在春秋时为小国曹国的地方,春秋末年,曹国为宋所灭,曹国被灭的时候,陶还没有发展起来,所以也未引起任何波澜。到了战国时期,陶发展的越来越好,但宋国的国力却没有随之强盛,和周边强国比较起来,就显得太弱了。正所谓:匹夫无罪,怀璧其罪。拿着黄金的儿童行走在闹市是很容易引起他人的抢夺之心的,陶不也是这样吗?
围绕“陶”这个天下之中引起的争战在宋灭曹之后,随着陶的兴起,宋国在国际间所受到的压力越来越大。首先是魏国,因为西部有秦韩、南有楚、北有赵,都是强者,唯有向东发展是可行的战略目标。其次是楚国,为了阻止魏国在东方的发展,也在策划攻击宋国。第三是齐国,相对于前两个国家,它想夺取陶的意愿更为强烈,除了夺取到这个经济都会为己所用之外,还可以威胁魏国。在这种情况下,公元前286年,趁宋国发生内乱之机,齐国联合楚国、魏国攻打下了宋国,三国共同瓜分了宋国的土地,其中陶归了齐国所有。
因为齐既得了宋国的部分土地,又得了极为重要的城市“天下之中”的陶,引起了秦昭王的愤怒。虽然秦、齐两国相距较远,并且攻宋的国家也不只齐国一家,但秦昭王考虑到齐国得到陶之后对其国家和经济实力的提升,感到极为不安。因此秦昭王联合韩、赵、魏、燕、楚诸国共同伐齐,齐国不敌大败。燕国还因为和齐国的宿怨,在其他五国兵退之后继续伐齐,差点导致齐国灭亡。齐国失败之后,陶被秦国所得,成为了秦相魏冉的土地,后来魏冉死后秦国将陶邑设为了郡,成为秦国东侵的桥头堡和前进基地,为灭亡其他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陶”为什么衰败了按照从春秋中期兴起到西汉中期衰败计算,陶的繁荣时期大约在500年左右,在我国5000年的文明史中仅占十分之一左右的时间,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这样一个“天下之中”的经济都会迅速衰败至此呢?
一、国家形势的变化。随着秦朝统一全国,实现了由多个小国向大一统国家的转变,大一统国家可以统筹调配物资、资源远不是小国时代可以媲美的,这时有了更多的选择和方法,改变了国家经济仅仅靠一点一线来维系命脉的格局。在运输方面,在魏国时期就已经开凿了连接河水到淮水的鸿沟,这是在菏水连接河、济、淮、江之外的又一可以连通“四渎”的通道。在粮食生产方面,秦、汉之后可以选择的产地更多。这时,陶在水路和物产方面已不具备多少优势了。
秦朝时定陶仅为东郡普通一县了
二、黄河决口、改道的影响。这是陶迅速衰败的最主要因素。陶濒于济水,是靠着水路交通网的形成和扩大才繁荣起来的,济水一直被认为是黄河的支流,并且离黄河也不算远,在有史籍记载的周定王五年(公元前602年)黄河第一次改道之后,到汉文帝汉文帝十二年(公元前168年)的决口,中间大约500年的平静期,这个时间段恰巧与陶的繁荣期相吻合。汉武帝元光三年(公元前132年)黄河决口,从决口到被堵住决口时间跨度长达20多年。到了西汉结束之后的王莽新朝时又一次决口,这次决口到东汉明帝永平时才完全堵住,时间跨度为60年,经过这两次大的、长时间的决口,陶附近的情况是“陶丘之北,渐就壤坟”,已经都是突起的高地,不能够进行航行了。交通的优势不存在了,陶的衰败也就可想而知,“天下之中”位置不保也是自然而然的了。
您了解的情况是这样吗,欢迎在文章底部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