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一般在提及一个国家的时候,我们总会联想到该国的疆域,更会情不自禁的比较国家领土的大小,比如世界领土排名前五的国家,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巴西,我相信大家都是耳熟能详的了。

而提到历史上的封建王朝,网友们对于领土范围的热情只增不减,不少网友都很热衷于比较各个朝代的领土大小,并且将元朝时期四大汗国的领土都默认属于元朝,津津乐道于蒙元的领土面积。

我们不否认元朝的领土的确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面积,当然了,这主要是因为元朝岭北行省名义上算控制了整个西伯利亚的缘故,论及实控领土元朝相比明清还是差远了。

02

而作为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个汉人王朝,明朝始于驱逐鞑虏,亡于异族入侵,这给整个王朝都添加上了一种悲情色彩,故此明朝在网络上的争议是最大的,崇拜者认为明朝国土“远迈汉唐”,因为就连清代人所修的明史都赞曰:“幅员之广,远迈汉唐”。

诋毁者则认为明朝除了汉族传统十八省根本没什么领土扩张,比起汉唐经略西域,南取交趾差远了,那么事实究竟如何呢?明朝的领土,抑或是古代所谓的“疆域”,在明代到底有多大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明朝人自己的疆域观念吧。

明朝各个王朝的国土面积 明朝疆域并非最大(1)

03

古代的疆域和今天的“领土”是有极大的不同的,古代人认为“天下”都属于皇帝,只不过是因为四方蛮夷地处偏远难以教化,故此不派人前去统治。

由于早期秦汉王朝的建立,使得古人很早就形成了“大一统”的天下观念,而这里的一统,则是指先秦七国所统辖的地区,后来汉朝扩展至西南夷,两粤,南粤地区,这些地方基本就成了古人“大一统”思想中所必须纳入管辖的地方。

虽然明朝以前古人很早就有了“大一统”思想,但是缺乏整体的国家观念。明朝以前不管是统一的或是分裂的国家政权,都没有被所有人所认可的国家名字,只有各个政权的名称,比如汉魏晋唐这些政权名字,虽然这些政权在继承前朝正统的基础上一脉相承,但共同认可的国家名字却始终没有出现。

04

而从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大明开始,就确立起了以“中国”作为统一的国家名称,并且将封建王朝传统的疆域范围行政辖区纳入“中国”之领域,为“中国”的国家疆域奠定了一个基础。

洪武二年,明太祖朱元璋在祭祀常遇春的祭文中说道:“底定中国封疆,自昔正统之君,少有得其全者,今朕全有中国,尔功懋焉。”又在发给朝鲜的敕书中提到自己:“戡定八番,北逐胡君,肃清华夏,复我中国之旧疆。”

毫无疑问,在这里“中国”已经开始作为大众所认可的共同的国家观念所出现,而自己“复中国之旧疆”也说明了汉唐以来中原王朝的行政辖区被视为了“中国”之传统领土。

这是第一次“中国”作为一个全国各民族所认可的共同国家名称所出现,有别于前朝“中国”仅仅指的是中原地区或者是封建王朝政权的京城,这是在经历过数次汉人衰落,夷夏之辨逐渐改变优化之后,使得明朝在“中国”观念上的重大突破。

明朝各个王朝的国土面积 明朝疆域并非最大(2)

05

在领土问题上,明朝也是认可元朝,说道:“古者帝王混一止乎中原,四夷不治,惟殿下之祖宗,四海内外,殊方异类,尽为土疆,亘古所无。”承认元朝的领土大大的超越了历朝历代,亘古所无,而明朝建立后在领土方面的目标则是“复中国之旧疆”,并不追求像蒙元一样将殊方异类,尽数纳为疆土。

我们以云南为例,云南实际上自唐朝以来就一直存在独立的国家文明,唐朝时的“南诏国”,宋元时的“大理国”(元朝并未灭亡大理国,而是去掉大理王号,派蒙古贵族在云南代表蒙元管辖此地,实际上还是大理国自治),自己特有的僰文文字,都体现出云南早已不同于中原,有了自己独特的文化。

也因此明太祖朱元璋遣使前去云南招降并不顺利,为此朱元璋派大军入滇,誓要将云南重新纳入“中国”之统治。

06

朱元璋从历史上考证云南早在汉朝时期就属于“西南夷”,设置了官吏管辖,近代时期也名义上归属于元朝,驳斥了大理段氏所称的“历代所不能臣”之言论,如今大理段氏不肯臣服于取代元朝的“正统”政权大明,负隅顽抗,那么作为继承中国旧疆的中央政权,自然有义务将云南的独立政权剿灭,重新使得云南归属“中国”的统治。

由此可见在领土方面,至少恢复“中国”旧疆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底线,哪怕实际上云南早已不属于中央直接管辖近四百年。

明朝各个王朝的国土面积 明朝疆域并非最大(3)

07

那么明朝人又是如何看待明朝领土和前代的领土的呢?

在明朝人看来,西南、西北地区明朝不仅能够与汉唐媲美,甚至于超过了汉唐。《图书编》就写到:自太祖平定云南贵州各地蛮夷,收复其地,置郡县统辖,让他们和内地人民一样服徭役纳税,这种大一统的盛况远超三代,汉唐又何足道哉呢?

虽然他的说法有一定的吹嘘成分,但是明代对于西南边疆的开发维持可以说的确是非常成功有效的。将云南彻底纳入中国成为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正是在明朝实现的。

08

弘治年间的出将入相的名臣马文升,在提及明代西北边疆的时候说道:甘肃凉州一代,到了汉唐末年还是无法守御,到了本朝设都司,置重兵,以内臣总兵戍守,边疆无事。

相比于前朝,明代的边疆形势可谓是十分严峻了,就方位而言,明代的疆域处于一个四面受敌的地方,随着时间的推移,汉唐时期不足为惧的四方蛮夷们都发展了起来成为了威胁,东有倭寇跨海而来,北有蒙古余孽图谋不轨,西有哈密、吐鲁番威胁西北边疆,南有交趾叛乱不止,这样的威胁之下,明代创制“九边”,重在防守北疆边患。

明朝人认为汉唐二朝都有前朝遗留的边堡,寨墙防守,因袭前朝边界就足以防备边患,而自宋朝以来,辽金元等异族以蛮夷入侵中国,华夷之边界模糊,大明没有前朝的边界可以因袭防守,所以只能自己创制疆界。

明朝各个王朝的国土面积 明朝疆域并非最大(4)

09

但是明代人认为明朝疆界是“皆在近边”,因此相比汉唐开疆拓土,远征夷狄,远戍疆外,略有不足。

明人士大夫凭此判断明朝疆土,超过了宋朝,可以和唐朝匹敌,但是不敌汉朝之盛。因为在北境朔方,南境交趾,以及北朝鲜和西北敦煌部分相比汉朝有所不足,可以说这样的认识在明朝士大夫之中是十分普遍的。

而收复河套就是明朝人在历史继承的疆域观念影响下的举动,明代人认为汉唐都统治过河套,河套也是自古以来夷夏之分界线,属于祖宗旧疆,明代却不能学唐朝张仁愿三次修筑受降城绝北方蛮夷南侵之路,反而让河套为蒙古贼寇窃据,所以对于河套地区的失去,明朝士大夫一直是十分痛心的。

但是根据实际情况来看,河套经过两千年的发展,早已不适合屯驻大军了,汉唐能守,因为当时河套还是“塞上江南”,土地肥沃,驻军不是很困难,然而明代时期的河套土地荒漠化十分严重,导致被迫放弃屯军。

明朝各个王朝的国土面积 明朝疆域并非最大(5)

10

古代限于通讯技术和交通条件的阻隔,建设疆域实际上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同一个王朝在不同时期,国力的强弱,敌人势力的强大与否也会影响疆域的增减。

’明代正处于一个时代的大变局之中,四方蛮夷早已不是汉唐时期随手可灭的落后土著,他们的文虎发展已经不逊于明朝,国家认同就逐渐产生,所以明代虽然一度征服安南,希望像汉唐一样将此地纳入中国疆域,却最后没能守住,就是这一变化的明证。

明朝人限于传统思想束缚,始终难以摆脱“夷夏”观念,虽然重视边防,但对于边疆地区却始终有一种漠视的态度,表现出了一定的时代局限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