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宝藏一条街在哪 走进宝藏村镇青岛李哥庄(1)

全球假发看山东

据说,假发圈有句老话:世界假发看中国,中国假发看青岛。而青岛假发,则要看李哥庄。假发是李哥庄的大产业。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假发成为李哥庄在全世界的一张名片。在全球高端假发市场中,来自李哥庄的产品占比达到40%以上。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在李哥庄青岛上合跨境电商产业园看到,展区四周整齐地摆放着数十款假发。这些假发长短、造型、风格各有不同,根据材质的不同,价格也从千元到上万元不等。

“这一顶是真人头发制作的假发,效果也是最好的。”上合跨境产业园负责人高玉乾拿起一顶极为飘逸逼真的假发,“这种高端假发一般都是海外客户私人订制,会根据对方的头型等一比一进行制作,佩戴上更加自然逼真。”记者手指触及时发现其发质逼真顺滑,就连发缝都难以分辨真假,“这样一顶假发的价格也不菲,折合人民币需要1.5万左右。”

高玉乾介绍,如今李哥庄生产的基本都是这种高端真人假发,舒适度和仿真度无可比拟,像著名的歌星碧昂斯等明星也曾在这里订购假发,这也使得李哥庄假发在全球闻名。整个假发产业的发展,可以追溯到40年前。

青岛宝藏一条街在哪 走进宝藏村镇青岛李哥庄(2)

“假发早期兴起于日韩,后来日韩的商人来到青岛投资,就把产业带到了这里,凭借着地理位置优势以及招商引资优惠措施等,李哥庄成为国内较早发展假发产业的地区。”高玉乾告诉记者,受日韩假发畅销全球的启发,李哥庄人凭借着智慧很快就学会了假发制作、销售等要诀方法,逐渐在李哥庄本土也出现类似发制品公司。仅仅几年的时间,几乎整个镇子里每户家庭都有人在从事这一产业。为了收集更多的假发材料,李哥庄人手握剪刀、镜子和秤杆,开始出现在全国各地收购头发,再运回家乡进行加工,最后转手卖到海外市场。

“2000年左右时,很多李哥庄妇女都掌握了假发部分工序手艺,逐渐她们在照顾家庭之余,开始在家里做假发,补贴家用。我小时候印象最深的就是我妈在家做假发,我妈做的比较慢,大概两天做一顶。做得快的熟练工一天能制作一顶,就是差不多挣十几块钱。”聊起假发行业的发展,土生土长的“80后”胶州人张振对此印象深刻,“那时候几个人就能开一间假发作坊,把活分包给这些妇女,制作假发几乎成了人人都会的手艺。以李哥庄为中心,胶州好多地方都开始勾假发。越来越多的假发作坊开始涌现在李哥庄乃至整个胶州。”

假发产业的兴起和发展带给李哥庄人实实在在的经济变化,据李哥庄年长的老人回忆,当时一个乡镇公职人员每月的工资也就是一二百元钱,而一个妇女在家钩假发,一个月就能收入差不多500元。

“那时候的李哥庄就已经有‘国际范’了,甚至当地校园中都出现了外籍学生,而且想玩啥、吃啥新鲜东西,胶州市不一定有的,在李哥庄都能找到。”张振说,“从假发产业开始,李哥庄的经济就发展起来。”

青岛宝藏一条街在哪 走进宝藏村镇青岛李哥庄(3)

一顶李哥庄产的高端假发最贵能卖到多少钱?

“3万美金,相当于一根假发价格一美元。”在李哥庄从事外贸出口生意的孙谦告诉记者,高端假发需要全真人头发,精巧的工匠全蕾丝手钩一星期才能制成,密度大概在3—5万根。“高端品质的假发都是按克数来计算的,价格跟黄金差不多。”孙谦说,假发除了贵在工艺,更多的还是贵在原材料。

李哥庄人的“10分钟生活圈”

以假发为起点,李哥庄的帽子产业、饰品产业都开始蓬勃发展,逐渐形成了制帽、假发、工艺品三大传统优势产业。以假发为例,据官方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李哥庄发制品企业和小加工点共计300余家。2020年当地假发行业年产值达到28亿元,解决就业人口1.2万人,三大产业已成为承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重要平台,现已形成以李哥庄镇为中心,辐射周边多个镇办的传统产业经济圈。

青岛宝藏一条街在哪 走进宝藏村镇青岛李哥庄(4)

李哥庄作为“中国制帽之乡”,由该镇制帽行业商会为主要起草单位的《六片运动帽标准》,成为全国制帽行业的首个国标,美国总统竞选团队戴的帽子、奥运会的球迷用帽……大都出自李哥庄制帽企业。经过40年左右的自主创新,从“小配套”到“大加工”、从二手订单到自主接单、从贴牌加工到自营出口,到今天全镇已形成了集辅料、刺绣、印花、包装、销售于一体的配套产业链,实现制帽产业信息化、智能化提质升级。如今,李哥庄镇各类帽子生产及配套业户400余家,年产值近70亿,产品90%以上出口销往欧美、亚非等上百个个国家和地区;饰品加工分布在千家万户,占据着青岛地区饰品行业的半壁江山……

“李哥庄镇的假发、帽子、首饰传统三大产业的比例合理,随便敲开李哥庄镇一户普通人家的门,他们可能就在从事绣花、织帽檐、串手镯等配套产业。”该镇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因为“特色鲜明的产业形态”,李哥庄2016年获评“中国特色小镇”,摘得了“国”字号的“特色小镇”招牌。

产业发展的直接效应,是释放出强大的用工需求,从而形成了“造城”的聚集效应。

“我跟我对象都是菏泽人,现在就把家安在了这里。”“新李哥庄人”闫红在一家制帽厂打工,十几年前和丈夫来到李哥庄镇打工,靠着勤劳肯干,俩人白手起家,在镇上买了房、结了婚、要了娃、安了家。去年还花7万块钱买了一辆二手汽车,一家人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从我家到厂里骑车也就10分钟。”闫红说,镇上处处都是企业,想找个活挺容易。因为自己有俩娃,为了方便接送孩子,工厂准许4点半就能下班,一个月的工资也能有4000多元钱,“知足。”

值得一提的是,在李哥庄的居民,基本形成了自己生活工作的“十分钟生活圈”,从家出发的10分钟范围内就能找到合适的工作,家门口就能挣钱。

1990年出生的潘乃英和老公都是临沂人,来到李哥庄打工后留在了这里,成为了“新李哥庄人”,夫妻俩在同一家制帽厂工作,一个做缝制,一个做绣花,夫妻俩工资加起来能有一万多。

“够还房贷和养孩子的了。”潘乃英说,去年为了给孩子上学,贷款买了一套80多平的房子,虽然不大,一家人也够住,最重要的是夫妻俩打了十几年的工,终于有了自己的家。“孩子能在这上学,我们能在这安家,这已经很好了。”

青岛宝藏一条街在哪 走进宝藏村镇青岛李哥庄(5)

自主品牌的内贸是更大挑战

在快速发展期,假发、帽子、饰品企业犹如雨后春笋一样涌现。随着市场的逐渐规范和饱和,加上环保、安全生产的要求逐渐提高,监管逐渐趋严之后,很多中小厂家就转行或者关停。

以帽子的生产为例,汉德维尔服饰有限公司的副总徐成儒告诉记者,现在镇上留下的基本都是规模以上的帽厂,以前作坊式的制帽企业已经被市场自然淘汰。

“做二手订单、贴牌加工的利润已经越来越低了,想要发展下去,除了提高智能化生产,最重要的是做自主品牌。”徐成儒介绍,目前公司的自动化设备已经处于行业前列,一顶帽子从客户下单到送到客户手中,只需要短短的十五天。“但随着人力成本的上升等,国内以前的低人工成本、低生产成本优势正在逐渐消失,制造业正在往东南亚等地区转移,这也倒逼着我们从加工企业转型去做自主品牌。”

从接二手订单到做自主品牌,转型的难度不亚于进行二次创业。“这个过程很难。”李成儒坦言,从去年到现在,公司在自主品牌推广上已经花费超1400万,占一年销售额的十分之一,但目前收效并不明显,依然还处于起步阶段。

“我们在河北、东南亚都建有自己的厂房,一方面利用当地比较便宜的人工优势继续做外贸市场,另一方面加大品牌推广转向内贸。”虽然智能共享工厂等的建设也大大提高了制帽的效率,减少了人工成本,但从长远来看,最终的比拼还是品牌,“目前制帽的设备、技术对于李哥庄的制帽企业等都已经不存在壁垒和难度,价格战的比拼时代已经逐渐过去,现在比较大的帽企都在逐渐的转向品牌建设。”

扩大销路、提升品牌的附加值才是假发企业发展的不二途经。在“李哥庄假发”在海外站稳了脚跟后,几家大的发企都已经开始建设自主品牌,布局国内市场。

为了切入这一市场,一些发企不但开始和线下理发店进行合作,还开始涉足直播。有企业一场直播下来,能接到近百顶假发订单。

记者了解到,国内流行的假发主要分为假发片、半发套、全发套等不同类别的产品,而价格也从数百元到上万元不等。通常一顶比较好的假发价格都在几千元,这也是国内年轻人最容易接受的价格。“这两年国内顾客对假发的认可度在逐渐提高,订单量也明显增长,这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高玉乾说。

青岛宝藏一条街在哪 走进宝藏村镇青岛李哥庄(6)

同样是发展自主品牌,借助着直播的东风,一些饰品企业在李哥庄的产业转型中走在了前列。

“公司之前一直是做饰品的加工出口,从去年过年期间开始试水直播,推广我们自己的饰品品牌。”青岛金玉祥和工艺品公司的总经理王仕刚说,公司目前建设了5个直播间,最主要的特色就是“工厂直播”,通过直播间让观众看到工厂实体,“公司内部培养了几个主播,我们也面向社会招聘主播,现在还在计划建设新的直播间,和社会上的网红合作共同推广品牌。”

直播的时间虽然不长,但金玉祥和的成绩却不容小觑,目前每天都能维持在7—8万的销售额,上周最高的一天销售额到了21万。

“我在直播间的名字叫‘金玉老王’,有时候也会到直播间跟粉丝互动,给粉丝送福利。”聊起直播的经验,王仕刚说最大的感受就是“累”,“还是真诚的面对客户吧,我们用心做产品、用心做直播,现在已经有了60多万的粉丝。”王仕刚说,昨天一款价格27.8元的耳钉“爆单”,一场直播就卖出了1500单,因为直播间承诺48小时之内发货,所以整个工厂都在加班加点赶制。

未来李哥庄的产业如何发展,虽无定论,但已经有方向。“终归还是要做自己的品牌。做内贸直接面对消费者,我们的利润能够提高40%。”王仕刚说。

青岛宝藏一条街在哪 走进宝藏村镇青岛李哥庄(7)

记者手记

一家人在一起,就是最好的日子

在胶州李哥庄的采访中,给记者触动最大的就是“车间里的娃娃”。正是暑假期间,不少女工会把孩子带到车间里,一边带娃一边工作,孩子们表现得也十分乖巧。

记者采访多位女工发现,不少都是夫妻俩在李哥庄工作几年后慢慢扎根在这里,成为“新李哥庄人”,然后把孩子从老家接到身边。虽然辛苦,但孩子不会成为“留守儿童”,一家人能够整整齐齐地团聚生活在一起。

对于这些怀揣着致富梦想从老家出来打工的人们来说,李哥庄是他们实现梦想的地方:自己有工作赚钱的机会,孩子有落户上学的机会,只要踏实肯干,每个人都能找到合适的工作。不管多大年龄、有无工作技能、有没有学历,一家人总能靠着勤劳的双手过上小康的生活。

什么样的生活是老百姓最想要的生活?“能安家,家门口能赚钱,孩子能上学。”一位“新李哥庄人”说,自己和丈夫没有学历、也没有什么家底,从外地到李哥庄打工十几年,硬是靠着双手攒出了一份家业,把家安在了这里,也把孩子接到了身边。夫妻俩心往一处,劲往一处,这样的日子就很知足。

在浮躁喧哗的时代,我们常常惊叹于“风口上的成功”,但靠着勤劳的双手一点点过好生活,才是最真实最踏实的好日子。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青岛宝藏一条街在哪 走进宝藏村镇青岛李哥庄(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