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1920老电影(哈尔滨电影简史与和平电影院的故事)(1)

作者:需途 ,哈尔滨历史文化爱好者,85068266@qq

1893年,伟大的爱迪生于1893年发明了电影,1896年,维太放映机的推出开始了电影的群众性放映,电影的浪潮席卷了欧美大陆。与此同时,清政府被迫与沙皇俄国余1896年签订了《中俄密约》和《中俄合办东清铁路公司合同》,由于水陆交通枢纽及陆路交通要道的交通重要性地位,1899年哈尔滨开始设治建城。于是,电影这一当时最新潮的事物经由哈尔滨这个北方窗口进入中国。

一、第一家电影院之争

提到中国的第一家电影院,有人说是哈尔滨的敖连特电影院(后和平电影院),而有的人说是上海的虹口大戏院,虽然两家电影院的创办时间都被记录为1908年,但究竟谁先谁后一直被争论不休。经过翻阅资料,这里得出了一个结论:电影这一艺术形态最早出现在上海,而中国第一家电影院建立在哈尔滨。

哈尔滨1920老电影(哈尔滨电影简史与和平电影院的故事)(2)

敖连特电影院(来源:哈尔滨新闻网)

这幢楼房由电影经理人阿列克谢耶夫(并非那位俄国海军上将,那位总督因战败已于1905年回国)和好友阿贝里科夫合资兴建。当时建筑的左侧为“热烈喝彩”电光影院,右侧为古尔钦科和基斯洛夫“第一灌肠厂”、法国理发馆及敖连特旅店所占据。在1912年6月的一场大火中,整个大楼付之一炬,1913年2月2日,大楼复建竣工,旅馆、影院重新开业,自此,“热烈喝彩”电影院正式改称为“敖连特”电影院。复建后的新楼体量、式样不变,屋顶添加了铁艺花饰的女儿墙,立面勾勒了线脚,窗上装点了饰物,宽大的橱窗展示着好莱坞明星的剧照,整座建筑造型典雅,舒展浪漫,融合了古典主义和新艺术运动两种风格,与同期的欧美电影院相比,也是难得一见的佳作。

1915年,敖连特电影院转让给某意大利人,有人猜测此人为著名的四国间谍范斯白。1924年前后,由铁路公司少将监事员杨卓幕后接管,成为其个人企业,因“敖连特”为俄语“东方”的意思,其易名为“东洋馆”。鉴于范斯白于1926年在霞曼街创办了大西洋电影院,综合时间契合度及间谍活动的需要考虑,范斯白一说确实具有合理性。1927年,杨卓因“私通苏俄”被张作霖处死,影院转让给日本人和法国人合资经营。

哈尔滨1920老电影(哈尔滨电影简史与和平电影院的故事)(3)

敖连特电影院(来源:1903年俄国人的著作《中东铁路大画册》)

三、今生的和平电影院

1945年8月19日,苏联红军进驻哈尔滨,迫使日本关东军无条件投降,敖连特电影院也被苏联领事馆接收,划拨给苏联影片输出公司经营,1951年移交给东北影片经理公司哈尔滨分公司。1952年起,该建筑由两个部门分管,影院部分由哈尔滨市文教局接管,旅店部分交给哈尔滨市商业局。1955年,“敖连特电影院”正式更名为“和平电影院”,旅店改称“南岗旅社”。

哈尔滨1920老电影(哈尔滨电影简史与和平电影院的故事)(4)

和平电影院(来源:百度百科)

据和平电影院老职工介绍,和平电影院曾放映过许多脍炙人口的经典影片:《列宁在十月》激励几代人的成长,《机组乘务员》有过一票难求的辉煌,《大决战》曾在哈掀起过红色电影狂潮………。该建筑因为其悠久的历史,及巨大的文化作用,被哈尔滨市规划局列为“市二级保护建筑”。1994年,正是将其列为保护建筑的市规划局,在批准毗邻的江南春饭店拆除申请时,将南岗旅社包括在拆迁范围之内,于是,当年拥有近百年历史的和平电影院被生硬地切掉了五份之三。后影院因经营不善,场地被换做他用,先后被用作电信销售、网吧及运营商品等,现已被弃置。

2014年起,政府开始在保证主体结构不变的情况下,着手修葺复原亚细亚电影院及和平电影院,但不知是何原因,两栋建筑现在仍一左一右的闲置在果戈里大街的两侧。如今,在哈尔滨比和平年长的“科勃采夫法国电影院”、“捷克斯坦电影院”、“伊留季昂电影院”等均已寿终正寝,与它同龄的上海虹口大戏院因道路修建于2006年灰飞烟灭。仅留下残垣断臂及不知是何操作而门窗洞口被封的和平电影院,虽然2016年得到了一块“免死金牌”,但现在它仍空享着其百年历史的不可移动保护建筑及中国第一家电影院的身份,狼狈、无助地等待着自己的未来。

哈尔滨1920老电影(哈尔滨电影简史与和平电影院的故事)(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