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电影院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旧城大召西夹道南段路西曾经有过一座电影院,称“和平电影院”,是专门放映电影的剧场。

呼和浩特市大地电影院购票(呼和浩特之和平电影院)(1)

和平电影院

和平电影院原址,原是“龙泉澡堂”,由河北定兴人李华投资3000万于民国十年(1921)开設。新中国成立后由土默特旗蒙古族商人奎大(云润和)把它改建成一座小戏园子,聘请民间艺人组成“和平剧社”专唱二人台小戏。后剧社迁走,有关部门于1956年6月将此地改建成专业电影院,并取“和平”二字冠名。

和平电影院座西朝东,建筑面积570平方米,门面二层砖木建筑结构,外墙清水刷石 ,门上方的“和平电影院”五个行书大字,用水泥刻成并用红色油漆涂色,显得格外引人注目,庄严、大方。水磨石台阶上有一间是“售票口”。此“售票窗口”有三个长方形洞口,是购票的窗口。电影院中间六扇木框玻璃门,是电影院散场后观众主要出口。电影院設有观众席700位。观众席是木制的长条椅子,一条椅子設置六个座位。为保证入场观众能有位子座,在每条椅子上都用白油漆打印号码,以便观众对号入座。没年冬季来临,剧院内就生有前后两个一号大铁炉子来采暖。夏天,则打开天窗通过换气通风撒水来降温。那个年代电影院的設备非简陋,环境状况一般,没有看电影讲究舒适的说法,即便是这样,也没有将热亲的电影观众阻挡在剧场门外。每天早、午、晚场场均满座,周日或节假日更是一票难求。每遇新片上映,人们更是早早地就来到电影院售票窗口排队购票。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孩子们为了能够看上一场电影,就常常希望学校组织包学生专场看电影。因为学生票价格便宜,没场只需八分钱。而学校当时也利用学生包场看电影教育学生热爱共产党、毛主席。提高道德水准,所以经常联系电影院包学生专场。故每到组织学生包场看电影时,也是孩子们最愉快的时刻。1963年,乃莫齐召小学校包场看电影《白毛女》。

呼和浩特市大地电影院购票(呼和浩特之和平电影院)(2)

1966年秋,伴随着“文化大革命”的深入,和平电影院因“和平”二字也无形中被卷入了这场运动中,遭到红卫兵的攻击和批判。和平电影院随之将剧院中的“和平”二字除却,改写成“反修”电影院。“反修”意为反队修正主义。不久又把“修正”二字抹去,换成“向阳”,取名“向阳电影院”。1971年,与大召前的民众剧场合并,重新组合成为又演电影又唱戏的剧场,并再此更名“向阳影剧院”。原和平电影院旧址盖起了宿舍。1997年,大召区块进行改造,向阳影剧院被拆除。

文曹建成2016年

(此文已经申报著作权,如转载请注明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