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末群雄八大金刚,是徐寿辉天完军中的八员大将,这八位大将有七位以“普”字命名,是抗元师尊彭莹玉的门徒,后分属陈友谅、朱元璋,其中三位是明朝开国元勋。

第八位:况普天,生卒不详,元末袁州人,彭莹玉二弟子。原名况天,后改名普天。周子旺起义建大周国时,任左平章和右平章。起义失败后和彭祖出逃,继续反元活动。至正十一年(1351年)投奔徐寿辉,徐寿辉被陈友谅杀害后,率军据江西。至正十三年初(1353),江西右丞火你赤(一译和尼齐)亲自督部围攻瑞州。况普天率众奋力御守,终寡不敌众,城陷屠城,人无老幼俱无活口,况普天下落不明。

第七位:杨普雄,生卒不详,在淮西拜彭莹玉为师,跟随彭莹玉开展反元活动,拉拢民众,为彭莹玉广收信徒,元朝对彭莹玉及众弟子通缉追捕,众人化整为零,杨普雄投奔徐寿辉后淡出历史。

第六位:项普略(?—1352),抗元猛将,徐寿辉部将,名项甲、项奴儿、项普奴、项普寿。1352年,徐寿辉命他与彭莹玉率军攻占江州、南康、饶、信;进取婺源、黟县、徽州;破昱岭关;占领杭州、衢州,因元军反扑,退至徽州;北上广德,进攻苏南常州、江阴、宜兴、溧水、丹阳等地;围攻集庆失利,退至休宁。是年底,被元军俘杀。

第四位:邹普胜,生卒不详,最早是个打铁的,后来徐寿辉密谋抗元,让邹普胜帮他打制锄锹等具。邹普胜知道徐寿辉在干大事,于是和他凑到一起。后来他们拉起了队伍,徐寿辉为首领,他为太师。从徐寿辉起义到陈友谅败亡,邹普胜一直是太师。明朝建立以后,他隐姓埋名,自名何野云,开始云游四海,以看风水为生。再后来不知所踪,民间称其为虱母仙、邋遢道士,尊称何野云仙师、龙尾圣王、龙尾爷、龙爷,尊为神。

元末四大金刚(元末八大金刚第三双刀无敌)(1)

第三位:赵普胜(?—1359年)。徐寿辉部下猛将,善用双刀,号为“双刀赵”,双刀无敌。最早同俞廷玉父子、廖永安兄弟在巢湖发展水师,有水军千艘,先后占领多地,天完都城陷落后退守巢湖结寨自保,发展两万余众,后投徐寿辉,驻枞阳,取安庆。朱元璋想夺陈友谅地盘,赵普胜把守安庆和池州一线,阻止朱元璋西进,徐达多次进攻都被赵普胜打败,朱元璋畏其勇,遂用反间计,散布谣言称赵普胜意欲投靠他,陈友谅中计,将赵普胜杀掉。另据阳新县富池镇袁广村村谱记载,赵普胜其实并没有被陈友谅杀害,而是一直跟着陈友谅。陈友谅兵败而死,他逃到今阳新县富池镇的一个四面环山的地方,改姓袁。今此村名袁广村,2000多人全部姓袁,村里老人都知道自己本姓赵,祖先是赵普胜。袁广村与徐寿辉起义地蕲洲仅一江之隔,赵普胜当隐居在此也有可能。2005年12月14日,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杨国安教授曾率考察团到袁广村考察,获得了许多珍贵史料。

元末四大金刚(元末八大金刚第三双刀无敌)(2)

第二位:丁普郎(?—1363),抗元猛将、明朝开国大将,初为红巾军徐寿辉部将,后为陈友谅部将,守卫小孤山。在陈友谅设计除掉了赵普胜后,与傅友德一起投降朱元璋,授行枢密院同知,数有功。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从元璋援南昌,与陈友谅战于康郎山,身被十余创,脑袋掉了尸体屹立不倒,持兵刃犹如作杀敌状。《明史》:“及援南昌,大战鄱阳湖。自辰至午,普郎身被十余创,首脱犹直立,执兵作斗状,敌惊为神。”

元末四大金刚(元末八大金刚第三双刀无敌)(3)

第一位:傅友德(?—1394年),明朝开国功臣、名将。农民出身,元至正十年(1350年),投奔刘福通到红巾军,成为义军一卒。至正十七年(1357年)随李喜喜入关中,兵败后入蜀,归于明玉珍。因不被明玉珍重用,转到武昌投奔陈友谅。陈友谅让他协助丁普郎驻守小孤山。赵普胜死后,傅友德和丁普郎一起率军投朱元璋。从徐达北伐,在第二次伐北元时七战七胜平定甘肃,随后又挂副帅参加第四次、第五次、第七次北伐,大败元军,后挂帅取贵州、平定云南,以功封颍国公、太子太师。因与蓝玉来往过密,蓝玉案后,朱元璋对他多有猜忌。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璋大宴文武,朱元璋先对傅友德儿子不满,后来又因为侍者撤菜时傅友德有一个菜没吃完,朱元璋说他不敬。他起身告罪,朱元璋大怒,命他提二子首级。傅友德二话没说,把儿子头颅提到朱元璋面前。朱元璋说:“你怎么忍心?”傅友德说:“你不就是想要我们父子人头吗?”说罢自刎,把脑袋割在朱元璋面前。朱元璋暴怒,传旨将其全家发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