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是北宋有名的大才子,当时有很多人都游学在他门下,比如说张耒、晁补之、秦观和黄庭坚,他们也因此被人称为“苏门四学士”。尤其是黄庭坚,在生前就已经可以和苏轼齐名,并称“苏黄”。
黄庭坚小时候聪慧且勤奋,他家中有很多藏书,而他读几遍就可以记住,甚至当他的舅舅李常随时考他时,他都能流畅回答,李常对此感到惊奇,认为他是千里之才,对他更加看中,想要悉心培养,就时常出题考验他,黄庭坚对此也是欣然接受。
黄庭坚的院子里种有一棵桑树,李常在某天又来看望他的外甥,见到黄庭坚正在书房认真读书,想到自己来时看到的桑树,突然想出一个上联,想要自己的小外甥试着对上一对。黄庭坚看到舅舅来了,很是高兴,听到舅舅说要出一对联来考自己,更是想都没想就答应了。李常给出的上联是:“桑养蚕,蚕结茧,茧抽丝,丝织锦绣”。李常的上联是以桑,蚕,丝和锦绣的关系为题的顶针联。所谓顶针联,又称联珠对、联锦对和连连对,是对联的一种特殊格式,是指对联的前一分句的最后一个字或是词,也将作为下一分句的开头。比较经典的这种对联有很多,比如说“山羊上山,山碰山羊角;水牛下水,水没水牛腰”。
李常出的这个上联对着虽然颇有难度,但是难不住才思敏捷的黄庭坚。他看到书桌上摆放的毛笔,就以此为题给出了下联“草藏兔,兔生毫,毫扎笔,笔写文章”。毛笔是我国的传统书写工具,是用一种用禽动物的毛制成的笔,最早用的便是兔毛。黄庭坚对出的下联很令李常感到满意,对于这个外甥他是越看越喜欢。
黄庭坚闻名于后世的不仅是他的文采,更是他的至孝性情。身居高位的黄庭坚,没有因为自己的身份而忽视对母亲的照顾,依旧常年如一日的为他的母亲洗涤便桶。母亲病重时,他就衣不解带地日夜照顾,直至母亲不幸离世,他也因此哀伤成疾险些丧命。正如一句话说的“美貌和才能固然重要,但完美的人格才是更重要的”。
,